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下一个五年:中层管理人员逐步被替代?
联商专栏: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今年来多位行业大佬相继离开了零售行业,有百货、超市、电商老兵等等,在他们刚走到顶峰的时候选择欣然而退。在行业高喊新零售大发展,不少人纷纷抢进跑道的同时,却选择默默退场出局。而且这种现象似乎还在愈演愈烈……
宏观背景:
2017年GDP82万亿,增速6.9%。
2018年上半年GDP41万亿,增速6.8%。
数据基本正常,问题是汇率跌了5%。
如果把GDP换算成通用的美元计价,今年的数据是不好看的,增速基本被打掉。
人均GDP在8000美元一档,未来5年人均GDP可能在8000至12000美元区间,增速及汇率都将影响GDP最终的区间。近来,所谓的消费升级与降级之争,其实也就是我国人均GDP到达8000美元后能否迅速突破12000美元,冲击发达国家水平,亦或是直接停滞,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国内GDP的领头羊是房地产,替代性品种仍未出现。
投资拉动依靠国有、外商、私企;集体企业因并入国有,权重出现下滑。
国有投资重心在基建、公共事业;私企投资权重在房地产,是最大的头部。作为私企投资的第三大权重——批发零售只有4%的占比。一旦调控地产,私企投资将被完爆。与私企投资地产的相关商业板块如购物中心、酒店等都可能停滞,也就是私企投资第一大权重可能会连带第三大权重——批发零售一起下滑。地产绑架私企,或是私企绑架地产,未来走势都是见仁见智了。
2018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294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92368亿元,增长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个位数增长基本没有悬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否增长主要权重依赖汽车、石油、地产相关类能否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分之一权重的汽车率先被打爆,硬生生靠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上涨给拖住基本盘。地产相关类总体弱于大势,地产在中国就是谜一样的东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另一大占比相对较大的权重在粮油食品,约在3%权重。
1-8月份增速为9.8%,略微超过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增幅。
中美贸易之争并没有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猪瘟、水灾倒是撑起了价格上涨基数。虽然有资本赌贸易争端升级进入农产品市场,对第一产业会有所拉动,但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至今反应平淡,丝毫不受影响,在低位徘徊。大部分人的意见可能是贸易战会和平解决,也不会改变中国大量进口农产品平稳物价的决心,投资农产品基本没有受益的机会。
2018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最大的前三位为石油、日用、化妆品,除了石油权重较大了,日用、化妆品都是零头,未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依靠哪个品类来完成空中加油还是有悬念。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汽车消费升级是重要权重。如果国内汽车消费没有换挡成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下滑应该没有悬念。
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至12000美元区间,主要特征:
以国内购物中心现阶段招商特点来看:
欧美传统中老年大牌招商热度持续下滑,中青年品牌相对热捧,个性化品牌如极度干燥等小众品牌开始冒泡,潮牌店涌现但无成规模品牌,无品牌店开始持续进入购物中心视野,如NOME等。
从消费品类来看,服饰零售等占比越来越小,进入购物中心热情度比较高的为影院、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培训等。
目前,一个购物中心影院物业至少有10家影投公司前来洽谈,而且开出的租金都相当优厚,基本上处于抢店状态。万达收购世茂影院、阿里收购杭州星际影城把市场价格一路拉高,几百万投资一个影城,一出手就是几千万,影投热情根本停不下来。票房及观影人数的一路增长,使得影院行业成为投资、变现两相宜的行业。新影城不论在硬件、配套以及和购物中心共振上都优于早期老影城,更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医美保健因为能够给予较高租金,也成为购物中心的新宠。医疗四剑客分别为整形、牙科、体检、月子中心。一个隆胸七八万,哪怕用PS都改变不了主治医师猥琐的形象,但还是很多人趋之若鹜。体检套餐几万块,种个牙齿几万块,生个小孩几万块,几乎就没有见过千字头的。莆田人赚钱能力真的很可怕,能让那么多人自投罗网,哪怕借贷,还连绵不绝。另一方面,消费者医美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有关,而且变得越来越强劲。
文化教育现在成为仅次于餐饮的填铺大户,不仅有整层做教育培训的,还有很多整栋做文化教育的。文化教育培训也从以学生为主,快速过渡到成人培训。爵士舞等社交属性强的,受到年轻人热捧。不少培训机构打通了商演通道,也推动了舞蹈培训的商业化进程。能够提供高端交际圈机会的,也刺激着年轻人骚动的心。
购物中心从招商到开业,也意味着未来几年,娱乐、文化教育、医美等行业会成为购物中心开店重要的客户。传统消费权重占比不断下滑,新兴崛起板块占比不断提升,跟发达国家历史走势基本类似。
从消费业态来看:发达国家历史同期便利店快速发展,沃尔玛等超市市场权重快速加大,购物中心遍地开花,在中国未来几年几乎是可以预见会同步的。
就业特征:
低端就业岗位逐步被取代
像超市收银员,几乎快没有存在的必要,未来很多超市保留一两台收银机有人上岗就够了,剩余人员要嘛转岗,要嘛失业。科技进步带来的失业潮在传统行业会表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低端岗位。像前几年很多人同情环卫工人辛苦,今年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逐步机械化了,大量环卫工人被裁,只剩一些培训后能使用机器的老年人。以前人还有利用价值,未来很多人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有。特别是很多大善人看不得城市有穷苦人,只好把他们赶出城里。
中层管理人员逐步被替代
传统依靠管理人员经验管理模式被逐步替换,新零售所谓的赋能就是通过大数据等取代凭经验做事、提高效率。经验的价值变小,也就等于中层管理人员可能已经没有被利用的价值了,那么本着对企业负责,被企业清理出去应该是常态的。
新零售淘汰岗位,同时也增加岗位,但新增岗位都是要求掌握新兴技能的人才,如懂得大数据、云等。中层管理基本30岁左右,掌握的经验刚要在职场发力,就变成没有价值的东西。把以往经验和知识全部推翻,重新开始学,又可能没有刚毕业20来岁人学得快、学得好,关键新人工价便宜。中层岗位将极为微妙,百度只要30岁以下的,华为不要35岁以上的,都在预示着未来这碗饭不好吃。
实体开店速度放缓,购物中心增量已经开始下降,不少开发商连地都拿不到了,未来拿什么开。现在都是早年拿的地,到2020年后,开发商都没什么米下锅。不论沿海或是内陆,可供开发的存量快速下降。未来不少人像当年的台湾人、香港人来大陆寻找机会一样,只能出去外面世界进行降维攻击了,人不能被困着。
新兴行业创业潮也开始进入低潮了,所谓的新零售、共享经济等都是几年前的口号了,最近这两年已经没有什么能大量解决就业的新兴行业出现。新创企业能够熬两年已经不错了,接下来是莫名其妙的新零售、共享经济的倒闭潮,这些老板都混不下去了,还能顾得了员工。
未来5年,零售行业绝对不是好混的行业,个别几家跑出来的时候,也是大量企业跟员工最艰难的时候。最明亮时总是最迷茫,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也许5年后还有很多老面孔,也许5年后只有新面孔……
延伸阅读:
(作者系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