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万人的“第四餐”怎么做?
图片/联商图库
2020年2月24日上午9点,一场云上市直播在上交所官网开幕,武汉企业良品铺子创始人兼董事长杨红春在直播中郑重宣布:良品铺子正式登陆A股市场。
这场特殊的上市仪式,无疑给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中国商界打了一剂强心针。
消息一经发布,即有媒体人撰稿分析良品铺子能在危机中上市,究竟做对了什么。结论之一就是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
良品铺子相关业绩数据
不久后发布的良品铺子2020年一季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季报显示,良品铺子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5%,线上销售占比由2019年一季度的45%增加至55%。
同时,良品铺子积极推行外卖、拼团、社区团购等“门店+”业务,外卖销售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8%。
初探数智化
良品铺子的数智化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成立不到2年的良品铺子刚开到100家门店,杨红春便一次性拿出全部利润1000万元,上线了门店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朱淑祥正是在那一年加入良品铺子,刚好经历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我刚来的时候,良品铺子门店的条件还不如现在街边的小店。”尽管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朱淑祥仍记忆犹新,“进货、卖货都是靠手工称分量,然后人工算账、收钱。”
那时候,良品铺子已经开发了上百个单品,门店的进销存完全靠人工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出于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把钱和货管清楚,良品铺子开始了信息系统建设。
随后又在2014年投入5000万元,与SAP、IBM合作,启动整体的信息化建设。
此后不到2年时间,良品铺子的全渠道平台就基本完成,打通前、中、后端,整合了线上、线下的所有交易数据和顾客数据,各渠道从以前割裂的状态,变成了一个信息互通的有机整体。
良品铺子对零售变革趋势的理解
基于前期在数字化上的布局与实践,良品铺子顺理成章地从数字化过渡到了数智化转型的阶段,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了。
基础设施:上云
自2014年与IBM合作后,良品铺子采用的是自建或租用机房的方式,虽然系统上线了,但成本投入比较大,并且运维难度也很高,需要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服务器的上下架、网络、安全、虚拟化、灾备等工作。
当时,良品铺子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业务活动越来越多,营销推广也越来越频繁,这样的境况对IT方面的挑战非常大。
据良品铺子副总裁周世雄回忆,为了应对双11这样的大促活动,良品铺子通常要提前3个月租用或采买高性能服务器,“因为涉及到货周期、安装调试、联网等问题,而活动结束之后,这些硬件成本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浪费”。
不仅如此,黑客攻击以及一些物理上的危机事件,也是良品铺子需要时刻提防的。
2015年起,良品铺子就开始有计划地将业务慢慢迁到阿里云上。“特别是偏向C端消费者的营销类应用,比如外卖商城、自建的良品铺子App等,都已经上了阿里云。”周世雄介绍说,“良品铺子的整个业务系统,尤其是前台和中台,都已经规划了整体的上云计划,将按步骤实施推进。”
从良品铺子的角度来理解,“云”相当于弹性的算力,能够在波峰和波谷时根据需求自由匹配,这就给零售企业的运营提供了弹性的空间,尤其是在6·18、双11这样的大促节点,并且也更为安全,免去了对于黑客攻击这类突发事件的担忧。
与消费者的每一个触点:数字化
良品铺子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数据,并且规定了一条原则,坚决不进驻无法形成数据回路的渠道。
什么叫“形成数据回路”?按照周世雄的解释,就是良品铺子在全域范围内,不仅能够触达消费者,并且触达的人群与效果都必须能够回到系统中,从而帮助良品铺子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并据此做出决策和持续迭代优化。
在自建的App、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以及线下门店,良品铺子布局了很多埋点,用于获取用户的线上浏览路径、页面活跃度、停留时长,以及线下动线等数据信息,然而这些都局限在私域流量池,数据始终是有限的。
2017年,良品铺子与阿里巴巴合作上线了智慧门店体系。2018年,又上线了智能导购系统,2000多家门店的6300名店员全部成为了在线导购员。
