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奢侈品涨价:不是价格战而是“心理战”

来源: 联商网 2013-02-22 09:16

  很多洋品牌在国内都能买到,国人为何还要飞上几千公里去国外买了再往回带?出国买洋货,到底多划算?今日,焦点访谈在“洋货为何贵在中国?”的节目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关税、生产成本、流通成本、渠道费用等都不是推高洋品牌进口售价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这不是一场“价格战”,这更像是一场“心理战”。首先,推高中国售价,利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同时利用价差,吸引中国消费者到境外消费,又赚一笔。人家里外全是赚,那,赔的是谁呢?

  全文如下:

  焦点访谈:刚过去的春节大家都挺忙,还有不少人选择了出国旅游。出国旅游难免要购货。有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档品牌消费群体。包括眼前的假期,来自中国的买家也受到全球追捧,他们是国外奢侈品企业眼中名副其实的财神爷。

  中国灯笼,中国的汉字,这可是不是国内的商场,而是巴黎著名的春天百货。为了迎接中国顾客,商场的各种重要标示有了中文说明,购物指南有了中文版,很多专柜有了中文售货员,就连商场的总经理也学起了中国话。

  而在英国伦敦,著名商场哈罗德的橱窗里满是中国龙和中国红。包下两面街区的橱窗,铺排几十米。这样以某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布置橱窗,在这家百年老店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走进店内,会发现惊喜更多,满满的红红的福字倒挂在中庭的门廊上,红包高挂。

  而在迪拜的购物中心,导览图上清楚地用中文标注了迪拜购物中心的特色区域、商店、品牌和服务设施的分布,如果您看不明白也没关系,这里还有中文咨询员专门为您服务。

  就在国外商家做足了准备的时候,放了假的人们也都列好了购物清单,直奔目的地。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区也挤满了人。

  其实很多洋品牌在国内也都能买到,游客们为何还要飞上几千公里去国外买了再往回带呢?游客们表示是因为关税太高。

  出国买洋货,到底多划算?我们来算一笔账。像这款包,在法国的价格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23000元,在中国,它的售价是37000元;这条项链,在美国花上不到7000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但在中国购买,要花上10000多元;还有这款产自新西兰的奶粉,产地售价折合成人民币是154元,但是到了国内,它的价格就变成了395元,贵了整整一倍还多。洋品牌进口身价倍增。为什么这么贵?是不是像游客说的,主要是因为关税太高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这是英国利兹,在哈维尼克斯百货商店二楼的一个柜台里,记者找到了一个比较常见的英国品牌,在这间商场里,这个品牌并没有独立的专柜,而是和其他品牌放在一起。

  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整间商场只有一种颜色的围巾了,因为不是紧俏商品,他们还没有进货,过段时间才有其它颜色到店。

  根据当天的汇率,这款围巾折合成人民币的价格不到2400元。那么,漂洋过海后,这款围巾会被征收多少的关税呢?记者拨通了海关的电话,了解到它的关税是25%,增值税是17%。在我国,围巾类产品不征收消费税,按照海关人员给出的税率,即便是以这款围巾在英国的零售价,加上关税、增值税后,也只有3408元。但是它在国内的售价是多少呢?记者走进了北京的一家商场,不同于在英国商场的二层位置,在这家商场一楼最显眼的位置,记者找到了这条围巾。

  不同于英国的柜台,这间商场里,这个品牌的围巾,无论是款式还是数量都明显多了很多。这款在英国售价2300多元的围巾,在中国的商场里,价格却变成了4500元。

  在法国巴黎,这款包的售价折合人民币不到7500元。如果进口到中国,加上10%的关税,不超过8500元,但是它在中国销售的价格是12700元。

  在记者的调查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偶然,箱包手表珠宝等各类产品都存在着国外售价加上关税,依旧比中国国内价格低很多的现象。在中国,一般进口商品的关税集中在10%--20%之间,而在一些关税更高的国家,比如说印度,一般商品的关税都高达30%--50%,商品的价格反而没有中国高。

  这款包在中国大陆的售价是12700人民币,在印度孟买,加上比中国高了近一倍的关税之后,售价折合人民币11700元。这款围巾,在中国大陆的售价为4500元,而在孟买的价格只有3700元。

  看来,“关税”并不是推高洋品牌进口售价的最主要原因。那么,同样品牌同样规格的商品,国内外售价差别巨大,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中国卖的东西和外国卖的东西不一样,生产成本更高?还是这东西漂洋过海,路费太贵呢?我们再来算算这些账。

  在浙江温州的一家服装厂,在超过了500平米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的不是温州品牌,而是法国某品牌的服装。

  在车间的成品展览室里,记者看到了展览牌,上面显示它和各大国际品牌都有合作。

  在广东东莞的某服装工厂里,也在赶制一个意大利品牌的服装。

  尽管奢侈品集团对于“产地”的问题十分敏感,但这在业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GMC制造商联盟国际营销专家顾问菲利普·科特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国际贸易的法规里面,可以允许中国生产的产品贴上国外商标后,标明是国外制造的产品。

  近年来,大多数奢侈品牌都将自己的部分生产线从本国转移到了中国、印度、越南等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商品成本反而降了下来,这样看来,成本也不可能推高这些商品的价格。那么,这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商场后身价倍增,是否是因为在渠道费用上花费太多呢?记者了解到,品牌要进入国内商场销售,都要给商场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是否太高呢?记者以国外品牌代理的身份,联系了北京几家一线商场,表示要租赁商铺。记者见到了这家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到租赁,工作人员立即询问起品牌。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一线品牌,会给出非常大的优惠,主要还是看牌子。

  品牌在商场入驻后,其利润的一部分需要交给商场,这就是所谓扣点。在各个商场,不同品牌的扣点相差很大。扣点越高,费用越高,扣点和收租金都是现在国内商场比较常见的租赁模式。为了让记者相信国际大牌可以拿到更低折扣,工作人员举例购物中心一进门处最好的位置。

  在另一家购物中心,接待记者的工作人员直接说出本地品牌和国际品牌在租金上的差别,可能会差到50%以上。

  外国高档品牌在中国商场的租金反而比国内品牌便宜,这或许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但这也说明,渠道费用也同样不是奢侈品在中国高价的推手。

  看来,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都不是奢侈品进口涨价的主要原因。那真是商品供不应求?是市场规律推高了它们在中国的价格,还有另有原因呢?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一位了解内情的专业人士,听听他的看法。

  出乎大部分人的想象,尽管是新兴市场,这些奢侈品在中国的定价反而是最高的。某奢侈品牌中国区前总裁陆晓明告诉记者,有些奢侈品在北京一个点的销售额一年就可以达到2亿元。以他在行业内十多年的经验,这些洋品牌之所以在中国自抬身价,一定程度上和中国百货商场的“殷勤”分不开。

  在陆晓明看来,提高中国售价可以说是这些洋品牌的销售策略。一些洋品牌,甚至是在当地没什么名气的普通品牌,到中国后摇身一变,提升价钱,也成了高档货,在这样的策略下,这些品牌一方面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在欧洲当地,商家降低价格,欧盟实施旅游退税,拉开和中国价格差距,吸引中国顾客,拉动当地的旅游消费。

  可见,洋品牌进口卖得贵,成本和关税都不是主因,这不是一场“价格战”,这更像是一场“心理战”。首先,推高中国售价,利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同时利用价差,吸引中国消费者到境外消费,又赚一笔。人家里外全是赚,那,赔的是谁呢?这笔账,真该算一算。
  (人民网 杨文彦)

本文为联商网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