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为何跻身万科“五霸” 未到举牌线进可攻退可守
“宝万之争”这出资本大战峰峦起伏,惊心动魄,波澜再起。就在宝万之争由“宫斗”发展到“公堂斗”之际,恒大杀了进来。
上周四,恒大公告斥资91亿元买入万科4.68%的股权,成为万科新晋的第五股势力。那么问题来了,恒大为何插足万科“五霸”?恒大官方的说法是“财务投资”,真的就这么简单?
“五霸”势力分布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捋清楚万科“五霸”的股权分布情况。现任第一大股东宝能占了25%;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占15.29%;安邦在去年末举牌后继续增持至6.18%。这是万科外部股东中的“前三霸”。
王石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王石、郁亮、王文金等管理层持有少量股份,万科工会和员工事业合伙人分别持有0.61%和4.14%,内部股东持股加起来约占5%;王石的“铁哥们”刘元生持有1.21%,也是站在万科管理层一边的;持股2.98%的德嬴1号曾传闻为万科事业合伙人一致行动人,但被万科否认,姑且算作“联盟”成员。“联盟”合计持股比例约9%。
虽然安邦在去年末就宣布支持万科管理层,但由于在重组深铁一事上的分歧,做了16年大股东的华润站到了万科管理层的对立面去了。
因此,若要表决重大事项,前两大股东合计持有股份超过40%,足以否定任何董事会决议。比如此前万科与深铁的重组方案,只要华润和宝能在股东大会上都投下反对票,基本没戏。恒大无论站在哪一边都并不能有丝毫改变。
如果是改组万科董事会的话,按照惯例采取累积投票制,恒大连一个董事席位都很难得到。
这样看来,恒大这4.68%的持股就显得“并没有什么用”。然而,若考虑到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数”,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宝能的困境
众所周知,宝能的弱点就是资金的问题。以宝能自身的能力是难以撬动市值超过2200亿的万科,但是有了“杠杆”就不一样了。这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进场的,一部分是钜盛华通过自身的层层股权质押获得的融资资金,还有一部分资金是通过九大资管计划“配资”而来。
问题就出在宝能这九大资管计划里。万科针对宝能九大资管计划的举报信,引发了最近一场监管风暴——证监会最近发布了资管业务新规,其中最致命的一项要求是:针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所发行的资管计划,资金杠杆比例必须由原来的高杠杆大幅下调,具体是权益类的杠杆下调至1∶1。
宝能的资管计划杠杆比例是1∶2,虽然目前尚无新规会规范存量的资管计划的说法,但已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触线而被迫取消,宝能的资管计划受不受此影响尚无定论,但仍存在风险。
不过,证监会去年末开始规范“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尽管强调“存量业务可按合同继续履行”,但当时宝能“早已看穿了一切”: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回购了券商代持、钜盛华享有收益权的万科A股份,适时收手。
目前,前海人寿和钜盛华持股万科大约占了15%,通过九大资管计划增持部分大约占万科总股本的10%。若是监管趋严,再加上万科股价继续下跌,宝能的资管计划就如一个“定时炸弹”。
宝能应对之策只能是进一步补充劣后级资金。以当前九大资管计划236.25亿元的总规模计算的话,若杠杆下调至1∶1,宝能需要再补仓约78.75亿元,对于当前宝能来说,或许难度不小。
考虑到监管政策的“变数”,宝能需要预留足够的“补仓”资金,因而进一步增持万科股票的“后劲”就明显不足了,这也解释了恒大介入之前,万科股票持续下跌,宝能为何仍按兵不动。
这个时候,恒大来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恒大的妙棋
恒大来了,做什么?
上周四,恒大买入万科股票的消息“走漏”了,万科股票当天就涨停了,第二天股价仍然维持强势,悬在宝能头上的“爆仓”阴云旋即消散,效果立竿见影。当然,仅仅只是炒一下股价显然也不是恒大的志趣所在,看看廊坊发展、嘉凯城就可知,恒大绝非“池中之物”。
另一方面,虽然此前在反对万科与深铁重组方案一事以及万科年度股东大会上的表现,宝能和华润似乎步调一致,但其实这对“冤家”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此前,在宝能频频举牌万科之时,华润就曾与之“短兵相接”。今年两会期间,傅育宁就曾表态支持万科发展。
只是由于与深铁重组方案存在分歧,华润与万科管理层之间才出现裂痕。而此后宝能抛出的“罢免提案”,明显也没得到华润的支持,在答复交易所问询函时,双方更是矢口否认“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
按万科独董华生的说法,华润真正目的是逼退宝能,控股万科。有关媒体报道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春节期间,宝能高管曾拜会华润高管,谈判接盘万科股份事宜,但当时华润出价过低,宝能不愿“贱卖”。
如果发展到这一步,华润又站到万科管理层一边,那么华润和王石“阵营”联手,在加上安邦,三方面的持股将超过30.47%,完败宝能。
此时,恒大持股的4.68%,对于持股25%的宝能来讲就显得举足轻重,拉拢恒大就足以抗衡“华润+安邦+王石”的联盟。
历时一年的“宝万之争”已经让宝能在资金上出现了疲敝,但仍骑虎难下。那么,恒大此时亮相,或许是展示甘当“接盘侠”的“诚意”,或许是要充当“天平上的砝码”。
退一步讲,即便事件发展超出预期,恒大这不到举牌线的4.68%持股并不受“短线交易”的限制,随时可以获利了结,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证券时报记者 周少杰)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