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创新就要挂 实体零售商的四个机会点
联商网特约专栏:实体零售商疲软态势进一步加剧。从已经发布半年报的零售业上市公司数据来看,可谓业绩一片惨淡。红旗连锁、友阿股份、大连友谊、合肥百货大楼、新疆友好集团、南宁百货等主要零售上市企业出现毛利率下滑的状况。
零售业正在遭遇空前危机。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相关政策使然;而另一方面,零售业态自身发生裂变,传统业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作为一个密切联系老百姓吃穿用度的行业,零售业固然称不上“朝阳产业”,但也永远存在机会。可以看到,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零售商通过创新取得了较好地增长。
当下的零售企业如同一锅热水中的青蛙,再不想办法跳出去就没有机会了。不创新就会死,未来零售商还存在哪些创新的机会点?《第三只眼看零售》根据一些企业的创新案例,总结如下:
机会点一、餐饮
这并不是要传统零售商转型开餐厅,而是要利用自身店铺特点加强与餐饮品的结合,增加餐饮品类的比例。做餐饮,无外乎三个条件:一是网点、二是劳动力、三是原材料。事实上传统卖场完全满足这几项条件,实体零售商的客群也与餐饮消费群体有较高吻合度。对于实体店铺而言,餐饮部分一方面可以吸引客流;另一方面也是一大利润来源。
以日本7-11为例。去年日本7-11在每家门店安装了咖啡机,消费者可以在这里买到现磨咖啡。这一服务被称作“Seven Cafe”。顾客在收银台付款,然后拿到一个杯子,自己去咖啡机上装咖啡。杯子有两种大小,大杯的热咖啡卖150日元(约合人民币8.9元),小杯卖100日元。一家店平均每天能卖出100杯咖啡,其中也包括冰咖啡。大杯的冰咖啡售价180日元,小杯100日元。
7-11便利店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 Co.的总裁村田纪敏(Noritoshi Murata)表示,咖啡都是现磨的,但其卖给顾客的价格只有100日元,这对所有人都非常有吸引力。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咖啡销售帮助Seven & i Holdings Co.实现了27%的总利润增长,至1760亿日元,营收增长了13%,至5.6万亿日元。
再以北京超市发为例。超市发位于北京西四环的双榆树店周边有不少上班族。针对白领午餐后的水果需求,超市发双榆树店推出现做“水果杯”,一个月可以销售1500杯。与销售水果相比,水果杯利润更高,毛利高达70%以上。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一些本土企业也意识到餐饮对门店的贡献度,加强对这一品类的经营。比如,安徽乐城超市特意高薪从上海聘请生煎包师傅现场制作生煎包。到目前为止,乐城的生煎包已经成为安徽地标性的美食。
机会点二、自营商品
十多年以来,连锁经营理念在实体零售商的盛行使得实体零售商逐渐放弃了对商品的直接把控,而是成了二房东,依靠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过日子。这些年实体零售商被供应商“宠坏了”,以至于自废武功。这种现象不仅在超市存在,在百货更是如此。
而目前日子不好过,零售商也应该重新找回自己应有的技能:自营商品。事实上,在多年以前,一些有战略眼光的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在着手商品的自营,大部分企业是从生鲜开始的。比如永辉,它是最早将生鲜供应链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此外,还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和服装制造厂。
现在看来,商品自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新的挖潜空间,它不光是能够增加利润率,更重要的是丰富了门店独有的商品,拉开差异化的竞争。
以步步高为例。步步高不仅在江西、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海南、内蒙等多个省市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采购基地,还在湘潭市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和猪肉屠宰加工厂;在非食品方面,步步高商超系统中,60%以上的非食品实现了与厂家直接对接,在服装品类,这一比例超过了70%。
再以乐城超市为例,乐城通过现金直接采购的休闲食品价格比淘宝价还要便宜,但平均毛利率却高达35%,创下了实体店“逆袭”淘宝的经典案例。从上面可以看出,自营商品中油水很大,零售商要开始捡回来。
机会点三、小业态
尽管大卖场不景气,但我们留意一下会发现街头上一些做单一品类的专卖店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烘焙店、化妆品店、母婴店、零食店、水果店,这些小业态连锁门店就像是大卖场拆卸下来的零件,抢占各个市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门店焕然一新,装修更加精致,有的甚至以惊人的复制能力迅速扩张。
现在说的小业态,其实是当年我们讨论过的专卖店,不同的是,当下这种小业态更加聚焦,将单一品类做到极致,另外,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有极高的生命力。
举例来说,深圳百果园于2002年开出第一家店,2012年门数量就达到300家。除了布局广东市场,百果园还进驻成都、武汉、苏州、重庆等城市。并且延伸到上游供应链,建了32个水果生产基地,国产水果直接从基地种植采购的比例达到90%。据了解,2009年百果园便实现盈利。
以婴幼儿奶粉为例,AC尼尔森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在商超传统卖场,婴幼儿奶粉的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相反,母婴专卖店、电商平台则大幅增长。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小业态给实体零售商的启示是:一、自我“拆解”,将传统超市的几个部分拆解为几个独立运营的小业态事业部,组合起来是一个超市门店;分散开了是小业态,可以组团也可以单兵作战。目前,乐城超市就是这么做的,它旗下的大嘴零食王国是一个小业态品牌。在当地可以直接PK来伊份。二、实体零售商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采购资源,尝试一些小业态专门来做,最后实现华丽转身。
机会点四、商业综合体
一些眼光敏锐的观察者会发现,自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传统百货企业转型购物中心地案例越来越多。
百货业转型购物中心,一方面是无奈之举,这两年来百货业遭遇的冲击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购物中心这种商业综合体业态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
与传统百货或者大卖场相比,购物中心最大的不同在于,增加了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可谓真正的一站式消费。一些以购物中心业态杀入商业领域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数,比如中粮大悦城、万达广成等。而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也在不久前宣布,将加大旗下购物中心业态“永旺梦乐城”的投入。
正如一位零售业专家所言,未来零售业要么做小而专、要么是大而全。前者是一些小业态以及便利店、社区综合超市,而后者便是商业综合体。它是由各个主流业态构成的航空母舰,随着消费需求向体验倾斜,未来商业综合体将是零售商又一大机会点。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 赵向阳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联商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第三只眼看零售】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