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亏损7年 棒!约翰加盟商之痛
本周,PAPA JOHN'S(棒!约翰)将迎来它进入中国的8周年。可这个纪念日过得并不平静。
先是传出了‘要关闭100家门店’的传闻,后被曝自2003年棒约翰在中国创立之后已经连续亏损了7年,亏损额从2003年的160余万(1600449.88元)飙升到了2009年的2300余万(23178606.88元)。更为严重的是,其目前还深陷在一桩由加盟商提起的仲裁案中。
随着采访的深入,棒约翰身后的上海适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适达公司’)和北京棒约翰餐饮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棒约翰’)浮出水面。虽然均在经营棒约翰,可这两个公司却‘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其幕后的投资方也截然不同’。
适达并非“真身”
8月13日,一位带“V”用户突然在微博上爆料:棒约翰将关闭内地100家门店。没有原因,亦没有细节。这条微博被转发了几次后,又被爆料者删除了,不明原因。
17日,棒约翰被曝在中国亏损7年,甚至还卷入了由十余位加盟商提及的追债仲裁纠纷中。然而,深陷仲裁的棒约翰,实际上是适达公司投资和运营的上海棒约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棒约翰”),并非棒约翰的“真身”。
“适达公司是棒约翰美国公司——Papa John'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简称“PJI”)在中国的特许加盟商,拥有中国华东、华南区域的经营权和加盟授权。而北京棒约翰是由PJI直接投资管理的,二者之间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架构上也不存在行政方面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PJI对这两家公司的要求是统一的,但在经营和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北京棒约翰市场部经理王晖对新金融记者说。
王晖介绍,由北京棒约翰负责的京津地区,均是直营店,并没有下放加盟权,也不打算下放。虽然北京棒约翰成立较适达公司晚一些,但今年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过了3月份以后,基本上是以每月开一家店的速度在增长,目前京津地区共25家门店,到年底计划达到30家门店。
据她了解,适达公司的运营状况在今年也是以同比增长20%的速度在发展。至于加盟商与上海棒约翰之间的纠纷,她说:“不是很清楚。”但同时又认为,国际上通常对快餐类的西餐指标是“3年收回成本”。“通常来讲,有可能是加盟商手头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裕,心理准备不足或是仅仅看到了西餐华丽的外表。而导致的亏损、赔钱。赔两三百万,也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在她看来,棒约翰的品牌推广没有必胜客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盟商用心“耕耘”。另外,再好的品牌,如果定位和选址不好,都很有可能赚不到钱,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然而,曾经在适达就职的杜涛却觉得有些“复杂”——“本质上就是加盟商没有赚到钱”。至于原因,他觉得是竞争激烈所致,“除了必胜客,还有巴贝拉等品牌的竞争。”
当然,因为竞争加剧,很有可能导致加盟商的门店经营不善。虽然王晖也一再强调,作为成熟的PJI,会就加盟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考虑得很周全,但代理了本次仲裁案的律师徐宝同却不这么认为。
“单就本次仲裁而言,上海棒约翰没能履行我国法律规定的相关条款。中途解约后,保证金又如何返还以及返还的方式,加盟合同中均未提及。这在我国法律规定中,是上海棒约翰必须要涉及的内容。”徐宝同对新金融记者说。
在徐宝同看来,加盟商与上海棒约翰签订的加盟合同中,有很多模糊地带。比如,开店费为什么没有发票,初始费用收完怎么使用、怎么支出,加盟商均不知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游戏规则是由上海棒约翰制定的,加盟商们只有花钱买票进去陪玩的份儿。
有意思的是,面对关店的传闻,王晖和杜涛均表示“不可能”。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闻,他们也不得而知。
10万元的收据
郑杰依旧在这场持续了9个月的仲裁里忐忑着,和其他十余名加盟商一起。
2008年,从朋友那里得知棒约翰在美国做得不错后,他决定加盟。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两年后等待他的是200多万元的亏损。
180万元营建设备管理费、40万元加盟费、30万元保证金,再加上其他各项费用,郑杰投入了300余万元,开了一家棒约翰。前三个月,可能是因为新店开张,营业额很好,可是三个月后,亏损便开始了。“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亏5-6万元,当然,也有持平的时候。”郑杰说。
虽然投资回报率并没有写在合同里,但是上海棒约翰曾经口头提到过会有不错的回报率。作为加盟商,看重的就是品牌影响力和投资回报率。但郑杰未能如愿。
“除了上述各项费用,不论盈亏,每个月加盟商都需要支付营业额的13.5%给上海棒约翰。这是合同中原本就有的内容,我会认为这是加盟商需要承担的风险,所以毫无异议。但在后续的经营中,我们发现上海棒约翰还在食材上赚钱。”郑杰对新金融记者说。
据郑杰回忆,上海棒约翰在食材上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其食材的价格除了波动大、与市场价格不一样外,还缺乏标准。任何食材都是说多少钱,就收多少钱。最离谱的是,他曾发现同一个包装的“意面”竟然比以往的价格高出92%;沙拉,今天5元,明天6元,后天很有可能变成7元。
