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的生产力之战,OPPO Pad如何突出重围?
?3月3日,OPPO官宣旗下首款OPPO Pad首销战报,该产品在OPPO商城、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平板电脑类目中,一举销量、销售额双冠军,获良好市场反馈。
对于平板电脑,消费者的追求似乎一直徘徊在煲剧、看电影、玩游戏。这样的需求随着手机的发展被逐渐分割,而需求决定销量,销量又影响创新,一度市场低迷的平板电脑,差点磨灭了厂商们的热情。
就当平板即将被贴上“伪需求”的标签时,一场疫情将消费者的目光拉了回来。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市场对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需求却出现增长,这一反常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板不再只满足用户的影音娱乐需求,也正在成为移动办公、数字生产的主力终端。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品牌商紧跟市场需求,展开了新一轮的“平板大战”,都在加速抢占这条赛道。
作为OPPO的首款平板,OPPO Pad于2月24日春季新品发布会和其他旗舰产品一同亮相,科技圈迎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在“百家争鸣”的新一轮平板大战中,OPPO虽然是晚入局者,却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已然成为一支搅动市场格局的新生力量。
从娱乐到生产力的变革
2010年,乔布斯将一个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新电子产物公之于众,并将其作为一个娱乐的移动终端投入到市场中。名为iPad的平板电脑一经推出便引起市场强烈反响,刮起一阵平板电脑的风潮。
大尺寸的平板产品有着相对于当时4.5英寸手机屏幕的升级娱乐体验,而随着APP平台中软件的不断适配,平板在起初诞生的那几年,霸占了游戏、电影等移动终端市场。
尤其是从安卓3.0开始,大批Andriod平板面世之后,更是用产品特性,将平板电脑牢牢定义在一种娱乐设备上。这一理念在国内第一轮平板大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时候的厂商进入了软件跑分的竞争,而跑分软件的依据,则主要是视觉运算和游戏性能,越来越多的平板直指娱乐性能。
但好景不长,随着大屏手机的出现,平板厂商依然在娱乐应用的比拼上,沿袭PC行业的习惯拼参数、拼跑分,随着消费者的热情逐渐降温,平板电脑市场走向了低迷。
来源:IDC
而平板电脑当时面对的是,要么一直没落下去,要么需要被重新赋值。生死存亡时刻,苹果找到了新的答案——“商务”。
作为最初定义平板电脑的苹果,于2017年最先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产力工具——iPad Pro,此后安卓阵营往其靠拢,平板承载着用户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能够解决多项复杂的需求。
2020年,疫情下的教育行业出现了很大转变,生产力一词被推上顶峰,在线教育推进平板电脑的普及,平板电脑的屏幕更大,还可以配合使用键盘手写笔等外设,观看、参与网课的效果更好。个人消费者在教育上对于平板电脑的需求依然存在,行业未来也被看好,而随着教育政策的变化,平板电脑的意义也将会更加被凸显。
尤其是近4万人在疫情期间长期处于在家办公的状态,促使2021上半年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人数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7%;而“互联网+教育”的新生态,也使得网上学习、听音乐等成为了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场景。
而随着诸多市场参与者创新驱动,平板电脑在形态和功能上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在“生产力”这样一个维度上,正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实现。比如饭馆里的点菜设备、银行里的签字设备、医院中的挂号设备、会议签到…...平板已成功地走向了商用市场。
相对于PC,平板不仅便携、续航长,其兼容性更广的网络接入和更自由的书写方式也是PC不可替代的优势。重要的是,平板能够有效地改善移动办公的方式,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发碎片时间,比如白领、业务人员等,这些人对PC的性能没有很高的需求,但经常需要在出差、开会等时间中处理一些重要的工作,这样的需求,便捷性更高的平板显然更适合一些。
在走过多年的娱乐路线之后,平板电脑这样一个手机与电脑间过渡形态的产品正在往“生产力工具”的道路上艰难探索。生产力、生产工具,就是能够为生产的工作流程创造价值,并且在工作执行中提升效率。事实证明,平板已经迎来了新生。
平板电脑趋向生产力工具发展是一个既具备创新性又比较有前景的方向。可以确信的是,随着平板产品的不断发展,未来平板将会参与到更多行业中,并且将进一步替代传统产业,平板产品也将用到衣食住行等与人分不开的领域中。
为什么是OPPO Pad
多年以来,苹果的iPad可以说一直霸占着大部分的平板市场份额,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的刻板印象仍未得到扭转。
相比iPad“生产力工具”、“生态完善”等标签,消费者对于安卓平板的评价往往是性能低、生态差、适配软件不全面等等。但事实上,安卓平板真的就那么不堪吗?答案是否定的。
就以2022年2月24日OPPO正式发布的首款平板OPPO Pad来说。3月3日开启首销,就一举斩获OPPO商城、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平板电脑类目销量、销售额双冠军,实力强劲迎来首销开门红。
来源:OPPO官网
