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黄光裕案离开公众视线 国美考验在今后三年

来源: 联商网 2010-05-20 10:23

  黄案的玄机在于,人们可能视黄光裕的判决为落地的“另一只靴子”。从此之后,黄案调查和审理将可能彻底从公众视野消遁。

  14年有期徒刑、罚金6亿、没收2亿,吊足了人们胃口的“首富先生”、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一审判决于5月18日尘埃落定。据说宣判过程中黄光裕很 “淡定”,而旁听席上的黄母情绪激动。

  抛开黄母的情绪和法律意义上的量刑认定,普通人对黄光裕案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和讯网做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3%的网友认为“量刑偏重”,30%的网友认为“量刑偏轻”。

  虽然网络调查并不严谨,但可以看出:一方面人们对内幕交易、官商勾结等现象深恶痛绝,一方面却对黄光裕的落马示以“同情心”。但与其称之为同情,不如说是民众对司法部门进一步掘出黄光裕案背后各路枭雄尤其是政府官员,并痛快地给其应有惩罚的期待。

  至于黄光裕如何拿出8个亿真金白银(加上黄妻杜鹃2亿罚金则是10亿元了),倒是我们有些“咸吃萝卜淡操心”了。他不可能选择减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套现,因为如何保证控股权不被稀释和受到钳制,一直是黄光裕绞尽脑汁思考的命题。

  事实上,在黄光裕折戟前几年,即引入贝恩资本之前,通过出售非上市公司股份给上市公司和减持,套现总额至少135亿元。当然,这次无论他从哪口锅里取米,都会引起司法部门关注。

  而接下来,国美的控制权之争将在未来上演好戏。

  2009年是国美的“最艰难时刻”,其有两大动作格外引人注目。一是引入美国私募基金贝恩资本,二是对高管施以共近4亿股的股权激励。两项举措都乃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前者,有效纾解了国美2007年发行的46亿元2014年到期可转债的压力。

  而在5月18日黄光裕宣判当天,国美也了结了3年前的那次巨额可转债压力。当天,国美按人民币本金兑美元的102.27%赎回了2007年发行的可转债。这显然是国美赎回的最好时机——毕竟2.3港元的现时股价与协议上的4.46港元的换股价相去甚远。

  但还完债的国美并不轻松。要知道,国美于去年通过向贝恩资本发行新的7年期可转债融资赎回一部分旧债之后,很快又发行了新的2014年可转债。这种连环套式的资本运作,说穿了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那些将黄氏股权被稀释称为国美“去黄光裕化”措施之一的声音,实在是无稽之谈——黄光裕在狱中向贝恩三位国美非执行董事连任投反对票,更是对这一声音泼了一盆冷水。

  但贝恩三位代表最终连任了。这正是黄光裕的最大尴尬:他对国际投行和私募基金们心存芥蒂,但他自己并没有什么保全良策;国美高层支持贝恩之举,虽然会被黄光裕在监狱的墙上记上一笔,但却是无奈中的最优选择。

  带着“被涮”感觉的贝恩资本,会在下次股东大会前完成债转股,以防止旧戏重演吗?可能性不是没有。但问题是,届时国美的股价,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呢?

  值得关注的是,美银美林、瑞信、德林偏重国美,无一不是买入建议。虽然可以说这是由于国美从黄光裕案中缓了过来,年报和一季报还算漂亮,但奇怪的是,有投行报告中提到的另一理由是,中国内地房价开始呈现下行趋势,将会刺激房屋销售,从而带动电器销售。

  这理由牵强得可笑,几乎有掩耳盗铃之嫌。他们不可能对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往往价量齐跌的情形不了解,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如今纷纷看空中资房地产股,美银美林等都急着套现离场呢。事实上,国际投行偏爱的不是国美,而是贝恩资本。

  国美真正的考验在今后三年。如果能像当年的创维一样——创始人入狱,而企业有惊无险,则是黄光裕之幸。

  黄光裕案映射的是中国经济转轨之痛,它不是始作俑者,但也肯定不是终结者。黄案的玄机在于,人们可能视黄光裕的判决为落地的 “另一只靴子”。从此之后,原本就不透明的黄案调查和审理将可能彻底从公众视野消遁。
  (南方周末 东方愚)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