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家居品牌布局新零售,林氏木业何以快人一步?

来源: 联商网 2021-11-26 16:08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今年双11展现出一个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窗口:房地产、汽车、家居等传统行业愈发意识到,面对疫情及其所带来的系列连锁反应,仅靠线下“一条腿走路”的模式过于局限。

于是,在这场“线上大迁徙中”,一些很早就在新零售布局的品牌就冒了出头。它们采取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在这场双11品牌大戏中大秀肌肉,成为了品牌在当下既能提高抗风险性,又能迎合新消费趋势的一粒灵药。

其中,一些家居品牌的案例值得深究,看似最为传统的行业,也可以在新零售赛道上一骑绝尘,成为其他品牌效仿的对象。

双11各大品类派发成绩单,家具电商战绩斐然

星图数据显示,按照销售额排行,今年双11期间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分别是:家用电器、手机数码、服饰、个护美妆、鞋靴箱包、电脑办公、家具建材、食品饮料、母婴用品和运动户外。

作为电商行业的“老三类”,数码3C、鞋服箱包和个护美妆因为标准化程度高的原因,霸榜前三毫不意外。但是,名单中出现的家具建材却为人们眼前一亮。

众所周知,过去由于物流和安装困难的原因,以及家具作为体验属性强、消费频次低的刚需品,很多消费者依然需要亲身体验才会产生购买。

而双11的数据真实表明,这几年家具的消费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居电商已被广泛的消费群体所接受。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们看似是家具品牌顺水推舟走上了蓬勃的电商发展之路。其实,深究起来却不尽然,这段路是一场漫长的探索,虽说面对线上流量这块肥肉,传统的线下家具品牌早已觊觎已久,但掣肘于相对陌生的商业环境,开始时也只能说是战绩平平。

比如老牌家具龙头宜家早在2008年就将电商业务提上议程,却被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驳回,他有两个考量:一个是担心做电商线上与线下会左右手互搏;另一个则是转型线上影响宜家的周边业务,比如宜家餐厅。到2018年宜家实在忍不住了,决定自建电商平台,却收效甚微。走了弯路的宜家在2020年疫情最严峻时入驻天猫,跟风玩起了直播,才终于发现“电商真香”。

大象难以转身,而轻装上阵的会收获奇效。依靠着淘宝和天猫渠道的家具品牌林氏木业,自出生起就带着电商光环,旧有的传统包袱很轻,反而在家具电商的上风生水起。这届双11,林氏木业就以总成交额15.46亿拿下天猫双11住宅家具行业销量NO.1,连续9年霸榜TOP1。

到底,林氏木业是怎样做到的?

从“淘系明星”到家居新零售,林氏木业都做了些什么?

家具行业“触电”,与消费升级与消费场景的变化密不可分。

一方面,衣食住行,“居住”作为人类4大基础需求,背靠着过去房地产发展的风口期,置办家具成为了老百姓的显性刚需。一份来自中国家具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具产量高达9.12亿件,锐观产业研究院则预计,截止2021年底互联网家装总体规模将超过4000亿。

另一方面,这十年电商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流建设、仓储配送、数字化运营等原因,为商家与用户抹平了信息沟通的障碍,大大缩短了消费链条。

身处其中的林氏木业,正是乘着这股东风直上青云,成为了最早尝到电商红利的家具品牌。

早年间,林氏木业通过整合家具产品,率先投放在网络上展示和售卖,为传统家具行业的发展觅得新蓝海。以消费者视角打造情景化、多角度的家具商品图片,使其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搭建专业摄影棚的品牌。2011年推出“五包策略”(包物流货运、包送货上门、包搬货上楼、包专业安装、包专业售后),更是电商品牌敢为人先的时代缩影。

后来这些动作,都成为家具电商的标配,可以说,林氏木业树立了家具电商的标准。

厚积而薄发,林氏木业终于在2012年双11摘下住宅家具行业销量第一的王冠——自此冠军宝座就没旁落。

而这段发展的黄金期,林氏木业的线上流量稳步上升。为了更有效转化海量的线上流量,实现线上线下的渠道融合,2014年开始,林氏木业将触角向线下门店延伸,以家居新零售的姿态应对市场的新挑战。