要知道,优异的战绩肯定是得益于优秀的产品,OPPO Pad在外观、性能、人文、生产力等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打磨。
首先是外观上,都说一个好的外观设计就是一个最有效、最持久、低成本的广告,OPPO的这波“广告”可以说非常用心了。具体来说,OPPO Pad采用了拼接纹理设计,给用户带来了视觉上的双重享受。而流光晶钻工艺的打磨能进一步丰富视觉层次,这样超前的设计,让OPPO Pad在一众平板中脱颖而出。
其次是超频性能上,为打造安卓阵营最流畅的生产力工具,OPPO Pad全面采用平板旗舰级配置。
准确来说,OPPO Pad搭载了骁龙870处理器,2.5k 120Hz高水准全面屏,配合行业首发AAC第二代扬声器,给消费者打造私人影院级的沉浸视听盛宴。同时,平板旗舰级处理器高通骁龙870带来的超强算力,27413mm2超大散热面积、8360mAh大电池和33W SUPERVOOC超级闪充等性能也全面加持。
来源:OPPO官网
而在最重要的“生产力”层面,OPPO Pad专门为用户准备了生产力绝佳拍档——第一代手写笔OPPO Pencil,与众多同类产品不一样的是,OPPO Pencil支持4096级压感及行业领先的5g出水,同时还采用了具有超低延迟的自研SDK。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带来真实的书写体验,而且还很耐看、耐用。
新一轮的平板之战已经掀起,但如同手机一样,平板也逐渐陷入了“同质化”,差异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抛开常规的参数比拼,像OPPO Pencil这样的配套外设不失为一个突破口,不限于实用、好用的层面,也是对提升“生产力”的最好诠释。
另外,由OPPO ColorOS团队专业优化调适的ColorOS for Pad,在多窗口体验、互联互通上轻松解决用户复杂的多任务处理需求,大屏也能灵动触控,打造畅快而愉悦操作感受。与此同时,搭配OPPO Pencil使用,无论是办公娱乐,亦或是孩童学习,均能在其中感受到真实流畅的书写体验。
除了强劲的生产力配置,OPPO Pad还专门为学生打造了学习空间,兼具坐姿提醒、护眼模式等AI检测功能,对孩子的健康学习进行全面呵护。
来源:OPPO官网
不难看出,OPPO在首款平板上的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在解决安卓平板“不宜用”和“不好用”这两个核心问题,在致力通过打造一款配置过硬、真正流畅、高效易用、且在轻办公生产力能发挥价值的平板,来扭转用户过去对安卓平板的印象和感知。
下一代,更期待
早期的移动互联网主要从消费层级切入,那时人们在移动端更多是满足生活、娱乐等内容消费需求。在这样的场景下,移动端完成的主要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加工能力相对偏弱。
随着生产力场景逐渐丰富,信息加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平板走进校园,成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看网课、记笔记的生产力工具。同时,平板电脑也更多地进入办公场景,除了移动OA、无纸化会议这些通用办公场景外,平板电脑在行业应用场景中能做到的还有很多。
可以说平板作为生产力工具,如今在大众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眼下,平板市场新一轮技术竞争已经开始,回顾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的技术先锋,而作为这个市场的新人,OPPO的首款平板让消费者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
作为一家有深厚实力的科技公司,OPPO一直坚持最初的注重“用户需求”和“前沿技术”的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目前,OPPO已在全球范围内40多个国家及区域布局专利,为全球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保驾护航。
据了解,截至2021年12月31日,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75000件,全球授权数量超过3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68000件,发明专利申请在所有专利申请中占比90%,连续三年位列PCT国际专利全球申请人排行榜前十。
致力于科技创新积累专利技术,并将之商用提升产品力和用户体验,是OPPO始终坚持的准则之一,但只有创新还不够,品质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同为重要。
在这一方面,OPPO这个深耕线下线上市场的品牌,借助了十几年沉淀的优势,将品牌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打造得近乎完美,品质不断得到市场认可。
首先OPPO有自己的工厂,产品的生产需要通过官方的严格把关,比交由第三方生产更加靠谱,品控方面的升级直接作用于产品中。尤其是精品的诞生,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精雕细琢和不懈的追求。
其次,OPPO从一个踏入手机领域只有十年的年轻品牌,已经成长为一个目前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拥有超过两亿的年轻用户,而这除了专注于用户的核心需求之外,与产品品质是分不开的。
这样的OPPO,相信其下一代的平板电脑也已经获得消费者满满的期待。
总的来说,无论是OPPO还是其他安卓平板厂商,在科技创新与品质的双重推动下,安卓平板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系统体验、硬件、软件以及生产力层面,安卓平板的体验比肩iPad并不夸张。
相信随着OPPO在平板领域的不断深入,以及众多厂商的共同努力之下,安卓平板会越来越好,打破刻板印象的同时,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生产价值。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