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坛酸菜”翻车,广告离“真相”到底有多远?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芥菜种
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315,今年却爆了一个极大的猛料,让千千万万把老坛酸菜方便泡面当作家里必备储粮的中国老百姓唏嘘不已。自己曾经津津有味、直呼酸爽的泡面享用场景变成了吞咽“用脚踩出来”的酸菜汤的作呕场景。回头想想,这些年对老坛酸菜面的信任和喜爱,全被315一记曝光狠狠打脸。对于这样的现象级食品翻车事件,曝光之后真的让人有点懵:难道这些年我们吃的不是“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出来的老坛酸菜面,而是“臭脚丫面”?
老坛酸菜面走俏已逾十年
众所周知,在广告圈,统一老坛和康师傅老坛,早已是互视对方为竞争死敌的两大老坛酸菜类方便面霸主。“他们模仿我们的面”,在广告里即使如此“隐晦”的表达,也充满了火药味。如今,两大品牌却栽在“老坛酸菜”上,成了难兄难弟。之前的 广告对老坛酸菜制作工艺有多吹,这会子打脸就有多狠。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几个知名品牌的老坛酸菜面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甚至在广告中“互掐”,都要归因于老坛酸菜在市场上的火爆和持续的走俏。
老坛酸菜泡面,一直是中国泡面市场的霸主,销量长居泡面榜榜首,也是经销商最青睐的泡面产品之一。早在2012年,统一就借着老坛酸菜面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2012年统一老坛实现了49亿元人民币的收益,占当年该企业所有方便面产品收益的55%。
酸爽的口感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味蕾体验,特别是统一和康师傅等知名品牌的老坛泡面产品,早已形成了一定的辨识度和大众化。这也就难怪,在铺天盖地的老坛酸菜面广告中,强调最多的就是这口酸爽的“老坛酸菜”,是如何经过多道精致工艺带给人们的味蕾享受的。
在315曝光之前,不间断的广告加上平时消费者对这款泡面的喜爱,多少对酸菜的“精良”制作工艺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了。但是,消费者怎么也没有想到,知名品牌的广告,也可以成为蛊惑人心的手段,广告话术甚至可以和产品的真实情况风马牛不相及。这不得不让我国的消费者警惕,在监管和制度不够完善的市场局面下,即使是知名品牌渲染出的广告大片,也没有强有力的产品背书,同样有可能会出现“翻车”。
“老坛”翻车,名不副实的广告还值得信任吗?
当国人被铺天盖地的广告迷惑心智的时候,不会想到的是,广告有时候也会成为“劣币驱良币”的最有效帮手,成为为劣质产品横行于世的“帮凶”。从而,导致一些小众的、广告投入不高的良心企业越来越没有市场空间,甚至最后不得不销声匿迹。而一些押注广告实现暴富,不断壮大的企业,却在监管之外,以低成本的劣质原料投入,来获取高额回报,以此填补广告的巨额投入。
也就是说,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和相关处罚条例的缺失或过轻,给相关利益链上的企业铺就了“唯利是图”的温床,而虚假广告也成了“谋利”的重要手段。
在国人对广告认知中,有这样的观念:“广告不可全信,因为都是经过美化和夸大的”。但是经过老坛酸菜这次事件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再提高一个认知门槛:有时候,天花乱坠的广告不是“不可全信”,而是“全不可信”。这就需要我们去警惕和鉴别。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看广告,也不由自主会被广告影响。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广告中呈现地再精彩,毕竟都是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的。不如去寻找和信任那些有真实制作视频和相关生产工序的产品,相较于广告呈现,会来得更直观、可信。
未来的企业更应“远离虚假广告,回归真匠心”
从另一面来说,当下的企业是否有底气将生产流程曝光在日光之下,透明、大胆地呈现给消费者,这里也需要打个问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积极实现生产透明化,把对消费者负责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可以走得更长远。能让消费者有足够的渠道去查找真实的生产信息,不愧是正直诚信的企业,同时也会在律己和敬畏消费者的立场中,收获持久的生命力。
当然,监管和制度的缺失,是企业有漏洞可钻、走在法律红线边缘的直接原因。而企业良知的缺失和对消费者缺乏敬畏之心,是造成不良市场事件的内因。在我国市场环境还在逐步完善和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曲折”和“犯错”事件,似乎不可避免的。
“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市场在探索中会日臻完善,未来有竞争力的常青树企业一定是具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的。而那些滞留在时代洪流中的,企图以巨额广告宣传来代替产品匠心打磨的,以蛊惑人心来代替敬畏消费者的,这样的企业也一定会被折戟沉沙、淘汰出局。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