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诉山寨店遭窘 本土零售应创新突围
截至记者发稿为止,尽管法院的一审宣判还未有结果,但至少让人们看到了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抗争。而除此以外,诱发山寨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似乎更应令人深省。因为,在被山寨的道路上,家乐福绝不孤单。
早在去年年初,本报就率先披露在长三角好又多超市山寨泛滥的事实(相关报道详见《长三角山寨超市泛滥 沃尔玛很受伤》),当时好又多全国只有103家店铺,然而山寨好又多居然多达300多家。还有特易购等等,都不乏此等经历。零售业被山寨现象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审视的地步。
家乐福维权之窘
就在前不久,正当跨国零售巨头家乐福这边本想一脚迈进安徽阜阳市场的时候,在选址调研过程中,却发现那头早已风生水起开起了160余家 “家乐福”直营超市,这些山寨“家乐福”虽有别于家乐福1万多平方米的大卖场业态,只是小型便利店,但其店面装潢却与家乐福近似,并且店名、购物袋和价签等处均在非法使用家乐福的中文商标。
家乐福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为了维护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家乐福将开设山寨店的安徽家乐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且要求家乐公司更换超市名称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人民币600万元。但法庭上的各执一词,却也让家乐福更是感到了无奈。
被告家乐公司认为,虽然公司成立之初登记使用的企业名称为“安徽阜阳家乐福商贸有限公司”,但已于2009年8月17日将“家乐福”商贸公司变更为家乐公司,企业名称也已经依法经当地的工商部门登记核准,其经营范围也与家乐福商标核定使用的范围没有任何交集,因此家乐公司认为其开设的超市并未侵犯家乐福的商标专用权。
企业字号权和商标权的冲突在本案中再次凸显。尽管法律界人士认为,类似于这两种制度的冲突,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中,应该都是有漏洞可以钻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处理好每一个个案。
利润压榨惹的祸
家乐福法律维权略显孤单,但在被山寨的道路上并不孤独。只是由于大多山寨店的规模并不大且对被山寨品牌还未产生实质上的影响,所以目前诉诸法律的还不多。然而,此类山寨事件屡屡发生,却还是受到了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的高度重视。
北京工商大学洪涛教授认为,零售业山寨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使得很多商家有机可乘,而这些商家本身的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另外,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为山寨店提供了广泛的生存空间,而由于很多地方政府与工商部门的监管不力,更是滋生了山寨店的不断出现。
除了上述这些原因,中国商报记者在走访几家超市供应商时了解到,由于外资零售大品牌的渠道管理制度十分严苛,进场费、堆头费等各种费用更是名目繁多,使得不少供货商被迫放弃外资大卖场,转而与不收取任何进店费管理方式相对灵活的山寨店合作。而这无疑也是促生出更多山寨店的一大诱因。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零售巨头在其品牌被山寨时选择积极维权无可非议,然而,要想肃清山寨,外资零售品牌或许也需要一些自省精神,对于自身早已凸显出的一些管理问题应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加强与本土供应商之间进一步的沟通与良性合作,积极完善自身的管理漏洞,不断提升外资零售巨头在华的品牌作用力。
本土商企创新突围
诚然,外资品牌的市场挤压,或成为本土品牌不断山寨的动机之一,但并不能成其为理由。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八个年头,这一年的中国零售业也刚刚度过入世以来的“七年之痒”,其中的矛盾、冲突、机遇也在外资零售巨头与中国本土零售业的角逐中逐渐显现。
目前,虽然外资零售企业因自身实力雄厚,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而本土零售业由于仍处于摸索学习的成长阶段,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仍实力悬殊,然而在首都经贸大学陈立平副教授看来,外资零售巨头的市场威胁并不可怕,本土零售业只要认清自身优势,发挥产业特长,积极进行业态与经营的共同创新,促进产业发展,那么完全可以放弃不高明的山寨手段,与外资零售巨头一较高低。
陈立平教授认为中国本身市场规模巨大,本土零售业有足够的空间发展自身的零售品牌。在当今中国,随着老龄化问题凸显,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消费行为随之发生变化,新一代的消费观念逐渐产生,而这就要求本土零售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适应中国零售业的产业现状。首先本土零售业应大胆地进行经营上的创新,根据消费者地域文化的不同,发挥本土零售业的地域优势,与外资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降低产品供应商的进场费用,并且在联营模式中尽可能扩大自营,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其次,本土零售业还应顺应发展趋势,积极进行业态创新。
陈立平教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在日本考察期间,发现日本的零售市场上已出现很多的新型零售业态,这些零售业态打破了传统的业态模式,以明确目标顾客为前提,形成了概念性的产业业态模式。
对于我国本土的零售业来说,与其以卵击石地想要和外资大鳄以资本实力硬碰硬,不如积极进行业态创新,根据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将零售市场细化,建立专门的目标顾客,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业态模式。
入世以来,外资巨头与本土零售业的竞争已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零售业或将打响一场保卫战。在这场保卫战中,本土零售业理应在学习外资零售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的同时积极创新,发挥后发优势,那么,在零售业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本土零售业一定可以成为外资零售巨头的挑战者,而非山寨其品牌的追随者。
(中国商报 胡英楠)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