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培育中国的跨国零售连锁企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关键期。而培育国际性跨国零售连锁,架设国际大市场的“桥梁与纽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则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建言,中国应培育国际性跨国零售连锁企业,带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国际。
张近东委员认为,零售企业的连锁化、集团化、集中化、现代化趋势明显,具有规模优势、供应链优势、成本优势、品牌和服务优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牵引“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国际
目前,低成本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武器。随着全球原材料、能源和土地的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出口税收优惠减少,中国制造面临巨大挑战。
张近东认为,在当前“流通决定生产”、“订单就是一切”的背景下,培育中国的跨国零售连锁企业意义非凡。首先,可通过跨国零售连锁企业的采购订单,逐步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从低端的中国加工、中国劳动到高端的中国发明、中国技术、中国设计;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主品牌营销)。其次,可借助跨国零售连锁的优势,架设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市场的大通道,结合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建立“全球市场与大制造”的“协同—集成—管控”机制,实现“消费力与制造力”的跨时空的深度结合。再次,跨国零售连锁可按照产业规律与消费规律,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规则,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拉动制造业遵循“新的游戏规则”,真正推动专业化分工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最后,跨国零售连锁企业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在战略层面形成竞合关系,全维度的“协同—集成—增值”,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使中国制造摆脱目前“全球价值链末端”的不利地位,最终在其牵引下,中国制造将实现产业升级,走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利润、廉价出口的困境,参与全球产业深度分工,抢占全球市场制高点,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中国从“世界制造中心”向“世界创造中心”转变。
培育中国经济的全球开拓者
张近东认为,跨国零售连锁企业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载者,也是国家经济的主要竞争力,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创新、变革与转型。因此,培育国际性零售连锁企业是一项国家经济战略工程,首先应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进行规划。目前,美国已将商业网点配置明确分为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等层次,分别调控,以保证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和有效竞争。
同时,政府应积极发挥扶植作用,可借助国家关系、政府关系、外交关系、经贸关系等,采取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外海投资政策、法律援助等,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开展跨国的投资、兼并、重组、收购等活动,培养跨国零售连锁企业。
对于零售企业自身而言,应建立国际一流的信息技术平台、物流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连锁企业。例如,SAP/ERP、MIS、POS、WMS、DPS、TMS、DSS、OA、EDI、EOS等,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将全球市场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实现“点对点、端对端”的跨时空协同、集成与管控,构建“虚拟化与实体化”相结合的产业链。
张近东还认为,零售企业应积极开展国际竞争。而参与国际竞争,一方面需要国家、政府的协调、扶持,提供良好的投资、合作等条件,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增强自身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自身国际市场竞争力,最终成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开拓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