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未来零售业竞争白热化征兆
借鉴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看,美国人均零售面积为12—14平方英尺,这个数字与零售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指导原则基本相符。但是,到了1994年,人均零售面积几乎达到了19平方英尺。增加的面积大多是新增购物摩尔和零售店带来的。由此断定,地区性购物中心和超级地区性购物中心——统称购物摩尔的激烈竞争环境下,造成是零售店开发过度。根据美国城市土地研究学会的研究成果《2000年美国购物中心的收入分析报告》,在所有的零售店中,地区性购物中心的空置率最高,达到8%;而超级地区性购物中心的空置率达到7%,这些数字几乎是社区和邻里购物中心空置率的4倍。
购物摩尔也出现衰落现象原因,其部分主要由于许多摩尔残破不堪,其中大部分已达15—30年历史之久的老摩尔。除此之外,长久以来作为购物摩尔主力店的许多连锁百货商店,为了巩固实力,关掉了大量的连锁店。侵蚀购物摩尔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近年来受价值导向零售店——娱乐购物中心的蓬勃发展,这些零售中心包括独立的折扣店、特价中心、直销中心以及能量购物中心。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经济衰退中,能提供最广最深的产品线、购物环境不带装修、着重低价大销量的购物中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根据美国研究局出版的《购物中心指南》1997年冬季刊的研究结果,1996年每开一家购物摩尔,就有17家能量购物中心店开业。
由于地区性购物中心的商户,无论在价格上还是在产品线范围内,通常无法与价值导向的零售购物中心店竞争。实际上,价值导向的零售店对地区性购物中心构成了威胁,而且这种威胁在不断加剧,这是由于此类零售店不仅成功地吸引了低收入的目标顾客,也吸引了高收入的顾客。根据罗帕?斯达奇全球研究公司的分析,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富裕美国人,通常比普通美国人更可能光顾花店、美食店、贺卡店、珠宝店、厨具店以及仓储会员店。尽管美国富人光顾折扣店的比例比普通美国人低,但在调查中有一半的美国富人承认在上一个月曾经光顾过此类店。
到了1999年中期,有45%的美国家庭接入互联网,而在1990年可接入互联网的美国家庭为0。到2003年,有7000万美国家庭——2/3的美国家庭接入互联网。同样的,网上零售业从1997年的30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120亿美元。然而,尽管存在着这种增长现象,网上零售量仅占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量的不到1%(尽管某些商品如计算机硬件和书籍,其网上购物的渗透率颇高)。不过,互联网永远改变了零售业的游戏规则,这是毫无疑问的。
开发过度、设施年久失修、传统商户的散失、价值导向零售店剧增以及互联网零售业的竞争,这些因素就是美国零售业白热化竞争的最主要根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美国商业所走过的路程便得知其中奥秘。因为美国经济自90年代以来从辉煌走向低谷的起伏过程,而且从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机,都与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转型时代极具相仿。那么,随着大消费时代的到来,是否可让我们借鉴美国现象来提前察觉而得益启发呢?
