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共享充电宝点越来越多,为何越来越难还了?

来源: 奇偶派 黑加仑 2022-03-18 15:09

2022年,你还在为还共享充电宝焦虑吗?

价格贵、归还难、服务差。2017年横空出世的共享充电宝赛道,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吐槽。

从行业格局看,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了尘埃落定的趋势。据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点位数最多的品牌前三排名为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

在合并了街电和搜电之后,竹芒科技与怪兽充电、小电科技组成的三巨头大有成为行业寡头的架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们可以就此一帆风顺。近期,网传小电科技预计裁员约2000人、且未承诺赔偿的传闻冲上了热搜。上市后的怪兽充电最新一季财报也首次交出了全年亏损的成绩单。

消费者们越来越多不满的背后,共享充电宝到底做错了什么?面临口碑与业绩的双重压力,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已经行至拐点?

我们快用不起共享充电宝了

“当你想用共享充电宝解决你手机续航焦虑时,你最好有买下它的心理准备”,上个月陈龙刚刚在归还充电宝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

无独有偶,网友在互联网上透露自己在杭州火车站赶火车前借了一个来电的共享充电宝,但到达上海后,却因难寻归还点,最终付出了199元买下该充电宝的代价。

在“贵”已经成为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普遍认知后,“归还难”成为了又一新槽点。

早在2017年共享经济盛行时,共享充电宝的横空出世,吸引了不少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目光。

2018年,1元时代的行业甜蜜期,让各大品牌迅速在城市中的便利店、商圈以及车站等高人流量区域铺开了站点。

好景不长,随着红利期的过去,涨价也成为了瓜分市场份额的街电、搜电、小电等品牌的惯用套路。如今,在景区、车站、酒吧等热门区域,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价格甚至能够达到两位数。

步入2022年,我们还有手机续航自由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奇偶派(jioupai)走访了武汉的大街小巷,对不同品牌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进行了一番探索。

奇偶派制表

在火车站、商圈、便利店等地,共发现了街电、搜电(现已合并为竹芒科技)、小电、来电、怪兽充电、美团6个品牌。

在不同区域各品牌的租金价格和封顶金额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网友吐槽的来电封顶金额在车站等需求高频区域高达199元的情况并未出现。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的周黑鸭商户内,来电充电宝显示的总封顶金额为100元,与其他品牌并无二致。

从租金角度来看,不同品牌的价格分布在3-6元/时的区间内,并且与商圈、便利店的价格有着细微的区别(租金、封顶价格差异),这一点从搜电帮助中心的收费说明也能看出端倪。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怪兽充电在武汉广埠屯的快餐店的租金收费标准为3元/时,而在武昌火车站附近价格则变为了4元/时,24小时封顶价格也由前者的30元变为了28元。

图片来源:搜电、怪兽充电小程序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约有82.8%的消费者感知到了共享充电宝的涨价趋势。其中37.9%的消费者认为涨幅在50%-100%之间。

越来越难还的共享充电宝们

网吧与好友上网的陈龙,因为手机没电,在网吧门店内借了一个小电充电宝,解燃眉之急。但半小时过后,当陈龙想要归还时却惊讶的发现刚刚借出的槽口已经被别的设备占有,并且整个柜台也没有空位可还。

当时不方便离开网吧的陈龙只好在几个小时后才开始寻找站点归还充电宝。

由于已经接近晚上十一点,陈龙所在的商圈来电的站点的三个站点都没有了空位,好不容易在隔壁商圈发现了可以归还的空位,结果却因商场断电,设备无法联网而再一次宣告失败。

不少网友都有同样的经历,在火车站难以根据共享充电宝官方小程序的指引找到具体归还地点,消费者们经常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遇到这种尴尬的状况。

因为手机续航需求借出充电宝-短时间被手头事情所困(看电影、上网、吃饭)无法立即归还-有能力归还的时候却因没有空位或运营的机器而作罢-等到第二天才能找到合适的站点归还,这样的窘境似乎一次又一次发生在我们借共享充电宝的时候。

消费者们不禁会灵魂拷问自己,“花30元的24小时封顶价格为一次消费买单,或花99元的买断价格永久享用该充电宝,真的值得吗?”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有关共享充电宝的投诉记录高达11876条。共享充电宝品牌乱扣费、收费标准不统一、客服回复慢都成为了消费者吐槽的问题。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2021年9月30日,怪兽充电的服务覆盖82.0万个点位,在线共享充电宝数为580万;小电科技在2020年底铺设点位数也超过了71万个。竹芒科技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充电宝在线商铺点位也在去年合计突破了百万。

越来越多的共享充电宝点位,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相应更好的体验。与共享经济的“前辈”共享单车面临的困境相似,大数据管理缺失和受限的站点营业时间阻碍着品牌的发展。

而励志转型成为科技服务型公司的共享充电宝品牌们,显然能够利用大数据的发展来更好地实时调控爆仓的点位、平衡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对称。

然而,站在品牌商家的角度,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只是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所面临困境的冰山一角。

