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发展放缓,但整体依然保持稳健增长
便利店发展放缓,但整体依然保持稳健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649万亿元,增速比2018年降低1个百分点。
从增速来看,国内实体零售行业逐年降低,整体放缓。并且近两年,大型商超掀起了一波关店潮,如国际方面,欧洲超市巨头乐购退出中国市场,沃尔玛关店数量80余家等。中国本土也同样有很多超市陷入了持续亏损之中,艰难维生,比如说连续亏损了2年,一度濒临退市的人人乐,还有在2019年上半年关店48家的新华都。大型超市关店潮的另一面,则是欣欣向荣的“小店”在不断崛起,“小店”以专业、精细、差异化和便捷性更好地迎合着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行业超市、电商巨头也纷纷布局小业态,如家乐福的“easy家乐福”、永辉的“永辉优选”、大润发的“小润发RT-mini”以及生鲜传奇都纷纷走起了小业态路线。天猫小店和京东便利店也正以另一种小业态模式席卷中国三四线市场的各类小门店。2019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2556亿元,增速13%,门店数量达13.2万家,增速9%,较往年比,增速放缓,但整体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
疫情对便利店行业的影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外部环境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相较于2019年便利店整体良好的发展趋势,2020年的整体发展速度会略有减缓。
企业开店速度放缓
从开店集中度来看,2020年开店计划向企业规模在100家以下的企业集中,整体开店速度较2019年明显放慢。
注:数据来源CCFA《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
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新冠疫情对于便利店的销售产生较大影响,数据显示,有86.4%的便利店企业2020年第1季度销售额同比去年出现不同程序的下降,整体销售同比下滑10%~15%之间。其中门店位置处于商务办公区的便利店销售影响最大;其次是位于学校、医院的便利店。因疫情期间,大家深居在家,所以开设在居民社区的便利店受影响相对较小。注:数据来源CCFA《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
开单率和客流量逐月递增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全国连锁便利的门店开业率不足74%,疫情发展严重的省市便利店开业率更低。随着疫情的好转以及积极响应政府的保民生号召,自1月份以来开店率逐月提高,截至5月底,开店率已达到100%。同时,疫情初期,便利店的客流出现大幅下降,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客流逐渐回增,但还远未达到同期水平。
线上渠道布局
受疫情影响,线下用户开始向线上转移,随之而来的是顾客对线上购物和配送到家需求的增加。各便利企业也在建设自己的线上能力,布局线上渠道,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提升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和消费的安全性。有的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如京东到家、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合作,也有不少企业自建渠道,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但另一方面,企业在订单交付环节,存在效率低下、出错率较高等问题。
数字化建设不断增加,但大部分仍处在初级阶段
疫情期间,实体门店线下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线上销售,尤其是到家、社区团购等渠道订单暴涨,大部分便利店也都完成线上渠道的布局,完成面向顾客端的数字化建设,并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挖掘和发挥会员体系价值。但在内部管理的数字化以及面向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物流建设方面,成为大部分企业忽略的部分,这也是后续需不断加强的地方。便利店未来如何应对
日前,一家连锁便利店品牌发布通知,上百家门店按下“暂停键”。一时间,疫情过后,便利店行业如何走得又稳又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便利店行业看似门槛较低,但店面不大,却彻夜不眠;货架不多,却一应俱全。相比网购的便宜、仓储式超市的丰富,便利店有其自有优势。只不过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在疫情之后,除了持续优化企业数字化建设之外,还要不断丰富企业经营模式和销售渠道,并且更要从零售本质出发,夯实企业基础,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全面的转型升级。
持续优化企业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仍然是零售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前期行业主要聚焦于顾客的数字化,着眼于顾客前端体验的建设。