截至当年9月,良品铺子已经建立了智慧门店、平台电商、O2O外卖、自营App等全方位的互动和销售渠道,会员近5000万,月活800万……
据良品铺子电商技术中心负责人罗轶群介绍,与阿里巴巴合作之后,良品铺子获取数据的渠道(触点)更多了,“这对我们帮助很大”。
与此同时,通过阿里巴巴的数据银行,良品铺子能够获取更多用户标签,对全域精准营销,用户画像的精准度也十分有价值。
一切业务:在线化
在快速变化的零售市场,零售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各个触点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重塑与优化,从而实现组织沟通与协同的效率提升。同时,还需要对全链路数智化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才能促进生态之间的开放与协同。
数字化营销
组织在线和沟通在线
“业务在线的前提是组织在线和沟通在线。”周世雄说。
过去,良品铺子没有统一的平台来实现组织在线,大家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直到后来引入钉钉作为内部统一的工具。
据周世雄介绍,良品铺子在底层所有板块中,共有43个业务系统,涉及供应商、加盟商、物流、会员、营销、门店、订单、客服、财务等。“我们在钉钉端将这些系统都做了相应的透出。”
例如,良品铺子本身的OA、HR系统,通过钉钉界面上的相应按钮,员工就能快速进行审批、请假、打卡等操作。在门店的盘点模块,员工可以通过钉钉上的盘点按钮,在线领取盘点任务,用手机进行商品扫码,分组盘点,大大提升了盘点的效率。
业务中台
在业务在线化中,业务中台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良品铺子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将业务中台划分为七大块——会员、营销、商品、库存、订单、渠道、物流。根据这些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相关业务系统的成熟度,良品铺子制订了一个分步骤实施的计划,目前会员中台的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的是全渠道订单中台的建设。
为什么是会员和订单这两块先行?周世雄解释说,在此之前,良品铺子的会员是按照渠道划分的,彼此割裂。建成会员中台后,首先实现了全渠道会员的打通,通过一个ID对所有渠道的会员进行识别,由此会员等级、会员权益也得到了打通。
至于订单中台,则是由良品铺子全渠道的业务模式所决定的。
“我们的渠道将会越来越多,而各种渠道之间的融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周世雄说,“以前基于我们的系统架构,各渠道的订单分配是相互独立的,而现在则要求能够灵活应对前端业务的多样性需求,并做出快速反应。订单中台能够把每一个订单都打上标签,从而匹配不同渠道,这是对过去按渠道构建系统的极大升级。”
供应商管理
良品铺子的产品大多由供应商生产。为了实现与供应商更高效的业务协同,良品铺子搭建了B/S系统构架的SRM平台,将所有供应商接入平台,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业务的在线沟通。
良品铺子供应链副总裁刘玲详细介绍了供应商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以质量管控为例,良品铺子有一整套工厂质量管理体系。
“在生产之前,我们会与每个工厂约定所有产品的质量指标体系和具体的指标值,达成一致后就会进入良品铺子自己内部的质量系统中。”刘玲说。
通过良品铺子与供应商之间相互协同的SRM平台,每一批产品生产完之后,工厂会对应指标先做一轮自检,然后将数据上传到SRM平台,随后发起供货预约。
良品铺子审核通过后,就可以确定送货的时间和数量。等接收到产品后,良品铺子也会进行一轮质量检测,只有检测结果与标准一致,才能放行这批产品。
所有运营动作:数据化
按照周世雄的理解,运营数据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层面是企业自己的运营数据化,而更加丰富的,是对于广域数据的应用场景上。
数字化赋能
商品规划
“进行新品开发时,我们需要洞察整个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我们的竞品,还有用户评价这类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中间就需要运用很多工具。”周世雄说,“从产品规划到新品定型,都是大数据交互、分析的结果,良品铺子整个研发过程,就是一边研发一边做测试迭代。”
2018年世界杯期间,良品铺子通过全网舆情数据捕捉到“藤椒”这一热词,由信息部门整合自有和第三方平台的销售数据,圈选目标人群,分析喜好和需求,进行销售预测,最终确定了以川湘为目标市场,开发以“冷锅串串”为原型的“噜辣杯”,之后交付给商品部门执行产品开发。
同样的例子还有基于“吸猫”群体开发的喵爪鲍鱼、傲娇的小野喵零食礼包、吸猫棒棒糖等。
良品铺子的新品上市后,同步也会根据市场反馈进行测款迭代。
