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十: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革 服务“三农”进一步适应消费升级
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以及不同代际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需求分野的加剧,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亿元以上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与此同时,农产品流通渠道更加多元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生鲜便利店、生鲜电商等多种流通模式和业态百花齐放,满足着不同消费者多元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专家认为,横向聚集、纵向贯通、跨界融合,将是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的大趋势。
尽管如此,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渠道地位仍未动摇。2018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5.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交易总量9.12亿吨,同比增长4.83%。,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统计,同一时期百强市场年交易总额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年交易总量2.9亿吨,同比增长1.43%。目前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占据流通主导地位,形成了东、中、西部地区并行发展的局面。此外,伴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与功能完善,其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主力军的作用愈发突显。
1.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升级完善,有力地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满足农产品消费升级需求。
2019年5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在此政策背景下,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升级完善已成为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趋势。传统批发市场开始从注重集货、运输、储存和交易等功能环节,转向重视发展信息化、标准化、电子化交易等;市场的冷链仓储、物流配送、数据服务等功能也得到加强,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智慧农批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愈加清晰,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内蒙古食全食美股份有限公司建成运营的“食全食美生鲜商城”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商城+分销”为一体的微信分销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商家与消费者共享共赢的新格局 。这个新型电子分销平台建成后,不断提升市场信息化普及率和客户覆盖率,推进农产品大数据链接工作,提升集团对各种经营数据的整合、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从而为实施农产品精准生产、精准流通提供数据支撑,指导生产和流通上下游环节实现互联互通。
2.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提高,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随着国家对物流标准化发展的重视与支持,各地正逐渐形成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从种养加工、检验检测、质量分级、标识包装到冷链物流、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多种标准有机结合,覆盖了农产品链产业全部节点,品牌化水平也持续提升。而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溯源,基本上实现了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对提高供应链效率,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监测监管能力、营造安全消费的市场环境,保护地方农产品品牌,都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无锡朝阳集团的“朝阳到家”微商城正式升级为APP版,并基于原有的商品信息溯源数据,引入区块链技术开发升级,为无锡市民打造出一个可信度更高、安全性更强的溯源平台。在这个产供销一体化平台上购买商品,都可通过区块高度和区块哈希值,查到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完全透明、不可篡改,打造出真实、可信的农产品产供销生态联盟。
3.地区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渐成气候,产地集配中心等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速。
随着市场消费持续升级,生鲜流通行业对冷链的需求与日剧增。有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0%。业内人士认为,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调配能力,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温度控制等冷链设备,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同时具备交易、信息、物配、展示、销售、体验等多种功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有望形成。此外,在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国家战略指引下,农货出山,农商互联,城乡融合,以乡镇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以及农村市场、集市的升级也在加速。许多农产品产地就近建设改造了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配备了产后清洗、加工、预冷、烘干、质检、分级、包装、冷藏等设备,显著提高了农产品错峰销售能力,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4.升级改造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更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结构优化。
农产品产销对接不上,“卖难”等影响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是多年来困扰城乡居民和各级政府的难题。2019年,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行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专门指导和政策支持。在这些利好因素激励下,农批市场的改造升级大步推进,流通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密切了产销衔接,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促进了农户增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同时还提高了农产品供给质量,增加了中高端农产品消费,最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
5.“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农产品国际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在农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消费者对全球生鲜美食的需求已越来越多,进口的农产品来源国和地区也更加广泛,特别是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品类更加丰富,高品质、多样化的进口农产品需求持续升温。农业部有关部门 “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额7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高出我国农产品总体贸易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428.2亿美元,增长16.4%;出口额331.8亿美元,增长6.8%,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总体增速1.3和5.5个百分点。有专家指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交流、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合作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革创新加速,其贸易交流前景光明。有专家指出,拓宽国际销售渠道,进行品牌孵化,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便利,我国具有供应链全球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将通过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抓住商机,开辟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天地。
6.农产品批发市场集群式O2O发展模式,综合成效明显。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打造的江楠鲜品,以广州江南市场、上海辉展市场、广西凭祥江楠市场等一批实体市场为依托,致力于提供信息化驱动的生鲜供应链解决方案,它们利用江南市场等一级市场的优质资源,一方面开发了网上商城让卖家可自由展示供货信息,买家可直接在平台上采购,打造线上化的“江南市场”;另一方面搭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商品朔源、物流网络,数据化拣选、快速越库、智慧配送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使农产品流通效率获得了显著提升。
(作者:张娟)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