经过疫情,以前没有开展线上运营的企业,开始了解线上运营的价值,愿意尝试、学习线上运营。以前做得不太好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欠缺,进一步调整线上运营思维,提升线上能力。但拓宽线上渠道并非搭建一个渠道终端而已,更重要的是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营,实现对于商品、订单、库存、会员等资源的统一管理,完成对顾客服务能力的延伸,而这,依赖于企业后端的支撑、依赖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管理。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管理复杂性更高、难度也更大、需要长期的打磨,但这正是中国零售企业弥补管理短板,做到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机会,也是零售行业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契机。不过数字化并非最终目的,而是应当通过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资源,实现以数据驱动业务,来实现企业效能的全面提升。
不断丰富企业经营模式
发展加盟店
企业一般于起步阶段发展直营店铺,但资金投入量将限制门店数量的扩充速度。加盟模式下,加盟商承担店铺装修和运营成本,便利店品牌以较低的成本推进快速门店扩张,同时,加盟商多负责店铺日常经营,便利店企业可投入更多资源,专注于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
并且,疫情期间特许加盟的抗风险能力凸显,加上便利店多为民生商品的供应销售,整体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根据2019 年CCFA便利店调研报告,中国便利店加盟店比例进一步增长,达到48%,但与国际领先市场90%以上的比例还有一定距离,特许加盟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但广大企业也应认识到,加盟店和加盟商的管理较直营店复杂很多,这是由于加盟商和商家的最终价值取向不同,都是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在运营中双方的利益可能存在冲突,并且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企业对于加盟要有清晰的发展规划,需要及早的从采购,物流配送,加盟拓展,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做好准备。
发展社区店
之所以说未来便利社区化发展,是因为:
1、国内一二线城市小区比较密集,居民相对集中,以社区为主的实体消费场景在线下有着重要的入口作用。作为与零售消费者距离最近的行业,社区线下实体消费具有极强的便民性特征,也能最直接改善消费者日常消费的质量。
2、在小区周边开店,贴近社区,客流较稳定,产品结构相对固定,可复制性强。而且与商业区、医院、办公楼等区域相比,便利店在社区周边的租金和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可有效节省企业资金。
3、从国家政策方面,国务院和各地政府在多份文件中强调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店等社区商业。
所以,结合中国社区化的特点,社区会成为便利店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滩头阵地。但要想从中脱颖而出,除了提供日常必需品之外,还要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体验,比如,引入餐饮、配送、快递代收代发等附加项,打造一站式服务,将社区店的便利性、服务性发挥到极致。
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平日里更喜欢有目的性的到便利店购物,因为便利店品类结构简单,选品、付款快,可大大节省购物时间。对于便利店来说,由于面积小了,单品没有那么多了,陈列的都是最畅销的商品,相比大卖场虽然消费者人数减少了,但是提高了毛利和坪效。正因如此,便利店对选品和商品结构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企业也更需要从门店定位、门店位置、面向的客群等维度综合考虑,比如社区便利增加生鲜品,商业区便利店增加关东煮、蒸包等即食品。
另外,在提高门店竞争力方面,还需要增加自有品牌的占比,从而彰显自己的特色,避免与对手赤膊竞争。比如:7-11便利店的快餐食品,已成为其一大特色。
企业供应链能力不断提升
对于便利店来说,年初疫情可能成为一个分水岭,一些中小零售企业在交通阻断的情况下,供应链遭遇重创,导致销售终端出现了价格失控等极端情形,有些还被处以重罚,甚至出现关店闭店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企业供应链能力欠缺,要么商品缺货,要么成本过高,要么丰富度较低,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便利企业来说,供应链的建设包括从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加工、售卖等一系列环节,未来,企业应不断通过大数据和技术创新,提高商品的采购、配送以及周转效率。
不难预见的是,未来便利店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不可避免,流量将会越来越集中到具有较强供应链体系的头部高端商店。所以,无论是避免被淘汰或被整合的中小便利企业,还是要继续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未来对于供应链的建设,都会是一个聚焦或持续发力的方面。
便利店作为零售体系内几乎最接近终端顾客的实体业态,有着其特有的优势,面积比较小,体态轻盈,人工费用比较低,更容易顺应行业变化,并能够很快地做出改变。疫情过后,对于便利店而言,包括售卖的商品、提供的服务、销售的渠道等,整体都会发生变化。展望未来,便利店行业仍将会加速进化,各企业需借力数字化技术,从商品结构优化、会员深度运营、供应链重塑、生态体系协同、内部管理提升等多角度提升前中后台的综合运营能力,赋予顾客更便捷、安全和无缝的购物体验,从而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