近几年,联想到中国购物中心的蓬勃兴起,催生了为数不少的地产商和投资商进入该领域。据国内专家称:大消费时代下,未来购物中心发展将是主流。特别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复兴,老城的改造,新区的开发等情况下,都将成为购物中心发展创造了“温床”。一个数据非常关键,就是购物中心能不能成为一个行业是跟这个行业的作为是有关系的。国际上都知道像美国扣除汽车这样耐用大型消费品,购物中心在整体社会消费额当中占有一半,欧洲很多国家也占有一半,日本大体上是在30%左右。但中国购物中心销售额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的比例不到10%,因为上海统计局统计了上海购物中心占上海社会消费总额当中占只有10%左右,所以判断中国购物中心占社会消费总额不到10%。这个数字跟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恰恰可以成为中国未来购物中心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是,随着购物中心的急速发展,那些传统型的百货店必将首当冲击而被被淘汰。
这种淘汰现象最值得一提是,第一个放弃中国商业市场的是日本伊势丹百货店。运营了15年的上海淮海路华亭伊势丹正式撤出。这退缩信号强烈放射出单一百货店在中国市场面临黯然失色。谈及此次撤出的原因,华亭伊势丹内部人员表示,近几年来的盈利状况确实不佳,部分国际一线品牌也有陆续撤离,营业额已经连续5年下降。事实上,这并不是该知名日资百货第一次在中国关店,2007年9月,伊势丹就关闭了济南店,算上此次关闭的淮海路华亭伊势丹,伊势丹目前在中国仅剩下天津、成都、上海梅龙镇3家家店。
而迪生旗下的罗湖西武百货、成都西武百货也都在积极寻找接盘下家,沈阳西武百货已经于2010年9月30日撤出沈阳,被久丽百货接盘。由此传统百货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挤压和转型。
以目前时间为节点,我们完全可以从国内二线城市的沈阳商业地产布局便可看出未来商业的激烈程度。全市新上10万平米以上商业建筑多达60余个,其中光金廊沿线受政府呵护的重点工程便有29个。根据资料显示,未来三年后沈阳至少会有18个以上10万平米以上规模的大型购物中心出现。现已浮出水面的如国际港派“恒隆购物中心”,国内拔尖派的“万象城”、“大悦城”、“群升?沈阳新天地HOLSER动力街区”等这些均已先进的娱乐目的地形态购物中心出现。而且,这些现代版的购物中心最闪耀点是:建筑规模庞大、停车设施齐全、硬件等级超前、投资等级均在50亿以上。可以看出具有高度国际化、专业化商业地产商争先恐后跻身沈城局面。这将必然带来沈城商业重新洗牌,特别是对目前陈旧的传统百货、规模小、业态单一、功能落后型的老商店带来最致命的打击。
根据目前沈阳市现有商业格局,基本上以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南塔商圈、西塔商圈、北行商圈、铁西商圈等区域商业格局为主。其中,太原街商圈和中街商圈是沈阳市两大历史悠久的主力商圈。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如火如荼的主力商圈下,东舜百货出现夭折、五洲商业危机四伏、伊势丹百货门可罗雀、响当当的美美百货不久前也出现了关门撤店,这一现象是否足已敲响我们的警钟了呢?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商业竞争带来的可怕与残酷?
随着富人群体为基础的南塔市场经济商圈日益成崛起,政府以独到的战略眼光布局沈阳第三大商圈。在巩固与扩大26个专业市场的同时,大刀阔斧地引进了“群升/沈阳新天地”等重大商业项目填补大商业。形成了以文化路为内环沿线的“群升/沈阳新天地”、“嘉里购物中心”等,又连接金廊沿线的“沈阳万象城”等形成新沈河的新商业联体板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阳万象城在商业运作中由于发现具有国际杀伤力的品牌,像LV、酷旗、迪奥等因受二级市场早期垄断下,万象城他们只能采取绕开国内通过国外引进“泰国尚泰”直接设立这些国际品牌,来与像卓展这类百货型的商店抗衡。继沈阳中街大悦城、太原街的万达城中城、中街恒隆等越来越多的以价值为导向的购物中心物业形式不断开业。这就是血淋淋的市场洗牌。
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2010年10月19日宣布,今年全球网民人数将超过20亿元。国际电信联盟称,过去五年全球网民增加一倍。根据今年7月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这意味着全球5个网民中,至少有一个是中国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另外手机网民人数为4334万。2010年上半年,大部分网络应用在网民中更加普及,各类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因此,互联网平台已经给人带来了无限便捷和商机。这种便捷商机足以给现行零售商业提出越来越多的挑战。
综上所述,如今中国大消费时代完全不以人的意志踏至而来,中国许多发达城市乃至沈阳是否也像迈进90年后的美国一样?在如火荼的激烈竞争环境下是否会造成是零售店过剩?过剩是否会导致传统百货店必须换“脸”?而且,从现有趋势看,未来沈阳有望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后又一高端时尚消费前沿靠拢。随着国际都市化、国家战略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有品牌实力的以价值为导向的餐饮娱乐购物中心进军沈阳市场,因此必然带来沈阳市商业加快产业升级。商业行舟,不进则退!一旦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而商业无序增长,那么,带来的恶果就是强劲的商业洗牌,那时,沈阳市的零售业竞争白热化那是必然的事!
(作者:厉建华)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