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每家玛500元超市卡一次没用只剩44元
顾客投诉
两张500元卡,总共只剩143元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算是这家超市的老客户,6月21日她花7500元买了33张卡,“因为经常买,当时也没查看里面的金额,拿了就走。”
直到9月6日,刘女士的妹夫拿了一张500元的卡去超市购物,却被告知卡上只有99.08元,他就将此事告诉了刘女士。
第二天,心生疑惑的刘女士拿了另一张500元的卡去超市查询,“显示只有44.19元”,“两张卡都没动过,钱怎么就会少了?”
9月10日,刘女士到超市打出了两张卡的消费清单,显示在7月10日和7月15日两天,两张卡分别在超市消费了4次。其中15日的消费清单显示,卡号尾号都是“25581”,最早一笔消费时间为19:32,最后一笔时间是20:02,也就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卡被刷了四次,总共消费金额为445.49元。
“首先我从未用这两张卡去消费过,其次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在半小时内去4次,不符合逻辑吧?”刘女士说。
当天中午,超市经过调查,给刘女士打去电话,告诉她卡是被4个人消费的,其中两人是用会员卡结算的。
对此,刘女士非常纳闷,“超市卡必须有卡才能消费,这4人难道都持有和我同号的超市卡?”
刘女士联系了超市方所说的两个会员中的一个,对方告诉他,7月15日的确在每家玛用购物卡消费,但用的不是自己的卡,“他说结账时,一名中年妇女帮他刷了购物卡,他把现金给了那名中年妇女。”刘女士说,那个会员表示该中年妇女手中拿着好几张卡,不停“怂恿”其他顾客帮他们刷卡,以获得现金。
据会员的描述,中年妇女40多岁,短发,身高1.63米左右,胖胖的。
之后,刘女士想调出监控看看中年妇女是谁,但从超市方得知,视频画面只能保存一个月,如今早已查不到了。
刘女士说,自己买的33张卡,3张500元的送出去一张,30张200元的送了14张,自己用掉6张,还剩10张。
“目前还没有其他人反映卡上钱少了,但我最想知道的是,两张500元的卡为什么会被套用?”
超市回应
卡售出时均已验明金额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了每家玛超市,总务主管杨以伟向记者介绍了情况。
杨以伟说,他从超市制卡科了解到,刘女士购买的这批卡不存在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超市在售卡时都会向顾客当场验明卡中的金额,“我们都是在验卡机上核对了金额给她看的,钱不会少。而且消费清单上也能看出里面是有钱的,这也就说明售出时卡中金额是对的。”
刘女士怀疑在售卡之前超市员工将卡进行了复制。对此,杨以伟坚定地表示“不可能!”他说:“如果是我们员工干的,为何仅仅涉及两张卡。再说复制卡涉嫌金融诈骗,员工一般不会铤而走险。超市开了7年,还是第一次出现售出的卡上钱少了的情况呢!”
“当然,不排除刘女士的卡被人复制的可能。”杨以伟说,超市卡是可以被人利用技术手段复制的,但前提是拿到原卡。
记者从常州市警方获悉,他们曾破获复制超市卡的案件。
对于刘女士提到的中年妇女套现的线索,杨以伟表示事情过了两个月,已无法查到监控录像,“谁也不知道那个中年妇女到底是谁,什么身份,是不是和当事人有关系。”
杨以伟说,超市售卡处也有规定,“现金卡请认真核对,离柜概不负责!”卡一旦售出,顾客应该自己保管好,“从售出到现在近3个月了,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清楚,不好来负这个责。”
消协提醒
节假日来临,买卡须谨慎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常州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巍,他告诉记者,刘女士就此事曾向消协投诉过,因为刘女士登记的情况较为简单,王巍表示究竟是谁的问题“很难说”。
鉴于目前几乎每家超市都出售现金卡,且中秋、国庆节临近,王巍提醒市民,由于这种卡不记名、不挂失、无密码,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查验好金额,并且保管好,每次消费时最好能留下消费记录单,留作证据。另外,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利用先进技术非法复制卡,王巍提醒消费者,在买卡前,要弄清楚卡的来源,尽量不从网上和个人手中买低价卡。这些卡有可能就是复制卡,消费者不要因贪小便宜跌入陷阱。
(现代快报)
相关报道:常州每家玛500元超市卡一次没用只剩44元 称没错
两个多月前,刘女士在新区每加玛超市花7500元购买了33张超市卡,30张面额200元,3张500元。临近中秋,刘女士把卡送给亲戚朋友,一位亲戚使用时发现其中一张500元的卡上余额仅有99.08元。刘女士拿剩下的一张500卡到超市一查,发现余额只有44.19元。
这张500元的卡,她从没用过,而给亲戚的那张,亲戚也说是第一次用。那卡上的钱怎么少了呢?
