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万达:创新商业模式成就核心竞争力
位于上海市东北角五角场的万达广场,每日的客流高达10万人次。万达广场是城市综合体的典型样本,到今年年底,大连万达集团(下称“万达”)将在全国共布局超过50个这样的商业地产项目。
商业地产只是万达的五大产业之一。目前,万达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旅游度假的五大产业。创立于1988年的万达,从50万元注册资本起家,经过23年的努力,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可谓是以加速度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万达的发展,大连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总结说,“那就是创新商业模式。”其创新的特点是,每次领先一小步,累积一起成为大优势,这也形成了万达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模式的非颠覆性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最具竞争力的。”王健林认为,不管是技术层面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还是营销方式的创新,都不如商业模式创新更重要。
在王健林看来,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即使是在传统产业,通过进行商业流程的再造,也会产生无穷的放大效应,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比如,当其他企业都在卖担担面时,如果能够通过连锁的方式,像麦当劳那样,对面条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做大企业的规模,做响产品的品牌,也是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创新是万达点滴累积起来的竞争力。王健林还记得,万达的第一次创新,不仅为自己赚到了第一桶金,同时也赢得了政府的信任、闯出了万达今后发展的道路。在1988年成立之初,面对其他企业都认为只会赔钱的城乡旧区改造项目,万达通过产品的几项大的创新,使得该项目比当时大连市最高的房价还要高出500元/平方米。“这说明,只要敢于创新,敢于冒险,一定有发展机会。”王健林说。
从创业发展到今天,万达成为全国房地产企业中跨区域发展城市最多的企业。在近60座城市,几乎所有的省会、计划单列市,都有万达的项目。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跨区域发展。1998年,万达开始了全国扩张,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企业。“跨区域发展战略是万达的另一次创新。现在万达取得的这一切,都来源于当时走出去的正确战略。”王健林认为。
当企业发展了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资产,也与外国企业合资成立了电气公司等时,王健林敏锐地发现,合资企业都是靠国外的技术,住宅房地产业也面临较大的行业风险。如何能够使得万达经营得更加稳健,经得起更大的市场大潮的击打?
2000年,王健林下定决心,利用房地产黄金时期对万达进行转型,进军商业地产领域。当年就在长春投资建成第一个万达广场。经过5年的摸索,万达逐渐掌握了商业地产的营运经验,从2005年开始,通过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发展“城市综合体”,万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所以说,商业模式的先进、商业流程的再造,是企业盈利的最核心。”王健林说。
当然,创新的道路也非一帆风顺。最初涉足商业地产时,万达只是将在住宅地产方面的经验进行简单平移,即由卖住宅变为卖商铺。然而,由于购买商业地产的人,大多追求的是高额回报,使得租金过高,经营商家承担不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万达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逐步摸索出商业地产的独特模式。最近几年,万达创新建设的城市综合体,便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崇。
管控资金与管理风险
发展迅速的万达,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18.2亿元,同比增长69.7%。然而,快速扩张也给万达带来了两个基本问题:资金的风险、管理的风险。总结万达20多年始终保持 “匀速抛物线”发展轨迹,基本没有摔过大跟头的原因,王健林认为,“重要就在于把风险控制放到首位。”
建立风险控制制度,是万达从其外方合作伙伴——世界著名的麦瑞房地产基金学到的本领。在学习借鉴麦瑞项目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万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万达发展项目问题清单。在万达所有的项目中,都必须执行的一项风险控制程序,就是对当地政府和企业提出100多个问题的清单,并要求必须用数据支持回答,然后通过规划模型,成本控制系统进行专业核算,经过决策委员会审核,最后由董事长批准。在此基础上,再与当地政府谈判签署目标决策文件购买土地。另外,万达还建立了严苛的财务制度,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要求对所有公司每年审计一次,并设立了网上举报电话。通过上述措施,尽管每年万达的现金流量都非常大,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起财务事故。
虽然经历了四次房地产调控,万达的发展依然快速、稳健。在王健林看来,这要归功于万达把现金流作为企业的第一生命线,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和重视。“销售为首,现金为王;现金流比负债率更重要。”王健林说。从每年的9月1日开始,万达就要对第二年设定资金计划。万达最重视的有三张表:第二年项目发展表、成本控制表、现金流量表。此外,万达还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重点研究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这就避免了万达对大趋势的判断发生根本性的错误。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万达的人员团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在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方面,很容易染上“大企业病”,滋生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
而支持万达巨人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在于“有了规章制度后,加上信息科技的发达,使我们看到一个希望,就是靠科技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管控。”王健林说,万达在2006年开始投资信息系统,至今已投入十几亿元资金。到2008年,万达建立了全国第一套企业的全业务流信息管理系统。
王健林表示,不同于现在很多企业的信息孤岛,或只有财务系统、销售系统,万达所有的业务系统都可以在线运作。信息科技同样支撑着企业的风险控制系统。今年,万达的信息系统获得了第一个知识产权,目前已经对40多个子项目进行了专利申请。
服务业或成未来支柱
除了地产行业,近年来万达的现代服务业收入也增长迅速。今年上半年,万达连锁百货收入同比增长200%,酒店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00.8%,商业管理公司租金收入同比增长85.8%。
文化服务业也是万达商业地产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形成的新的创新盈利增长点之一。比如,商业中心的电影院,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跨区域发展的院线公司,万达便自己建设电影院,结果万达电影院成为了亚洲第一的电影院。
2005年的万达,规模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此时,王健林开始思考如何对万达进行转型升级,以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万达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终是决定向文化服务行业进军。
如今,万达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文化领域投资最大的企业。王健林认为,首先,文化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其次,文化是社会和企业经济发展的最高形态,所有的产品最后都要通过文化来表现。再次,文化产品最具有穿透力和影响力。一部好的文化作品,可以影响几十年、上百年。他认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经营文化。
“很多人觉得文化投资不一定赚钱,其实只要运营得当,创新经营模式,盈利一定可观。万达希望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中,在世界文化品牌上最强有力的创造者。”王健林说。现在,万达集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房地产业务,预计5年内,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万达集团的核心支柱产业。
对于万达的未来规划,王健林希望万达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一流 企业,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他说,“万达的定位和参照系数就是世界第一。”自从事商业地产以来,万达已经有四个行业做到了亚洲第一:商业地产、酒店、电影院线和旅游度假。万达连锁百货因为成立刚满三年,规模稍小一些,但到2012年底,万达连锁百货也希望做到中国第一。在王健林的计划中,最多八五年时间,除了连锁百货外,万达其他所有的产业都能做到世界第一或前三。
(一财网 刘琼)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