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电商“遗嘱”2021:腰部电商平台集中走向落寞

来源: 亿邦动力 翟更章 石航千 2021-09-07 16:44

欠款,跑路,倒闭!2021电商平台尸横遍野。

身处电商交流群中,每天都可以感受浓烈的焦虑。

“前两天听说,一家被社区团购欠款100多万的商家跳楼了。”一句话,引得讨债群里一阵沉默。

他们正亲历藏在电商行业深处的变化——那些平台,曾经拯救商家于头部流量吃紧,曾经创造了反击巨头之势,但终究没能成为“神话”。

血泊里的腰部电商被收割得太快了,甚至没有反应过来,这场争夺战已经结束……

01

诸神退场?

电商行业没了“腰”!

“都是正规平台,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这个夏天,腰部电商平台集中走向落寞,整个行业都没能回过神儿。

7月6日,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何鹏宇宣布,将品牌名称由“同程生活”更名为“蜜橙生活”,进行战略上的转型调整。他说,“巨大的流量红利,会让我们的团长取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然而次日,同程生活(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原品牌名)便发布公告称,“拟提出破产申请”。

这家曾经冲进TOP5,创造过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的社区团购老大哥,从宣布转型到申请破产,只过了不到一天。

8月初,上百家商家和供应商相约奔赴贝店总部大厅,拉起横幅“催款”维权。现场的维权者们反馈,贝店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已超过1400家,被拖欠的保证金加上货款总额超过1.4亿元。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贝店便开始邀请商家,加入新孵化的社交电商平台“希美”继续带货。

几乎同一时间,食享会被爆出武汉总部人去楼空的消息,官网、小程序等均无法正常使用,十多家子公司被悄然注销。

食享会创始人戴山辉退出所属公司的主要人员名单,联合创始人温志平和刘晨离职、高级合伙人杜非公开发文表示辞任。尽管戴山辉澄清称,公司并未倒闭,将向新业务转型,但谁都知道,那个曾经作为社区团购赛道先驱者的食享会,“再也回不来了”。

而这还没有结束。今年7月末刚获得千万级美元战略融资,去年获得4.46亿美元融资的十荟团,竟也陷入了动荡。

有媒体报道称,十荟团部分城市的供应商接到当地网格仓即将关停业务的通知。8月21日,十荟团创始人陈郢发表内部信,表示将对部分效率较低的业务区域改革,同时与阿里巴巴进行部分地区的区域整合。而在此期间,十荟团裁员的消息也纷至沓来。

另有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初开始,垂直瞄准奢侈品的平台寺库也陷入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状态。“今年初开始,平台中很多供应商就再未收到过货款,被拖欠的货款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商家投诉已经引发行业关注。

寺库官方的有关回应,似乎也承认正在出现的欠款现状。除了针对现有供应商进行优化组合,面对急切拿到货款的供应商,寺库给出了一个办法:金融结算。金融结算是寺库的三方融资渠道,即商家货款以金融贷款形式给到供应商,再由寺库向金融机构还款。

硬币的另一面,在暴风雨中仍有电商公司IPO上市,成了今年平台经济的一个好消息。然而结果似乎也并不理想。

为抢“生鲜零售第一股”,每日优鲜提前4天于6月2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随之而来的却是上市开盘即破发,跌幅迅速扩大,收盘大跌25%,上市第二个交易日大跌8.49%。原本计划同日上市的叮咚买菜在上市前一天更新招股书,将原本计划发行1400万股ADS收缩到370万,之前计划融资3.57亿美元也变成至多融资9440万美元。

这仅存的“硕果”并不能让过去十多年里,不断兴亡的团购、特卖、海淘、社交电商、共享经济等行业,回避自身的处境和衍生的社会问题。

电商从来都是在资本热潮与倒闭狂潮中交替演进。它们有的因为竞争带来自然死亡,有的因为行业周期调整引发猝死。而2021年电商平台集中衰亡,似乎预示“腰部平台必死无疑”的行业终局。

“社区团购的终局,不是‘赢家通吃’的零和博弈。而是几家大平台做全国性连锁,几家中腰部平台做地方连锁。”原同程生活CEO何鹏飞半年前曾向亿邦动力袒露,社区团购很像线下零售,有全国经营和区域经营之分。

但如今看来,互联网天然的“垄断性”决定了,即便是有极强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也是头部玩家的市场。

“准巨头、独角兽都能拖欠货款,说倒就倒,电商里除了巨头,就没有中腰部能活。”越来越多创业者开始明白,他们终归难逃商业定律,谁也无法挣脱被书写好的宿命。

02

功成身退?