因怀疑上海棒约翰对食材加价,并从中牟利。郑杰们要求看上海棒约翰的“进货发票”和“购货合同”,于是加盟商与上海棒约翰的矛盾开始激化。随后,众加盟商抱团取暖——组织成立了加盟商委员会,以防范其他环节出现问题。
“虽然适达公司最终承认的确从食材中赚取差价,也给各加盟商发过相关的解释邮件,但加盟商们依旧没能逃脱食材加价的命运。”郑杰说。
很快,上海棒约翰改变了收费方式。以往,如果货物是5元,公司加2元后卖给加盟商,加盟商在7元的基础上还需要负担运输费用。“后来变成了‘按箱收费’。改变收费方式后,上海棒约翰说加盟商需要承担管理费用和仓储费用——说白了,上海棒约翰只是换了一个收费的名目而已。”郑杰对新金融记者分析道。
然而,对加盟商而言,莫名的费用不仅仅体现在食材上。郑杰的店里有三辆外送用的自行车。每个月都会有专人上门对这些自行车进行维修,完事后,让店面经理签字确认。待到年底结账,郑杰懵了,三辆自行车当年的维修费用高达9000多元。
后来,郑杰得知,每辆自行车是按每月600元的收费标准收取维修费,如果换件,要另外收费。“不论怎样,这种收费项目我应该有知情权,为什么是到最后一刻才知道。”事情过去快一年了,提及此事郑杰依然很生气。
“还有‘开店费’,1.5万美金,当时是10万元。这是一笔单独的费用,上海棒约翰说要与美国同步,每个加盟商都要交纳。据了解,根据加盟的时间不同,这笔费用也会有所变化。最好笑的是,这10万元没有发票,上海棒约翰打了个收据给我。”说到这里郑杰突然笑了。
郑杰说,其实在日常经营中还有很多问题。因为食材是被上海棒约翰赚差价的,等到所有店面统一做市场活动的时候,卖得越多,自己的门店赔得就越多,陷入了一个怪圈。郑杰自认为是懂“市场培育期的”,但是业绩越做越低,看不到转机,也看不到希望。在他看来,培育期应该是越做越好,每月都有提升才对,而不是越做越差。
郑杰的店坚持了两年,最终也没能逃脱关店的结局。如今闭店也快一年了,可是他还没有拿到当初的加盟费发票,支付了费用理应开发票,可时至今日,他也没能拿到。临了,他说:“早知道棒约翰的食材乱加价,协议不合理,不披露该披露的信息,我肯定不会签署这加盟合同。”
高管相继离职
上海棒约翰与加盟商的仲裁还在继续,可有关华东区的加盟工作并没有因此停止。8月18日,新金融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拨打了上海棒约翰的加盟热线,并获取了最初级的“加盟申请表”和一份“上海棒约翰加盟介绍”的文件。
在加盟介绍中,单店的投资费用包括加盟费52万元、保证金30万元、店铺设计费4万元、设备费约80万元;要求投资者的个人流动资金能力在人民币400万元以上。关于投资回报率是如此描述的:“投资回报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鼓励加盟商努力做好餐厅各项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收益将会很可观。”
电话中,上海棒约翰加盟部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提及具体的回报率,只是说,“每个店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回本通常需要3-5年。因为有保证金,食材的费用可以提前预支,到月底统一结算,但加盟商需要支付运费、仓储等费用。”
郑杰提到的不论盈亏都要支付的13.5%的费用,由7.5%的品牌使用费和6%的市场广告费构成。而在“加盟优势”中,文件用8条阐述了其在抗风险、品牌经验、管理方面的优势。第(5)条强调了其具有投资低、盈利及投资回报稳定的特点;第(7)条强调了其统一采购配送,严格控制原物料质量,保证品质,有效地控制成本。而这些优势似乎没能体现在郑杰们身上。
除了加盟工作仍在有序开展外,适达公司和上海棒约翰的日常工作也在有序开展。可“适达公司的前CEO李正才已在今年三四月份离职;另外,2010年下半年,原上海棒约翰的总经理楚连胜也已离职。”杜涛向新金融记者透露。
关于李正才的离职,王晖的回应是“个人原因”。在她看来公司架构已经搭好,而且团队的其他成员并没有离开,工作可以照常进行。
但楚连胜的离职,在杜涛看来多少有些“权力斗争”的结果。因为楚在离职前,曾被调往集团做研发总监,只负责棒约翰和DQ的研发和品控工作。而楚之前的职务是上海棒约翰的最高管理者,再往上就是集团CEO和董事长李平。
对高层的离职,中国著名特许经营专家李维华博士的看法与王晖不同,他认为,高管离职对公司的影响是“一定的”。“不论什么样的公司,高层几乎是一个公司的顶梁柱,现在顶梁柱离开了,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反应,比如工作的交接、商业秘密有可能被带走等,也必然会对公司产生影响。这是很多大公司都非常忌讳的事情。”李维华对新金融记者说。
“盟主”和加盟商本该福祸相依,可总是纠纷不断。
在李维华看来,不论是早先的小肥羊、一茶一座,还是今天的棒约翰。都属于典型的“盟主”与加盟商之间的纠纷,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作为一个盟主,后续不给加盟商提供支持,这肯定是盟主的问题。投资者之所以选择加盟就是想获得品牌的强大支持和宝贵经验,否则投资人完全可以自己开店,大可不必受制于人”。
但同时,他也强调,很多投资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往往被美好的前景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对项目冷静、客观的判断;谈判时,对合同条款作了一步又一步的妥协,才会导致后期的“后悔行为”。
面对关店传闻、仲裁风波和高管离职的种种疑惑,新金融记者多次联系上海棒约翰市场部,可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截至发稿,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宝同还在为仲裁四处奔走,他希望能通过本次仲裁对中国各个行业、现有加盟模式的改进,起到一点有益的促进作用。甚至希望国家相关机构能出台一个比较规范的合同范本,以保证加盟事宜更加趋于规范。
“也只有这样,本身就处于弱势的、没有议价权能力的加盟商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徐宝同说。
(新金融观察报 记者 淮纯菊 文中郑杰、杜涛均为化名)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