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菜谱付费?厨电软件付费生态能否行得通
“因为菜谱收费,退了机器。花钱买菜谱,哪怕买一次终身用也成,用一次花一次钱,按照一天6个菜,一个1元钱,一月就要180元,真心用不起。即使推出了年卡,也是每年一笔消费,我接受不了机器这么贵,做一道菜还要花钱购买,真心无法理解。”这是一位消费者购买某品牌“网红”智能炒菜机器人后在评论区的留言,该炒菜机器人硬件价格接近4000元,在为硬件买单后,付费的软件配套成为“劝退”该用户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联网,具备交互作用,为软件付费能够成为家电行业的一种“新常态”吗?
生态圈付费
近两年,“生态圈”成为一个热词,包括海尔、美的等在内的一众家电品牌都在积极拥抱该理念。与之对应,厨房生态圈、洗护生态圈、空气生态圈等各种“圈”层出不穷,商家也期待在传统卖硬件,卖单件产品基础上实现卖生态、卖套系的想法。
以海尔为例,从2014年其便开始打造其“U+”系统,并相继推出7大生态圈,从生产销售产品向多边市场蔓延,将之定义为“平台化”转型;而美的、格力等也有类似布局。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改变源自于企业的危机感,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主体正在改变,以80、90乃至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对品牌的观念有所淡化,他们与品牌建立黏性往往与参与、互动、分享等经验有关,这也是一些新崛起品牌能够快速抓住消费者的原因,传统品牌很容易感受到“新势力”的威胁。通过建立“跨圈”的生态,品牌商能够增进与消费者的互动。
而企业构建“生态圈”的手段之一,除了自建系统外,便是让更多第三方内容、软件、服务者“接入”,但这就涉及到利益与责任的分成问题。
2021年,主打吸尘器的“添可”品牌推出一款“食万”智能料理机,理念是“一款产品,吃遍天下美食”。该产品负责人介绍说,“食万”的理念是依托美食平台上足够多的数据包,做出各种美食。在他们的构想中,“食万”的生态应该由购买料理机的用户,生鲜配送平台、食谱云平台等构成,“譬如,用户在叮咚买菜上可以一键点到半成品食材,然后一键点到食谱App的烹饪数据包,并按照智能料理机的提示,将食材加入机器内,便可等待美食出炉。”在其料理机内,除了部分内置的免费食谱,更多则是需要付费的食谱数据包,食万产品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用户不但自己用这口锅,还能将它当做业余职业,譬如做菜谱的创新,上传云端,收费创收,实现全民受益。”
理念很美,但真正到用户付费环节,吐槽瞬间多起来;有购买者认为,为硬件花费4000余元后,应该获得菜谱数据包等软件配套的免费使用权,否则便与产品“一锅吃遍天下美食”的宣传相悖。
另外,网友“delight”提出一个犀利却重要的问题,消费者购买家电硬件后,若因使用付费软件配套产生损失,责任的承担方应该是谁。他提到曾发生在食谱APP“下厨房”中的一个案例,用户是不知道豆角未熟透会产生毒素的烹饪小白,根据“下厨房”中提供的食谱烹调菜肴后中毒就医,由此引发讨论,平台方在其中是否负有责任?菜谱的分享者未考虑到自己的常识性知识是他人的认知盲区,而平台方也未尽到提醒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归咎于分享者、菜谱使用者还是平台方,成为一个难题。
引申开来,当家电企业将自己打造成平台型企业后,出现类似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探讨,除了厨房生态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讨论较多的还有视频平台中因私教跟练造成健康损伤的责任界定等问题。
流量价值凸显
分析人士认为,家电厂商极力打造产品生态圈,意在积累自己的海量数据资源。
“未来,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源。”美的方面在发布其智能厨房生态系统时宣称,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图像识别、RFID检测、语音识别、行为记录、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用户授权前提下,可以不断积累海量用户饮食内容数据和行为数据。近年来,依托从中提取的有用数据,美的创新加速,如依托用户反馈推出的果润、净味等冰箱系列,市场反馈良好。
“厨房电器的数据以前是孤立、片面地,可实现的价值空间相当有限。而智能厨房生态将整合多种电器的原始数据,对用户的饮食内容和行为信息从时间、空间等维度进行分析,可还原出更完整的用户生活场景,为后续更精确、更有价值的推送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优化后续服务,创造更多价值。”
不过,目前大部分家电企业打造的生态圈还是以硬件付费,软件免费的形式为主。
有行业人士认为,为家电软件付费的习惯还待培育,“日本最大的菜谱网站Cookpad便是收取会员费,但目前国内还不太可能,主要是没有这种付费习惯。国内互联网早期软件都采用免费获取用户的方式,最后再通过其他收费项目或广告模式盈利,诸如早期的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导致现在很多toC端软件以免费为基础,直至培育出足够多形成路径依赖的用户群体。”
不过,他也提到,国人的消费习惯在渐渐改变,只要拥有足够吸引力的内容,消费者为家电软件配套付费或将不再是问题。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