例如,儿童零食上市后,良品铺子推出了一款“林间铺子”礼盒产品。后来,对销售数据跟踪反馈后发现,除非是送礼,妈妈给自己的孩子买零食,通常不会选择礼盒包装。于是,良品铺子调整策略,将主推商品转移到日常购买频次较高的商品上。
又例如,良品铺子此前曾分别跟刘涛、傅首尔合作,在天猫旗舰店上做了两场儿童零食的直播。
“我们在阿里后台看到很多直播相关的数据,结果发现,其实妈妈在买儿童零食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连带购买。”这颠覆了刘玲他们此前的认知。
“我们之前是把儿童零食和成人零食分开的,专门做了良品铺子小食仙旗舰店来卖儿童零食。”刘玲说,“结果发现,大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妈妈会和自己的孩子吃同样的零食,还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妈妈会在买自己吃的零食时,顺带给孩子也买一些,反倒是专门给孩子买零食的妈妈比例不是很高。于是,我们就打通了成人零食和儿童零食的购买链路。”
精准营销
2018年起,良品铺子开始推进精准营销。所谓精准营销,就是要把合适的商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匹配给合适的用户。
周世雄说:“零食这个行业,产品品类很多,以后还会不断有细分品类出来,此外还有酸甜苦辣咸等口味的细分,不同消费者对于不同口味会有不同的偏好。”
会员精准营销
要应对如此的复杂性,唯有把用户画像刻画得更加精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良品铺子的精准营销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
例如,2020年5月,正值饿了么超级品牌日,良品铺子对近半年内在外卖渠道有消费、客单价大于69元,且以往爆点活动中高频购买的用户,利用短信触达进行唤醒。
高渗透、高毛利的单品置顶展示,低单价、高毛利单品设置1元秒杀活动以占领站内活动位,实现线上引流。
最终,2天合计完成订单量21万单,创造外卖渠道2020年上半年销售峰值,相比1月爆点活动访客增长108%,订单数增长90%,销售额完成1200万元。
数据中台
据周世雄介绍,良品铺子早在2015年就开始建设数据仓库,即数据中台的前身,2018年前后构建了整个数仓体系。2019年,良品铺子和阿里巴巴合作,基于阿里巴巴的整套方案重构、升级了自己的数据中台。
前文提到,良品铺子一共建设了43个业务系统,每个系统由不同供应商开发建设,有的是套装软件,有的是自研的,各个系统的结构、逻辑都不一样。有了数据中台后,就相当于把这些业务系统的数据按照不同主题进行了规整。
“比如,跟商品有关的数据归入商品主题的数据库,跟交易相关的归入交易主题的数据库……”周世雄介绍说,“所有主题又会拆解出不同的指标,比如从销售额延伸出新品销售额、老品销售额、单品销售额等,并且这些指标还分不同的层级。”
运营决策:智能化
对零售企业而言,效率是关键,要实现众多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间的最佳匹配,靠人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大数据、数智化,才能提升全要素整体的最佳匹配和最优效率。
门店诊断模型
良品铺子对于门店的数智化管理,体现在单店的诊断分析、组货、补货、销售预测、定店评估等模型上。
以单店管理为例。“单店经营诊断模型能够自动根据数据分析帮助各个门店做决策。我们每个店每天都要补货,补什么、补多少是通过数据系统自动推算出来的。”周世雄说,“此外,我们在钉钉里嵌入了一些涉及店铺管理的工具,比如店里各个商品品类与同区域、同类型门店比起来,有哪些不同或欠缺,从而给单店推荐商品、陈列、营销策略等。”
销售预测
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以及在数智化方面的探索实践,“这些智能化的决策模型和数智化的能力,已经‘长’在我们企业运营的流程里了”。
周世雄说:“以销售预测为例。从销售预测到产销协同,输出整个营销计划和供应链保障计划,准确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悉,过去人工进行销售预测的准确率,细化到每个SKU,大约在30%~40%。现在使用销售预测模型后,准确率能够达到70%以上。
销售预测
订单交付智能路由
面对全国用户大量的线上订单,需要在可控成本下高效、高品质地交付用户。所以,良品铺子不断优化订单交付的智能路由规则,加入了各种策略和模型,分配到最优的仓库、承运商等,实现用户的最佳体验。
例如,在疫情期间,根据每个仓的满足率、物流成本,系统会自动优化仓网的寻源逻辑。
“这是一个比较智能化的逻辑,既要考虑到订单,原则上最好不要拆单,因为一旦拆单,一单变成两单,物流成本会上升,”周世雄说,“又要考虑如何进行仓库匹配。消费者是在武汉下的单,还是在哈尔滨,要通过寻源匹配到最优的仓。”
从线上、线下、到家等不同消费场景来看,借助阿里巴巴的各类数智化工具,良品铺子已经打造了在全渠道服务用户的能力。
然而,正如周世雄所言,数智化转型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发展、优化的过程,“应该会一直往前推进下去”。
因为零售行业的提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