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20年大事件回顾
从2000年到2020年,是中国零售迅猛发展、跌宕起伏的二十年。
从零售外资开放初期的惊呼“狼来了”,到“与狼共舞”时期本土零售的崛起;从单一业态到百花齐放,再到电商崛起之后的多渠道竞争新格局;从解决温饱到物质日益丰富再到满足美好生活所需……中国零售可谓是“日日新、又日新”,这背后,承载着无数零售人的荣光与梦想。
打开中国最大搜索平台,超306万篇“零售”内容见证了中国零售发展。而全网有超过135万篇内容在联商网发源,与中国零售陪伴。
中国零售澎湃20年,联商网是见证者,也是最忠实的守护者。作为中国零售商业门户网站,同时也是行业记录者,联商网特别梳理了中国零售这二十年来(2000-2020)的标志性事件,一起来回顾下。
2000
标志性事件:1、外资相继进入中国;2、百货方兴未艾,购物中心萌芽;3、联商网正式上线
从1995年起,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相继进入中国,在与狼共舞中,本土连锁超市正茁壮成长,百货店方兴未艾,购物中心开始在一线城市萌芽。
进入2000年,中国“入世”在即,中国零售业面临着国际零售巨头的竞争。实力雄厚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超市拓展迅速,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为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技术实力,也把更多的中国产品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带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当然,中国零售业也不甘示弱。上海联华超市以111.4亿元销售额,一举夺得2000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头把交椅。此外,上海华联超市年销售额达56亿,山东三联商社为53亿元,国美电器为23亿元……
同年,立足服务中国零售商业,为行业提供全方位资讯、商务对接和学习交流平台的联商网(www.linkshop.com)正式筹备上线。
2001
标志性事件:中国加入WTO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三年后中国连锁经营领域全面对外开放,零售业界面对即将到来的冲击普遍忧心忡忡。
就在当年,沃尔玛携2500万美元巨资杀入北京市场,其大陆门店将达到19家。而家乐福、普尔斯马特等国际零售巨头也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此外,万客隆、吉之岛、乐购、易初莲花、伊藤羊华堂、欧倍德、7-ELEVEn、罗森、麦当劳等外资零售企业都已在中国零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01年,中国连锁百强共实现销售额1620亿元。连锁经营在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更加显著,尤其是以超市为代表的新型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迅速,联合、兼并与重组成为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全国性的连锁集团正在孕育形成中。
同年,有跨国咨询机构预言: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掌握,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把持,剩下10%的零售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
2002
标志性事件:1、美国连锁巨头凯马特倒闭;2、华润集团全面收购万佳百货
2002年1月22日,美国零售连锁巨头凯马特申请破产保护。
从最初的一家折扣小店,凯马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一步步成为拥有2100多家连锁门店的美国第三大零售巨头。不过,凯马特的规模扩张成了一把双刃剑,造成了虚假繁荣。
当年,我国也出现了零售企业因盲目扩张而破产倒闭的案例。2002年初,福建华榕超市宣布倒闭;2002年4月1日,北京城市之光宣布倒闭。此外,我国各地还有一批中小型超市相继倒闭。流动资金缺口是这些企业倒闭的直接原因。
这一系列倒闭事件,也引发国内对连锁企业的反思。拼规模、抢速度、多条战线出击,往往只能造成繁荣的泡沫。全能冠军是不存在的,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确保各条战线都战无不胜。
同年,华润集团全面收购万佳百货,随后,“华润万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成立,这也是华润万家的前身。其确定以深圳为总部,在全国范围内全力拓展零售业务。
2003
“非典”的爆发,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2003年5月10日,一直在B2B领域纵横驰骋的阿里巴巴正式杀入C2C市场,淘宝网诞生了。
当年年底,淘宝和公安部门合作推出了会员实名认证制度,随后又和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了“支付宝”。买家将货款打入淘宝提供的第三方帐户,确认收到货物之后再将货款支付给卖家。这一模式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购物中心也在国内逐渐兴起。同年,王健林的商业地产征途开始起航。2003年1月,全国第一座万达广场在长春开业。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全国共有六座万达广场正式亮相。这些项目分布于城市的传统核心商圈,标配大型商超沃尔玛、电影院和游戏城,引领了当时的商业模式。
2004
标志性事件:1、国美上市,黄光裕成中国首富;2、Tesco收购乐购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我国连锁经营领域于2004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巨头开始加速涌入。如全家便利店在中国大陆的合资公司——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获商务部批准成立,全家品牌才得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当年,英国最大零售商Tesco通过收购顶新国际集团旗下乐购超市50%股权抢滩中国市场。外资零售商一改自建或合建单店进入中国的方式,打响了外资并购中国超市的第一枪。
