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黄金周?

来源: 财经无忌 陶魏斌 2021-10-05 15:00

过去的十几年,是中国城市化突飞猛进的一段时期。“大城市”的称号已经不能满足规划者的野心了,于是“超大型”、“特大型”城市的提法,从原本属于统计、规划等的专业范畴术语中,延伸到了日常的传播文本。

商场、写字楼、购物中心、地铁……这些摩登世界的专属建筑物,在这个国家的版图里,被反复复制——拔地而起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速。

勤劳是这个民族的特性,但是时候出去走走了,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生活方式。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推出了“黄金周”的带薪休假方式。

第一个“黄金周”就是当年的国庆长假,官方的数据称,在这个七天黄金周里,“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

而黄金周制度出现的其中一个主要动因,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

如今,第22个国庆黄金周来了,当下的中国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01

真要考究黄金周,可以追溯到宋朝。

宋朝时实行“旬假”制度,一年三十六旬,可休36天。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7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黄金周”。

而回顾我们现在的“黄金周”制度,几乎走了一个“热闹—吐槽—冷静—分化”的曲线。

2002年,也就是经过了三年“黄金周”休假后,人民日报特意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在做了一些客观分析后,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只要充分认识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必要性,坚持“安全、秩序、效益、质量”四统一的原则,加强引导和管理,扩大有效供给,理顺协调机制,一定能使黄金周休假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新起点,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

显然在那个阶段,制度的制定者依然持肯定的态度。

但到了2013年,在当年的国庆黄金周过后,人民日报的评论员却发出了这样的思考和呼吁:

全国旅游需求大部分集中在黄金周爆发,而旅游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能不贵,能不挤吗?真心希望尝试错峰放假,落实带薪休假,让假日消费的性价比更高一点。

黄金周,堵在高速上,堵在景区,堵在“朋友圈”里。有媒体的调查显示,“花钱买罪受”成为近八成人对黄金周不满的直接诱因。

显然,服务需求与旅游接待能力之间存在的供需缺口有多大?如何弥补?这笔账还没算清,而且可能一时也难以算清。

设置黄金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假期旅游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换句话说,它们其实是“消费黄金周”或“经济黄金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调度、全民参与的特点。

当然,黄金周假期的确推动了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拉动内需所起的作用也值得肯定。也就是说,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看,黄金周假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

不过,它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02

设置黄金周假期,着眼于通过旅游及其他相关活动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属于假日经济的范畴。

陈来成在《休闲学》一书中这样定义道:“假日经济是人们在节假日集中消费所引起的,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产业为主体的,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的经济现象。”

从本质上看,假日经济属于休闲经济,而休闲经济是人类经济行为的高级形态,也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形态。

国外的很多研究都认为,休闲消费已经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因而休闲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体经济。“休闲经济是以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是劳动型经济的一种变异性转型。”

也就是说,休闲经济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的身体和精神需求为指归。不能满足人的需要,让人陷入尴尬、疲惫和受罪之中的休闲经济肯定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但现在的黄金周的设置,显然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是把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工具。这种不以人为目的、不尊重人的黄金周,注定了人们出门旅行的受难经历的存在。

03

疫情的到来,让对黄金周的争论戛然而止。

2020年黄金周毫无意外地跌到了“冰点”。商务部的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2020年中秋国庆小长假旅游收入

“恢复”是委婉的说法,实质上是同比下降了。

正在寻找“诗于远方”的中国人,在被“外力”按在了家里,太多的人因为疫情有了不出门的理由。

当然这个现象,事实上也不是“突发”式的。Z世代的年轻人中,早就没有了父辈和兄辈们需要扎堆出门的欲望,“宅”在家刷剧、玩游戏,吃喝全靠外卖的生活也过的一样潇洒。

我们需要审视的是,从娘胎里出来就带着“拉到经济”目的的黄金周,是时候换一个视角了。出门未必是真正的休闲或者放松,拉动经济也未必是要靠城市居民大规模的“迁徙”式旅游来解决。

但在下沉市场或许是另一世界,有观察称,县域消费和小镇青年成为了假期消费的新动力,消费复苏范围不断拓宽。根据飞猪数据显示,去年国庆假期期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出游人次占比达到60%,人均消费同比增速超50%,县域消费逐渐成为国内零售消费市场新的增长动力。

也许,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缺的是一个放松的心态。远方并不远,诗歌也是唾手可得。

本文为联商网经财经无忌授权转载,版权归财经无忌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