繁荣创造者们该被记得

2019年元旦刚过,一群贝店的宝妈店主,聚在杭州洲际酒店外不停地拍照扫码聊天。

过去一年,她们在贝店赚到了真金白银。在她们心中,张良伦(贝店董事长)就是“下一个马云”,所以她们想在这个盛典上,与这位商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合影留念,以保自己生意兴隆。

那时候,公布GMV百亿的成绩,是社交电商的标配。在那场挤满粉丝的交流活动之前,贝店刚拿出超百亿GMV的海报。几乎同时,杭州另一家社交电商平台也公布了自己2018年接近120亿的交易额。

“无社交不电商”这句话,几乎成了以张良伦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先锋创始人的口头禅。

“新的供应链,高效的销售人群。当年的社交电商平台两年就能把交易额做到百亿,那就是属于社交的时代。”一位社交电商创业者回忆道,当时大家真心开心,可以带着一群宝妈创业,因为自己赚到钱的同时感觉也发挥了社会价值。

带有创新元素的S2b2c模式,让社交电商彻底火了!

2019年,云集开始夯实自己会员电商的属性。CEO肖尚略提出,要把云集做成中国的Costco!他表示:“我们的中期愿景是希望能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会员电商平台,成为亿万家庭的消费管家。对内我们希望可以搭建一个商业且高效的协作网络。”因为他预判,“社交电商接下来的主流形态,可能是会员电商”。

紧接着,云集赴美上市,市值一度超过30亿美金。

另一边,早期入局的社区团购们,正从早期的占地盘逐渐向优化效率进行升级。他们开始对物流仓储系统改造,创新出中心仓+网格仓模式,推进生鲜品类的标品化,并搭建一套以地理围栏为效率规范的交易系统。这些举措推动整个行业中冷链的普及,不到三年时间,就为下沉市场建起一整套基础设施。

2018年就已经成为明星企业的同程生活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背靠同程艺龙,同程生活独立融资、实现盈利。那时的CEO何鹏宇满眼里都是光:“社区团购有希望成为家庭消费的主要场景之一,想象空间太大了,至少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他们的预判都没有错,只是最终自己的企业没能成为场上最大的主角。

2018、2019年是腰部电商平台集体融资的高光时刻,同程生活、食享会、兴盛优选、十荟团、贝贝、爱库存、鲸灵、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都拿到多轮融资。对比如今,部门企业的光环已经不复当年,同批起势的平台势头还很猛的,只剩下现象级平台拼多多。

云集刚发布的Q2财报显示,总收入5.707 亿元,而 2020 年同期为14.869亿元。这意味着营收同比下降61.6%!其市值在1.5亿美金徘徊,还不及刚上市时的零头。云集上市2年,股价已从发行价11美元跌到目前0.8美元,市值只仅剩下少得可怜的1.74亿美元。

即便每日优鲜、叮咚买菜Q2营收都有增长,依旧难以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

8月26日美股盘后,每日优鲜公布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每日优鲜净收入18.945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3.46亿元增长40.7%;净亏损14.332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3.398亿元增长321.8%。目前每日优鲜市值仅剩10亿美元左右,与上市首日近30亿美金相比大跌七成。

(每日优鲜 近几年营收对比)

8月30日,叮咚买菜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叮咚买菜第二季度的亏损总额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亏损金额。这也意味着,叮咚买菜的亏损规模或将随着营收的增长而持续扩大,仍处于烧钱换量阶段。

“那几年,中心化流量太‘凶猛’了。大家都在找去中心化的出路,这些借助微信生态起来的新平台,其实给了行业很大的信心。”一位全渠道布局的商家笑称,“作为一个腰部商家,一直到2020年,我都觉得这些平台才是我的药。但今年开始,确实没什么量了,都得去玩直播才行。”

而接触了大量腰部平台的他透露,其实腰部平台早就知道自己的困难了,所以从2019年开始,就在尝试自有品牌、C2M、线下店等玩法,但终究还是没能找到位置。“在商业世界里,从来就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他说。

于是,便有了今年的“诸神退场”。

不过,这波中腰部平台留下来的“遗产”是货真价实的。

“在S2b2c玩家们之前,阿里京东们的用户量都是以亿为单位;经过这些平台对下沉市场用户的教育后,巨头们的用户量级开始向十亿看齐了。只可惜创造下来的市场红利,最终还是被大佬们收割了。”有电商行业人士如是说。

“S2b2c们带来了用户红利,可下沉市场拼的是价格,他们保证不了价格优势。”上市行业人士指出,正是因此,被腰部平台勾起的用户红利最后还是被巨头收了去,平台用C2M下场,直接做起了下沉市场的生意:产业带、特价版……

而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们则接过“中心仓+网格仓”模式,加速改造供应链的同时,让社区团购向更多品类延伸,SKU直接推到上万级别。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已倒下的社区团购们摸着石头尝试出来的。

03

谁是弑神之手?