2004年6月6日,中国鹏润斥资88亿元购入国美电器65%股权,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在港上市。当年,黄光裕一跃取代丁磊登顶2004胡润中国百富榜,个人财富达105亿元。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上半年,国美以148亿元的销售规模,稳坐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头把交椅。
2005
标志性事件:物美收购日本大荣天津12家超市
2005年2月25日,百联集团和大商集团在大连签署了战略合作与联手组建大商国际公司两份合同,实现了当时中国零售业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强强联手。
与此同时,内资流通企业开始把并购对象瞄向了外资。2005年初,北京物美集团正式宣布整体收购日本大荣在天津市的12家超市,此举开了国内民营零售企业接管外资超市的先河;
据悉,日本大荣1995年进入中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超市。截至被物美收购时,大荣在天津市区拥有12家超市,门店面积约在2000㎡左右,员工超过1400人。
同年12月,北京华联集团接手西友新加坡,成为第一家进军国外的内资百货企业。
2006
标志性事件:国美并购永乐,首登连锁百强榜首
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宣布国美以“股份对价加现金对价”的方式收购永乐,收购总金额为52.68亿港元。凭借此次并购,国美于2006年以869.3亿元销售规模,一举超过百联集团首登中国连锁百强榜首。
同年9月12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发布《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自10月15日起施行。
此外,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11月15日正式施行。实际上,这个旨在保护中小供应商,重点规范零售商滥用优势地位损害供应商合法权益的《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就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007
标志性事件:1、北京新光天地开业;2、沃尔玛收购好又多;3、国美收购大中,打响“美苏争霸”;4、京东商城问世
2007年4月19日,北京新光天地开业,这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北京SKP的前身。此后新光天地长期霸占中国单体百货“店王”宝座。
2014年,北京华联掌握了新光天地的控制权,并正式更名“北京SKP”。2020年,北京SKP的销售额创下177亿元的新高,首次超越英国哈罗德百货,相继超过东京新宿伊势丹,问鼎全球百货“店王”。
2007年2月27日,沃尔玛正式收购好又多35%股权。至此,台资卖场在大陆市场的三大代表乐购、大润发和好又多全部卖给了外资。此前,台湾润泰集团投资的大润发已于2001年卖给法国欧尚;台湾顶新集团投资的乐购,其50%的股权也卖给英国TESCO。
2017年12月14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出资36亿元完成了对大中电器的全部股权收购。至此,家电连锁也从三足鼎立变成“美苏争霸”。
同年,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并获得今日资本首轮千万美金投资。
2008
标志性事件:1、“限塑令”生效;2、社零总额破10万亿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生效,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全国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包括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等场所不得不按标示价格销售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同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488亿元,同比增长21.6%。这是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009
标志性事件:阿里启动首届双十一
2009年11月11日,阿里正式启动第一届双十一,共有27个品牌参与,单日成交总额5000万元。这样的数据在今天看来是如此寒酸,不过在当时对比电商行业的常规销售,成绩已经非常惊人。
此后,双十一成交额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一天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购物盛宴。但是,无序的竞争也带来了不少恶果:民众的冲动消费被进一步刺激和放大,消费者对电商网站的信任被透支;此外,双十一还导致了快递行业不堪重负、过度包装不环保和浪费等问题。
2010
标志性事件:1、团购模式在国内兴起;2、引发千团大战
2010年初,我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正式上线。此后,我国平均每天新增4个网站,团购成为风投的新宠。
为了争夺国内的团购市场,各家团购网站开始激烈竞争。团宝网、美团、拉手、赶集网、糯米网、窝窝团、满座团、高朋网等当时国内比较知名的团购网站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比赛,团购网站的广告铺天盖地。
从“百团大战”到“千团大战”,愈演愈烈的团购网站眼球之争进入了疯狂烧钱阶段。团购行业准入门槛过低,加速了恶性竞争和行业洗牌。
2011
标志性事件:1、微信上线;2、开启移动互联网元年
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推出微信,语音消息、手机通讯录导入、摇一摇等功能让微信迅速成长。从0到1亿用户,微信只用了14个月时间。
智能手机的发展,让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2011年,被网友公认为移动互联网元年。
2012
标志性事件:1、淘宝商城更名天猫;2、社零总额破20万亿
2012年1月11日,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网购世界一个全新的品牌由此诞生,未来中国最大的B2C平台也由此起步。
淘宝商城改名天猫,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战略性升级已经完成。由B2B(阿里巴巴)、C2C(淘宝网)、B2C(天猫)、购物搜索(一淘网)、云计算(阿里云)组成一幅清晰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大图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万亿,从10万亿到20万亿仅用了4年时间。