2020年,共享充电宝全产业用户突破了四亿人,相对于4年前的三千万人有了质的飞跃。想要通过更多的用户增长来实现盈利,已不现实。

而在目前的活跃用户中,品牌同样很难在单个点位或者区域实现盈利。我们从商圈探访的结果来看,6个品牌的点位利用率均不高。诸如街电、小电等品牌甚至还在中午十二点的黄金时段出现了“满员”(点位上没有空余位)的现象。

奇偶派拍摄

据点位旁餐饮门店服务员介绍,工作日人流量不大的情况下,点位上充电宝一天借出的次数很少。

而据资料显示,对于点位的铺设投入来说,共享充电宝的品牌们基本都处于弱势一方,除了支付日渐增长的入场费以外,在某些热门餐厅、人流量大的便利店,还需要给予相应的营收分成,来保证能够获取这些优质的商户资源。

2020年,“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点位投放的激励费用激增70%,超过了15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怪兽充电市场营销费用达到22.4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另一大龙头品牌小电科技在2020年全年给予商家的激励费用也超过了10亿元。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寡头们占有了市场份额稳定,投放规模扩大,用户付费越来越高,但是却离赚钱的营生越来越远。

盈利焦虑,愈发开始困扰着“小竹兽”(小电科技、竹兽科技、怪兽充电)在内的头部共享充电宝品牌们。

靠卖充电宝和广告,能续命吗?

实际上,单一的盈利模式早已困扰“小竹兽”们许久。

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Q3怪兽充电的充电宝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96.3%,小电科技在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间,共享充电宝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了97%。

除了共享充电宝服务之外,充电宝销售和广告业务的收入都微乎其微。这也导致头部品牌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从“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上市后的业绩变化,就足以看出品牌正在饱受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困扰。

数据来源:怪兽充电财报(单位:亿元)

2021年,怪兽充电销售毛利率高达84.46%。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35.85亿元,同比增长27.6%,累计用户也达到了2.87亿。

表面看起来,仍然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但在高营收的背后,1.25亿元的净亏损也让怪兽充电逐渐由盈转亏,销售净利率更是跌至了-3.48%。

而这一切则源于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2021年,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高达29.51亿元,同比增长近40%,占据了总营收的82.3%。

无独有偶,小电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同样在2020年停止了盈利的脚步,净亏损超过了1亿元。

最新股价显示,怪兽充电报收0.98美元/股,股价从上市时的两位数暴跌至如今不足1美元,令人唏嘘。

各大共享充电宝头部品牌亟需探寻一条有效的第二增长曲线。

怪兽充电于2021年4月推出了白酒产品“开欢”,利用线下点位资源推广白酒产品。小电科技也在招股书中透露要挖掘To B数字营销服务。竹芒科技则将业务范围扩展至了智能科技方向,试图转型为科技服务公司。

打开各大品牌的小程序能够发现随着主页面一起弹出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业务,有些甚至以红包的形式来吸引消费者进行点击。

图片来源:各大共享充电宝品牌小程序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怪兽充电的广告服务等其他业务收入为2670万元,仅占总营收的0.7%。这些完全游离于主营业务之外的广告业务能发挥多大作用,尚且要打个问号。

当然,结合消费者的吐槽,能够发现的一个较为有趣的点是,充电宝销售业务也许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头部品牌共享充电宝的买断费用普遍在99元左右。以此作为售价的衡量标准,能够让品牌具有极高的盈利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闲鱼上搜索共享充电宝,以怪兽充电、小电等品牌字样的充电宝售价在10元至30元之间。而在淘宝上搜索相同5000毫安的充电宝价格也不到40元。

图片来源:闲鱼

这意味着每当一个消费者“主动”或“被迫”买下一个充电宝时,品牌最高能够从中获得超过买断价格一半的利润。

当然,这并没有改变点位铺设的高额入场费和激励费的事实。与此同时,充电宝销售和共享充电宝业务本身也具有此消彼长的冲突。

2017年,怪兽充电CEO蔡光渊曾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需要持久战。如今,红利期散尽,持久战也进入了下半场。共享充电宝企业们苦苦寻找的第二增长曲线尚未出现。

写在最后

与日俱增的租金和相对来说不那么便捷的归还方式,让一众共享充电宝品牌饱受消费市场的吐槽。用户增长的瓶颈也让共享充电宝业务增长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转而向第二曲线进行探索。从目前的充电宝销售和广告业务来看,还远未到能扛起大旗的时候。真正有效的第二增长曲线,也许还未出现。

当然,从业务发展来看,多元化的收入渠道是未来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大势所趋。在此期间,停止盲目的点位扩张,改善用户体验成为了规模不经济阶段品牌们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毕竟,用户对于任何一件产品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进行业变局与更迭。

共享充电宝这个细分赛道还能存活多久,更多地不取决于“小竹兽”们的努力,它们的“生杀予夺”完全在于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户行为变化。

所以,且行且珍惜。

参考资料:

1.《亏损的共享充电宝们,开始卖白酒、做短视频了》天下赢商;

2.《3·15大调查丨花199元才能买断充电宝?来电高额封顶费屡遭投诉》第一财经。

本文为联商网经奇偶派授权转载,版权归奇偶派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