2019年进一步明确了“年轻人第一次买家具的首选品牌”定位,立志发展成国内年轻消费者最喜爱的生活方式消费品牌。

从在电商的摇篮诞生开始,到新零售布局,是中国房地产腾飞与电商加速的重要十年,每一次林氏木业都可以说是踩对了时代的步伐,顺势而为是这阶段林氏木业的主要特征。

一众家居新零售高手入局,林氏木业凭什么留在牌桌

随着传统家居品牌熟稔互联网的玩法,特别是家居电商的准入门槛降低以后,一下子各式玩家也纷纷进场,尝试分得一杯羹。

比如,早有居然之家阿里巴巴强强联手的数字化升级探索,趋生了像躺平设计家这类新物种,消费者可以像逛服装首饰一样逛线下门店的线上轻店。

也有像宜家外,芝华士、顾家等老品牌纷纷拥抱互联网,别忘了还有尚品宅配/欧派/索菲亚等全屋定制不断将版图扩大——家具新零售市场已是高手如云。

虽说林氏木业拥有先入优势,但要在众多高手中虎口夺食,甚至在强敌环伺下守擂双11销冠,这还得建设自己的“护城河”。

在2017年起,林氏木业就开始在“数字化与新零售”上发力,依托自身深耕互联网多年的大数据运营经验和线上渠道的用户基础,实现线上对线下的流量赋能,并以数据驱动组织成长,这构成林氏木业不容小觑的竞争力。

一是,打造数字化柔性供应链。

品牌的竞争最终都是供应链的竞争。林氏木业游刃有余地支撑全年高达13000+的SKU,这里是严格挑选的200+供应商支持,更离不开一套由数据驱动的柔性供应链管理体系。

林氏木业把自己看作是平台型企业,一是可以通过数据快速精准地洞察市场变化,同步分享供应商,弹性释放产能。不做大包大揽,因此更机动、更便捷,且成本更低,这就是竞争力。

比如双11期间的订单高峰,对于很多品牌供应链来说都是“压力测试”,而今年双11林氏木业未雨绸缪提前半年准备,在双十一期间大量上新,推出了包括沙发、木柜、床等品类是447款新品。由于大数据的精准洞察,与供应商做好产能预测与备货,避免了供不应求、订单挤压、超卖和品控等风险;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智能采购和智能选品打造出极致性价比的产品。

二是,打通新零售的商业模式,线下对齐线上效率。

电商的出现,让人们网购家具更为方便,但家具“重体验”的属性没有改变,线下场景场景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2014年,林氏木业就开出第一家O2O体验店,快速扩张线下,如今林氏木业已在全球开出670多家门店,且全都是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门店,流量互通、数据互通、体验互通、服务互通。今年双11,林氏木业全球670多家线下门店一共创造了7.1亿销售额,同比增长33%,在整体营收上占比已接近一半。

林氏木业的前期起步,可以说是吃到了时代红利。不过在探索出新零售模式之后,林氏木业成功从“淘品牌”华丽变身为家具消费新品牌,在保持线上优势的同时,继续扩大线下门店覆盖程度,未来将开拓全国一至五六线城市并下沉县级市场,同时探索出拓宽门店功能的“成品+定制+家居用品”的全屋定制融合业态门店。

林氏木业与喜茶,都是同一个物种

当今市场上,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类似于林氏木业这样的“新玩家”,在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比如同样瞄准新零售市场的喜茶。在喜茶与林氏木业这两个不同品牌身上,发现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1.主打年轻人市场。年轻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消费观截然不同,靠抓住他们而崛起的品牌不在少数,比如林氏木业要做“年轻人的第一套家具”,通过洞察年轻人的精致生活要求,提供全品类、全风格、极致性价比的产品线,让消费者以“负担得起”的价格买到最优质的家居产品;喜茶则把定义为年轻人首选的“新茶饮品牌”,把喝茶这件事喝茶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格调的象征。

2.爆款思维。喜茶自2018年推出多肉葡萄以来,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人气王,成为喜茶菜单中的招牌,最高时日销量达到10万杯,点单量高达17%,巅峰时期更是“每卖出2杯喜茶,其中就有1杯多肉葡萄”。反观,林氏木业也每年每月都会打爆品,今年双11一款布艺沙发、一款实木床和一款轻奢沙发分售出3.1万件、1.5万件和1.1万件。品牌打造出一个爆款可能是运气,接连不断地打造爆款则离不开在大数据支持下,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以及背后的产品研发和供应链能力。

3、重视数字化建设。从无名之辈迅速“蹿红”,背后是喜茶全程应用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标准化供应。以喜茶的“当季特定”饮品为例,每间茶饮店因为数字化的存货系统,能够饮店都能根据具体及季节性需求采购原料,给到最新鲜的供给。而林氏木业采取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形成柔性供应链,自建大仓,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整个商业社会的基石,在零售这个行业里并没有什么新鲜事,更有价值的反而是那些最朴素的道理:就是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持续提高商业的效率。

新零售的背后,正是消费者“我们要好,我们要快”的具象化表达,也许这正是林氏木业与喜茶受到万般宠爱的原因所在。看似是“正确的废话”,却是“朴素的道理最实在”。

本文为联商网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