超市记录显示,刘女士的2张卡,在半小时内被不同的人消费了4次
刘女士告诉记者,9月6日,她的妹婿拿了一张500元的超市卡去每家玛购物,结账时却发现卡上只有99.08元。刘女士听说后很惊呀,9月7日,她拿了剩下的一张500元超市卡去超市查验,结果显示卡上只44.19元。
9月10日,面对刘女士的质疑,超市财务提供了两张500元超市卡的消费清单,清单上显示:7月10日和7月15日两天,2张卡分别在半小时内消费4次,购买的都是一些日常用品。
刘女士表示,自己和亲戚这段时间都未去超市消费,而且正常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反复去超市呢?
对此,超市方回复,卡是被不同的4个人消费,其中两人是用超市会员卡结算。
刘女士纳闷了,这4人难道都持有和自己同号的超市卡?
刘女士联系了其中一位会员,得知7月15日那天,该会员的确在每家玛用购物卡消费,但卡并不是本人,“结账时,他把钱给了一名中年妇女,那个女的则帮他刷了超市卡。他说,那个女的拿着好几张卡,不停地向排队的顾客‘兜售’。”
想到另一张500元的卡已经送人,200元的卡也送出去了14张,刘女士不免着急了,“要是人家发现我送的卡里没钱,也不会好意思和我说的,不过我的脸都要丢光了。”
超市称,33张购物卡都是核对了金额后才售出的
9月13日中午,记者来到每家玛超市。总务主管杨以伟表示,制卡科检查了刘女士其中一张500元的卡,没有质量问题,“她购买的33张卡,都是在验卡机上核对了金额才售出的。而且清单上显示,卡上的钱的的确确在超市买了东西。”
那么卡有没有被超市内部人员复制的可能?杨以伟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如果内部人员复制了卡,那就不可能只有刘女士的两张卡被套用,而且这种行为是嫌金融诈骗,基本不太会有员工铤而走险。我们超市已经营业7年,这种情况是第一次遇到。”
杨以伟认为,卡一旦售出,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尽到保管的义务,“从买卡到现在都快3个月了,这中间出现了什么状况,谁也说不清。现在也无法查看监控了,因为超市的监控数据只能储存一个月。”
关于赔偿问题,杨以伟表示,刘女士是超市的老客户,不会无理取闹的,所以超市同意给予人道补偿800元,但这不是赔,超市并没有过错。如果刘女士不满意,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记者咨询了市消协,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9月12日接到了刘女士的投诉,“如果消费者不能拿出新的证据,按目前掌握的证据很难维权,买卡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了,发生了什么很难讲清。超市卡不记名、不挂失,无须密码,消费者应小心保管。”
(中国常州网 汪磊)
相关链接
超市购物卡易“克隆”制作简单无防伪标识
在外地已发生过多起购物卡“克隆”案件不过都是出现在从他人手上低价购买的
记者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南京、苏州、无锡、青岛、福州等地都发生过多起超市购物卡克隆案件。其中南京一位购卡的男子买到了11张克隆卡,损失37400元。
骗子利用某家超市的废卡作为母卡,随后解码并复制出“子卡”,然后以85折、9折的低价售卖这些“子卡”。随后,骗子再去超市刷“母卡”消费,而不论真卡假卡,只要其中一张卡在超市进行消费,其余卡上的金额都会减少。
据业内人士介绍,超市购物卡只是一种简单的磁卡,其载体常见的是条形码卡、磁介质卡,一般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设备就可将卡里的数据读出。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复制至一张空白的卡上,就可以实现克隆。而现在的骗子直接利用超市的废卡进行克隆,连制卡这一步都省了。
在网上随意搜索“磁卡复制机”,相关结果有19800个,其中不少都是磁卡复制机商家的广告。记者根据网页上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了一位商家。对方称,一台机器的售价在1200到1600元不等,他们不仅卖机器,还提供制作克隆卡。只需要寄一张真的购物卡去,他们就能依样设计出画稿,印刷在白卡上。
但是,从目前发生的案例看,出现问题的卡都是因为顾客贪图便宜,从骗子手里以低价购买的。像刘女士这样,直接从超市方手里购买,从未消费而出现金额减少的情况,暂时还没有发现。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