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在华盈利难题待解 去年亏损高达千万
家乐福“Carrefour Easy”、步步高“汇米巴”、京客隆“joy&joy京捷”,瞄上便利店的零售企业如今正汹涌袭来,看似乐观的“小而美”便利店业态已经成为零售行业的救命稻草。
不过,据王府井百货日前公布的2014年度报告显示,王府井目前持有全球便利店巨头7-ELEVEN(以下简称7-11)25%股份,且此部分持股2014年度给王府井带来259.1万元亏损。若以此计算,7-11去年在华亏损达1036.4万元。
资深零售专家丁利国表示,国内便利店行业基本没有盈利的企业,尤其对于7-11这类外资企业而言,高管工资成本高,费用不菲之下亏损再正常不过。尽管零售巨头们对便利店野心勃勃,但如今盈利难题摆在了便利店行业的面前。
本土化并不成功
便利店是时下零售行业中最被看好的业态。《201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便利店业态增长比率为18.2%,增幅在零售行业中居于榜首。
虽不断有企业试水,但作为全球便利店之王的7-11进入中国市场11年仍无法解决盈利难题,此前只在短时间内有微利。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11还爆发过大规模关店潮。
对7-11颇为熟悉的丁利国告诉记者,7-11在中国不同地区授权给不同的企业,分属于三个不同的授权投资方。其中,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区属于中国香港牛奶集团,而上海为主的华东区属于中国台湾统一集团,华北区则由日本总公司投资。“由于授权经营,7-11的门店基本都在南方地区,在北方市场远远慢于其他零售企业。目前便利店还是靠规模取胜,7-11在份额上远远不够自身的发展,在规模不够大的情况下很难盈利。”
“虽然7-11是全球市场上便利店行业的老大,但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高,由于租金、人工成本越来越贵。尤其作为外资企业的7-11相比国内的企业高管人员工资成本居高不下。”丁利国表示。
在丁利国看来,7-11、罗森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尽管7-11竭力让商品差异化,在餐饮方面也有一定的实力,但后来全家便利店很快就模仿了其快餐的。
成本高企 盈利点太少
物美便利店总经理董岗告诉记者,租金和人力成本是限制便利店发展的阻碍。7-11一家店的投资成本大概在70多万元左右。物美一家店为20万元,等于7-11开一家,物美可以开3家。相比7-11一家便利店100平方米以上,物美的便利店有50和100平方米两类,100平以上的便利店物美不会涉及。
在丁利国看来,相比商超的经营不易,便利店在未来有一定的希望,只是便利店不具备一定的数量只能亏损。“家乐福、麦德龙开便利店也仅仅只是尝试而言,不会有太大的意义。”据步步高董事长王填介绍称,2015年步步高将达到1万家便利店,2020年前则争取达到10万家。
“尽管便利店是实现O2O闭环对抗电商冲击的有力手段,但便利店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试水的行业。”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对便利店行业的疯狂发展表示担忧,便利店商品的价格相对于超市会高一些,以居家就近的方式存在,由于对大众的消费水平要求高,目前便利店在国内某些城市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虽说便利店卖的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服务,但顺丰嘿客的发展思路则彻底颠覆了业界的看法。记者从顺丰方面获悉,目前顺丰嘿客便利店已经有2000多家,但对于盈利模式,顺丰集团公关部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并不清晰。“没有太多的盈利点,各地的盈利模式参差不齐,一直在调整。”
在郭增利看来,诸如顺丰嘿客不以售卖商品为主,以收发快递和虚拟商品为辅,可谓是本末倒置。
“当然,将来日子好过的便利店企业一定是和电商结合的,很简单,因为盈利模式多了一种。”丁利国说,对企业来说应该增加更多的赢利点,相比之下,7-11就是因为盈利点太少。目前7-11、罗森并没有跟电商企业合作,主要还是因为双方谈不拢导致。纯粹做便利店的企业由于其灵活性不高要促成与电商合作比较难。
丁利国称,对于7-11而言,要实现盈利必须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只不过这对其决策层的机制要求非常高,必须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否则跟不上形势。
(中国经营报 黄荣)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