2013
标志性事件:1、微信支付上线;2、华润与TESCO乐购合资;3、实体零售掀起上线潮
2013年8月5日,微信支付正式上线。微信支付的出现,打破了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一家独大的局面,在支付环节给予了市场极大的想象空间,移动电商的支付瓶颈也有了突破的迹象。
同年8月,华润与TESCO乐购组建合资公司,开创了内资企业收购外资企业的新模式。
2013年12月,大润发飞牛网低调上线测试。仅一周的时间,员工内部注册会员突破18万人。2014年1月16日,飞牛网正式上线。除了大润发之外,步步高也上线了云猴网,大商上线天狗网,实体零售开始掀起上线潮。
2014
标志性事件:1、阿里战略投资银泰商业;2、京东上市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3亿人,基于移动APP的数据流量首次超过PC的数据流量。线上线下企业高呼转型的纷乱期,O2O成为了共同的救命稻草。
2014年3月31日,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全面打通会员体系、支付体系,同时将实现商品体系对接。
5月22日,京东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19美元,市值297亿美元。京东上市后,中国电商行业整体格局随之发生改变:从之前阿里独霸电商的单极向阿里京东电商双寡头局面过渡。
2015
标志性事件:1、“互联网+”概念引热议;2、社零总额破30万亿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概念,鼓励“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将O2O模式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O2O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必争之地,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向O2O布局,其中重要的举动就是抢滩线下,拓展并补足线下这一环。
同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万亿元,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2016
标志性事件:1、联商网与马云提出“新零售”;2、盒马首店上海开业
2016年10月13日,在联商网风云会与杭州云栖大会上,联商网与马云先后提出“新零售”概念。而后,行业掀起一股“新零售”浪潮。
在此之前,2016年1月15日,盒马鲜生全国首店在上海开业,正式开启“生鲜超市+餐饮+O2O”新模式。
此后,在盒马的带动下,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新零售追随者,永辉的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美团的小象生鲜等等,模式都不尽相同,主打生鲜零售+餐饮堂食+即时配送。
2017
标志性事件:无人零售成为风口
随着亚马逊推出线下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无人零售概念在全球都变得火热。2017年7月8日,在淘宝造物节上,阿里无人零售店“淘咖啡”正式亮相。
此后,无人零售概念一时间风头无两,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餐厅、无人货架、无人咖啡馆等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无人零售市场的投资资本,两年时间内总量已达460亿元人民币。
但好景不长,行业快速迎来寒冬,无人零售项目纷纷消亡。这次浪费率惊人的全行业冒险之举,最终以留下一地鸡毛而告终。
2018
标志性事件:1、拼多多上市;2、打破电商原有格局
2018年7月26日晚间,拼多多在美上市,每股发行定价为19美元,拼多多总市值达240亿美元。
从一家普通的拼团购物小电商,极速发展成为一家GMV过千亿在美股上市公司,拼多多创造了中国电商的“新神话”。达到这个规模,阿里用了10年,京东用了6年,而拼多多只用了3年。
比淘宝、京东用时更短,增速却更快,代价就是关于“山寨”“假货”争议不断。不管如何,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的快速崛起,预示着电商新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打破了电商原有格局。
2019
标志性事件:1、直播电商成为风口;2、外资连锁有进有退
2019年,直播卖货的头部主播薇娅和李佳琦全网爆火,直播电商也成为一个新风口。双11当天,李佳琦的直播间有粉丝4315.36万,薇娅的直播间有粉丝3683.5万。
淘宝直播和快手的KOL竞争已经接近红海,而京东、苏宁、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平台也纷纷上线直播卖货业务,加入这场直播电商的激烈竞争。
同年,苏宁易购出价48亿元将家乐福中国收入囊中,物美拿下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半年内,两家外资商超巨头被中国公司收购。在一些外资零售大败退的同时,另一些国际零售巨头却风风火火入华捞金。6月7日,德国ALDI(奥乐齐)正式进入中国市场。8月27日,Costco大陆地区首家门店落户上海闵行。
2020
标志性事件:1、新冠疫情来袭;2、社区团购再度成为风口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给零售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保民生,平物价”的中坚力量,零售行业众志成城,保障民生,共渡难关。
受疫情催化,社区团购在2020年再度成为风口。阿里、京东、苏宁、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社区团购。互联网巨头杀入社区团购,还是熟悉的模式——挥舞资本大棒,贴身肉搏,烧钱补贴。
对此,人民日报发评论批评,市场监管总局也出台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直指巨头“低价倾销”“垄断”“杀熟”等市场无序扩张等问题。
由于流量焦虑,巨头们难以割舍社区团购这一高频消费场景入口,而以此为入口,巨头们便能牢牢掌控来自下沉市场的流量。未来一段时间,相信社区团购依旧是互联网巨头厮杀的主战场。
结语
从2000年-2020年,蓬勃发展的中国零售,开创了中国零售异常精彩的新世纪篇章。而背后,是中国零售人的成长与壮大。
不畏艰辛,勇担责任,更为自信,承载着无数零售人的荣光与梦想。我们感恩,我们致敬!零售20年,我们一起走过。
未来已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相伴前行。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