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新世界百货等零售巨头逆市扩张欲破盈利困局

来源: 联商网 2013-03-06 09:20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经典名言是国内零售企业真实心情的写照。

  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中小型零售企业的生存危机,但这种市场环境却让大型零售企业看到了更多机会。在新世界百货王府井百货万达百货等零售巨头看来,逆市才是难得的扩张机遇。

  业界认为,在此时扩大规模,将为零售企业之后的一系列模式变革奠定基础,这将有助于其走出盈利困局。

  百货大佬体量成倍增长

  刚刚发布本财年中期业绩的新世界百货对外宣布,去年下半年,公司营收突破20亿港元,同比增幅近两成。除了稳中有升的业绩外,新世界百货的门店扩张计划也备受关注。

  新世界百货方面称,未来三年,其计划通过开设新店、并购及原店扩建等方式,增加自有店的总楼面面积近一倍至200余万平方米。同时,通过输出管理方式迅速进驻新兴二三线市场,以降低投资风险和赚取稳定的管理费。

  据北京商报记者从新世界百货内部了解到,其在北京市场的新店即将亮相。

  截至去年底,新世界百货在中国共有41家百货店,覆盖19个城市,分布于北方、东南和中西三个营运区域,经营楼面面积为117万平方米。其中,北方区在报告期内的收入贡献最大,占总收入的49%。

  将未来几年看做重点扩张周期的百货巨头不只是新世界百货。按照王府井百货负责人公布的发展时间表,到2015年,其将实现50家门店连锁、销售破500亿元的规模。这意味着,未来2-3年时间,王府井百货将把现有的约30家门店总量大幅增加。

  事实上,王府井百货扩张提速已经开始。王府井百货2月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的通知,已经与拥有赛特等品牌的春天百货签署收购协议。

  野心更大的恐怕还是发迹于地产业的万达。在去年宣布更名万达百货后,其计划到2015年实现超过100家门店的连锁规模,成为百货行业龙头。

  逆市方显“英雄本色”

  保持高速扩张态势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是证明其经营品质的具体表现。但上述大型零售企业此轮掀起的开店潮,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零售业脱离了多年来一直行驶的高速轨道,发展开始放缓。据已经发布去年三季度业绩报告的百货上市公司统计发现,在华联股份、翠微股份、银泰百货和首商股份等27家商业企业中,有14家企业的净利出现下滑,比例高达51.9%。

  事实上,百货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也是国内零售业的现实缩影。在多年来从未遇到的逆市环境之下,谨慎扩张、收缩战线成了不少零售企业的生存法则。在这些企业负责人眼中,他们遇到了“最坏的时代”。

  然而,大型零售企业却看到了新形势下的商机。这促成了大型百货企业争先恐后的跑马圈地。

  对于大型商业企业而言,消费形势向好时,每家企业都受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不仅表现在卖场层面,也体现在新店选址等幕后环节。

  而在逆市时,多数零售商忙于求生,鲜有心思扩张,商业企业的拓展成本反而更低,利于企业扩张。不过,由于消费市场萎缩,逆市扩张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很大,因此,只有具备较大市场规模和优质口碑的大型零售企业,才敢于在此时发力。

  比如,正处于高速开店态势的王府井百货,其单店收益等数据都在国内百货领域位居前列,“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去年的销售也再次突破20亿元。

  规模效应促行业变革

  可以预见,随着大型零售企业未来2-3年新一轮扩张竞赛不断深入,国内零售市场的品牌加速集聚,一直在困扰国内零售企业的利润困局也迎来了破解良机。

  由于一直采取联营模式,零售环节包含层层代理制度,尽管大型百货店的销售额不断提升,但利润却因为门店、员工成本不断增加而压缩。有大型百货负责人坦言,门店的平均毛利率约20%尚可接受,但部分外埠门店的毛利率仅10%,如果刨除各种成本,利润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零售企业试图通过推出自有品牌等模式创新寻求突围,但这种尝试对于现阶段的国内零售企业来说有些勉为其难。其实,打造自有品牌体系并不复杂,但对零售商的资质却有着颇为苛刻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庞大的门店连锁体系。

  商业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自有品牌需要大批量生产才能实现摊薄成本的目的,但大量商品生产出来后,需要商家有完善的渠道链进行消化。这意味着零售商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的连锁店,还要有大量的目标受众。
  (北京商报 记者 李铎/文 王悦/摄 CFP/图)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