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国药助药店转型
主持人:见习记者 翁创苗
采访嘉宾:唐先伟 重庆万和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董事长
崔建强 河南宝芝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总经理
罗勇军 广东二天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背景:在业内纷纷看好中药饮片在药店销售前景的同时,近日,深圳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让传统的中医坐堂行医合法化,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名医+名药”的药诊店模式在新医改时代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鲜热辣的业态呢?
现状:药诊店及中医馆受热捧
主持人:药店从坐堂医改进成中医馆,您觉得促成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我们药店在这一块的经营情况如何?
唐先伟:采取“一店一坐堂”的形式,这主要是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有看病拿药的需求,而且信赖我们的中医,所以经营状态特别好。我们连锁开设中医坐堂医的门店每个月的营业额大概有10%的增长。
崔建强:我觉得这是医药本质的真正回归,是弘扬中医学的务实行为。我们一直在喊要“重视中医”,那么,开中医馆,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举措。我们经营坐堂医也有一段时间了,是中西医的结合,经营的效果也不错。
罗勇军:我觉得这对于中药的销售、中医师门诊业务的开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的中医师本身就具有从业资格证,让中医在药店坐诊,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因为现在大家都对一些西药产生了排斥的心理,而中医馆,实质上等于给老百姓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的看病方式。如果政策相对放开,就像深圳的中医坐堂全面合法化那样,对于整个中医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对于连锁药店而言,以医带动药的销售模式可以在哪些类型的门店进行?这种“药诊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哪些人?在商圈选择、医药结合这两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或经验?
崔建强:我认为这是一种医药专业化的必然趋势,是一种医药的回归。要更好地做好医药结合,首先对于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必须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关注企业利益的同时,把我们的职业操守放在最高境界来考虑。
罗勇军:如果中药店的整体配套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任何一个门店都可以开设药诊店。但目前来说,这样类型的门店,最好还是在经济稍微好一点、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开设,经营起来会相对容易些。
趋势:药诊店或发展成业态
主持人:从业态研究的角度来看,药诊店这种模式在新医改时代是否可能成为一种新鲜热辣的业态?原因何在?
唐先伟:药诊店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2009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我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可见从政策层面来说,药诊店这种模式符合新医改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有需求才有价值,消费者需要的是便利、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和途径。药诊店或中医馆刚好可以提供这种解决方案。对社会来讲,对消费者来讲,对药店的生存来讲,都是一种很好的趋势。
崔建强:我认为药诊店是药和医最有效的载体。因为医药的争论自古以来就有,但实际上如果把医药分开的话,本身就是不明智的行为。其实它们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存在厚此薄彼的概念。所以新医改下的这种药诊店的模式,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罗勇军:从业态来看,这就是一个升级的版本,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现在很多百姓一有小问题都去医院看,但其实到药诊店看一下、抓点药也可以解决,所以药诊店如果得以推广,可以减轻医院和政府的负担。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药诊店应该得到提倡。
瓶颈:中医师出现年龄断层
主持人:您认为要实现真正的“药诊店”,企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唐先伟:真正要做药诊店,第一是看医师的实力,第二是看医师的知名度,第三是医疗的效果。我们提倡的名医、名药、名店,就是要传递给消费者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的医师很有名气,医术也很高明,是值得信赖的。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科班出身的老中医,年龄都比较大,但后继无人。这可能跟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浮躁有关,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中医。虽然我们出了一些鼓励的政策,鼓励员工拜师学中医,但目前只有两名员工有兴趣学习。
崔建强:企业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规范管理等相关政策法规,合法、规范经营。
罗勇军:企业十分愿意提供一个平台给中医,但中医师资源却比较缺乏,出现年龄上的断层。我算了一下,到今年为止,在我们店里坐诊的中医师,都有好几个七八十岁的,他们的经验丰富,却很少有徒弟可以带,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能够请一些老教授带带徒弟,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把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
(医药经济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