能击溃造梦者的只有时代

“近两年流行的私域流量、社群经济、社区团购,都是社交电商的‘后裔’。”一位母婴跨境电商平台创始人在还完最后一笔欠款之后,复盘这两年的所得时指出。

在她看来,这些流行的概念和业态,都受益于腾讯社交流量的开放性,无疑会被判定为商业模式整体的“进步”。

“他们成为‘烈士’之前,的确都是行业的先驱者。毕竟,他们曾经带着整个行业从中心化流量的漩涡中挣扎出来,也帮助行业在流量见顶的时刻,挖掘出了非搜索流量的巨大商业价值。”她解释说。

不止一位拿到欠款的商家,对这些曾几何时也风光过的平台又爱又恨。“感谢他们对电商行业的贡献,让商家在选择渠道时,除了天猫、京东,还有其他的选项。虽然当初和这些风头一时无两的平台合作时,也是百般被刁难。”

只是,每一个业态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结局往往是“剩者为王”。

“中腰部平台是每个业态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比如当年的社交电商平台,开创了S2b2c的模式,整合了新的供应链到线上,正规化了早期的微商群体,他们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但新的供应链结构可以被复制,模式也不存在门槛,本质上也没有真的创新。”一位垂直平台高管表示,商业竞争的规律是,最后的幸存者往往属于“真正的变革者”。

“比如在社交电商,大家同样借助微信生态,但最终活下来的,是更能掌握游戏玩法,打破熟人关系消费链的拼多多。”上述高管如是说。

数字化浪潮滚滚向前,电商平台通过技术变革、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获得提升,是行业繁荣的最底层逻辑。然而技术红利和模式红利,在今天似乎已经被吃尽,剩下的只有“内卷”的优化竞争,中腰部平台自然不堪重负。

可有连续创业者指出,竞争规律只是中腰部平台落寞的原因之一。当年各类电商平台的繁荣,背靠的是那个允许产生更多机会的“去中心化流量初级阶段”,但今天的流量结构已经完全变了。

《2021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占比已经达到29.6%。数据显示,自2020年Q2短视频用户时长占比超越即时通讯开始,两者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这意味着,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正在向内容平台慢慢让出自己的流量主导地位。

“内容流量和所谓的中心、去中心化流量完全是两个逻辑。当年我们说流量是去中心化的,后来我们说流量是碎片化的,今天的流量其实已经‘粉丝化’、‘饭圈化’了。”一位深耕电商超过十年的操盘手表示:“当下的流量,是散落在各处的。你可以说它们属于无处不在的KOL,也可以说它们属于手握大数据的平台,甚至属于内容和算法;但绝不是某一种模式,某一个独立平台就能驾驭得了的了。”

上述操盘手指出,内容化、粉丝化的流量特征是“极度不稳定”。从最初的内容创作,到在黑盒里不断变化的分发逻辑,都决定了这种流量的不确定性。如果在生产端已经具备不确定性,整个行业对于流量的获取、掌握、应用更会难上加难。

而事实上,中腰部平台面对的挑战远不止适应新的流量结构,巨头们带来的挤压也从未真正被消除。

“2020年5月份疫情刚解封,我们就知道巨头要做社区团购了,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狠。我们在6月转型收缩的时候,巨头的投入已经开始上不封顶了,半年时间烧了几十亿美金。”某社区团购平台创始人回忆过去一年的经历,至今还心有余悸。

“如果不是撤退及时,现在不知道要欠下多少钱。”他感叹。

在过去的数年之中,各新生赛道兴衰似乎都逃不过一个过程:资本入局、大量玩家竞争、巨头下场收割。平台经济垄断的后果,是整个生态逐渐失去活性;新锐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平台便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或者接受我的收购,或者我就做一个跟你一样的产品”!这往往会成为中腰部平台的必选题,创业者们或许都难逃成为平台打工者的宿命。

如今,政策不遗余力地反垄断,正是为了遏制住这种无限扩张所带来的“寸草不生”。虽然二选一、垄断行为都已经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但多年的倾轧带来的恶果还需要逐渐消散。

未来的中腰部电商平台会长什么样?还会有新的中腰部平台存在吗?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市场逻辑都变了,怎么想象?”

就像一位投资人说的,在国内这片巨大的市场上,“小而美”永远都会存在,但不想成为巨头的腰部存在,又有多少意义呢?

或许,意义就在于,它们真的存在过!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