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上市,不能再拖了
百果园即将上市的消息再次传出。
据IPO早知道的最新消息,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对此,百果园回应称,一切按官网信息为准。
事实上,百果园要上市这一消息,在过去两年频频出现。2020年6月,百果园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材料,拟港交所上市;2020年11月,百果园又与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而根据本次消息,百果园可能又要重回港股。
不仅是百果园,与之争抢“水果零售第一股”的鲜丰水果,也多次宣称即将上市,但最终日期却一拖再拖。在水果行业中唯一一个接近上市的,便是做2B供应链的洪九果品,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导致百果园几次上市未果的可能性有很多,但不管是因为哪个问题,百果园现在所面对的处境,仿佛更加艰难。
百果园上市不能拖
百果园是一 个互联网基因很强的水果零售公司。
这主要在于百果园的拓店方式。2015年,在水果零售这一极为传统的行业中,百果园拿到了天图资本领投的4亿元A轮融资,后又在2018年获得15亿元的B轮融资,将门店数一举扩张至3000家。截止今年,据官网显示,百果园全国门店数超5000家。
可以说,从拥抱资本到高速扩张,百果园选了一条风险与机会并重的路。规模扩张占据市场——转型切入更多品类——互联网驱动业务升级——跨越到综合型生鲜平台,这是百果园所预想的未来。
当然,这个未来中还包含着上市。早在2015年拿第一轮融资的时候,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宣称,要在2020年实现过万门店,超过400亿的年销售额,线上销售100亿,利润超40亿元,并要在主板市场成功上市。而天图资本冯卫东当时对百果园的期望,则为3-5年上市。
互联网模式下,抢先一步扩张,提前打出规模效应是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估值最重要的方式。但目前来看,百果园的规模仅达到了预期的一半。
2020年是百果园重要的发展年份,当时百果园全国门店数超4000家。彼时,百果园面对的问题在于,以当时的门店数量和扩店速度,可能在资本市场无法实现预期估值。但另一方面,2018年后,百果园再未拿到新进融资,账上的钱可能难以支撑拓张至万店的规划。
虽然百果园自身也不断寻求资本,试图让扩张的节奏不被打断,但过程并不太顺利。据天眼查信息显示,2020年3月,百果园拿到一笔来自先驱投资的股权融资,金额未披露。这是自2018年之后,百果园拿到的唯一一轮融资。
再加之种种黑天鹅事件,导致百果园即便已经在2020年递交了IPO审批资料,却没有按预期于港股上市。这里大概率是百果园及其身后资方主动选择延缓上市,因为早在2018年其各项数据就已经满足港股上市最低条件了。
但百果园可能没有想到,实体生鲜店在2020年之后的两年越来越不好过。一方面是拓店的艰难,根据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20年底百果园全国门店数为4786家,而如今,官网门店数为超5000家,可见在2021年期间,新门店数量不超500家,这个速度与2020年的新增483家相似。
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异业对手们的竞争。社区团购、盒马、叮咚买菜等各层级平台都在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所有社区生鲜店的发展,许多品牌在2020-2021年开始暴雷、收缩。
在生鲜实体零售行业和市场大环境都不景气的当下,百果园很难继续从一级市场获取风险资本,去二级市场寻求资金或许是支撑公司运转的最佳方式。
当然,此时百果园可能也不纠结什么估值高低了,毕竟再拖下去,情况或许会变得更糟。
为破局走出舒适区
单一水果零售店,营收天花板极其有限。 这主要由于水果本身的商品属性,毛利虽不低,但成本更为高昂。
连锁水果店在我国8000亿的水果零售市场中,占比不到5%;同时,水果本身不可避免的损耗率大,且冷链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水果单一消费场景在生活中的频次并不高,百果园、鲜丰水果等垂直门店的坪效约为350元/平。
单店营收上限不高、用户场景单一、市场占比极低,这些横亘在水果连锁品牌面前的问题,都是阻止“第一股”出现的原因。
再来看百果园本身,百果园定位偏向中高端,主战场一直为一二线城市。但众所周知,近两年盒马、叮咚买菜等同样拥有中高端水果产品线的竞对,在一二线城市大肆扩张。二者不但商品品类更多,消费次数更高频,甚至配送价格和起送价都比百果园低。
面对这些难题,百果园选择“走出舒适区”,从市场、零售模式、品类三部分进行突破。
首先,拓展下沉市场。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百果园2021年新开门店中三四线城市占30%,且2020年预计达到40%,四五线城市也成为了百果园的发展目标。原因在于,下沉市场相较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本地独立水果店同等品质的加价率实际上更高。这是由于本地卖场采购规模小,代理层更多等原因导致。
但百果园拓展下沉市场的隐忧在于,与本地同样的垂直水果专营店相比,百果园或许有价格优势,但在集合式的菜市场中,与各类摊贩相比,百果园就难在价格上做文章。而下沉市场不少消费者还是习惯于逛菜市场,这导致百果园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
其次,是2B生意。百果园在过去几年,与全球200家水果基地进行合作,自身也推出了水果品牌,如青妮王榴莲、牛顿水果、来自南美的慕美人葡萄等。批发生意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百果园的规模化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百果园做的难点仍在于,短期内竞争力可能不太够。
最后,就是百果园的“大生鲜战略”,即将业务品类扩张至全生鲜。这一战略经过了多次调整,起初,余慧勇在2019年提过,水果店可充当生鲜前置仓“仓店一体”,但事实上二者并不那么兼容。
百果园等水果店的店铺面积通常为30-40平之间,而这个大小要堆放蔬菜是稍显拮据的,生鲜店坪数多在60-200平之间,更不用说肉品冷柜等设备的空间。这意味着百果园现有的门店,不能成为生鲜前置仓。
前置仓思路在百果园前几年略微试水后,果不其然地被放弃。去年,百果园的“大生鲜战略”以社区团购的方式展开,具体来看,消费者当日下单次日前往门店自提,商品多以0化肥0激素的有机蔬菜为主,还是延续了水果的中高端路线。
但在门店上附加的社区团购功能,对百果园业绩的提升比较有限。
原因在于,首先社区团购本质是供应链生意,在百果园以前涉及较少的生鲜品类,如何从品质上打出优势?其次,社区团购的一大竞争点在于其距离用户足够近,以深入到社区的距离弥补隔日达的不便,消费者都已经前往百果园提货了,为什么不去街上的生鲜超市直接购买蔬菜?
目前来看,百果园在其主战场,即中高档水果蔬菜市场中,积累了一定优势,并沉淀出一批粘性较强的会员。但水果这种不需要产品研发,最大竞争力是花钱搭建供应链的品类,正好是盒马、叮咚买菜,甚至京东七鲜等资金更为宽裕的公司所擅长的。
阻碍百果园发展的对手,可能不是鲜丰水果,而是盒马、叮咚与社区团购。而百果园现在,急需一笔资金使其能继续与上述对手一起站在赛场上。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