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国美:从渠道转型厂商存风险隐忧

来源: 联商网 2010-06-12 08:54

  6月9日,广州国美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平板电脑“FlyTouch(飞触)”,由此国美踏出从渠道商转型厂商的第一步。据了解,这款平板电脑定价999元是国美向厂商定制生产,产品将在17日正式发布,24日在全国上市。

  实际上自从iPad上市以来,各大电脑厂商,包括一些山寨厂商都在对平板电脑这块市场虎视眈眈,欲分一杯羹,此番家电卖场也加入战团并不令人意外。

  然而,国美的策略却离不开一个大背景,那就是:上面临着制造厂商抱团与渠道商角力,中面临着苏宁赶超和鸿海从制造商涉足渠道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则是国美自身笼罩的黄光裕案件的阴影未消。

  业界认为,国美涉足平板电脑,本质上是由单一的渠道商角色向制造商加渠道商角色转型。事实上,2009年,是许多零售连锁巨头企业的转型年,苏宁张近东对于中国商业连锁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尝试;经历了震荡后的国美,陈晓在思考如何优化国美的“供应链”式发展。

  然而,对国美而言,转型面临的风险更应当引起关注。

  去年,国美电器宣布与贝恩投资达成了新的融资协议,贝恩投资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黄光裕夫妇的股权有所下降,但仍占据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国美通过外部融资“去黄光裕化”并非最佳选择。

  近年来,随着制造企业出现集中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本土家电制造商选择“渠道复辟”,作为对国美苏宁们类金融模式霸权的明确反击。国美与苏宁的强势地位也开始动摇,自从格美事件终局之后,家电制造商与连锁巨头之间的利益格局有所调整,国美去年就取消了部分进场费,并与海尔等企业结成战略同盟,利益分配趋于合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些制造商甚至开始建立自己的渠道,最典型的莫过于来自台湾的鸿海宣布在两至三年内在中国内地投资百亿新台币,打造1万家以上的3C(电脑、通讯、消费电子产品)及家电渠道连锁店,目标直指内地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和苏宁。这种改变,使制造商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反过来说,便是挤压了渠道商的生存空间。作为反击,渠道商染指制造链条,也就显得很自然。国美涉足平板电脑,作为一种试探也好,实施战略也好,零售商与制造商对于可能产生的新一轮控制权与主导权变革的争夺其实已经开始。而他们之间的角力,无疑将使这场新的转型演变得更快更彻底。最终的结果,则很可能是使双方的力量更为均衡,从而让其间的合作回到较为公正与公平的正常商业轨道上来。

  国美在引入贝恩投资的同时,将对公司内部管理进行变革,变革的核心之一就是推行股权激励措施,以改变在创始人黄光裕的残留的内部管理带浓重的家族色彩。这其实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因为国美最明显的竞争对手——苏宁,在企业内部的“财富分享”方面,走在国美前面,苏宁通过上市,造就了众多的富翁。

  此外,尽管国美不认可,然而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9中国连锁百强名单,苏宁超越国美跃居榜首。2009年对于苏宁来说应当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国内旺盛的消费市场让苏宁的业绩很快就回归正常增长,公司三季度发布的公告预计今年仍将有25%—40%的同比增长;而另一方面,国美的震荡让苏宁有了领跑行业的机会,至少在店面扩张以及整个网络体系建设速度上,甩开了国美。

  也许对于国美与苏宁而言,第一之争并无实际意义,但是在苏宁增增日上的局面下:2009年6月,苏宁出资5730万元收购了日本电器连锁零售商Laox27.3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派驻两名董事,开创了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海外并购的处女航。虽然并购交易额并不大,但重要的是其战略价值——苏宁完成了首次海外并购的训练。去年底,苏宁上市成功。

  国美却还难脱离黄光裕案件震荡的影响。此前的国美是典型的一元权力模式,基本上所有的权力均集中在黄光裕手中。而黄光裕在近年来的失误,无论是在中关村项目上的失策,还是与经销商的争端,均凸显了其个人在新的环境下的驾驭局势、洞察未来方面并非万能。而在黄光裕被羁押期间,国美的临时小组,则形成了一个多元权力中心,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分权。在推行以利益分享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的同时,国美的治理模式,亦开始转变。

  然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开始,国美在内部调整尚未完全尘埃落定的情况下,立即又涉水制造领域,不得不让人为它担心。
  (IT商业新闻网)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