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深圳零售面临三大难题 超3成一周损失过千万
过去一周(3月14-20日),深圳疫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全市范围被迫按下“暂停键”,各项经济活动受到一定影响,零售连锁行业首当其冲,面临暂停经营、保障供应等多重压力。
为准确、详细了解深圳零售连锁企业在当前疫情形势下的经营影响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需求,更加客观地为政府部门提供行业情况和政策建议参考,帮助行业渡过难关,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专项开展了“关于疫情暂停一周期间深圳零售连锁企业经营影响情况”的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超市、百货、购物中心、便利店、连锁药店、连锁餐饮、供应链等多类业态企业近百家,通过数据分析、情况梳理最终形成此调研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深圳按下一周“暂停键”零售连锁行业面临三大难题
疫情暂停一周期间(3月14-20日),深圳零售连锁企业在经营方面主要面临三方面压力:一是大面积闭店,造成营收损失;二是持续承担租金、人力、商品损耗等经营的成本费用;三是对于超市、农产品供应链等保供应企业来说,还额外增加了为保障供应付出的人工、耗材、物流等费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超三成企业一周营收损失过千万,最高超过1亿元
疫情暂停一周期间(3月14-20日),有超过三成(33.8%)的调研企业在营收损失超过1000万元,最高损失超过1亿元。同时,企业所承担的人力、租金等成本费用,占企业损失营收的比例平均达35.8%。
(二)疫情一周平均关店86.6个,22.86%的本土企业完全停转
疫情暂停一周期间(3月14-20日),调研的近百家企业平均关闭的门店数为86.6个,其中有22.86%的本土企业表示,这一周内关闭了所有的门店,处于完全停止运营状态。
(三)保供应企业坚守抗疫一线,增加费用支出平均超百万元
疫情暂停一周期间(3月14-20日),11家保供企业数据显示,疫情一周期间保供应的企业在人工、运输、损耗等方面的费用平均比平时增加93.8万元;增加的防疫人力、物资支出平均为47.6万元。
2022年以来,深圳零售连锁企业经营情况
(一)整体:超八成企业销售客流下降,线上销售有所增长
同时,协会还对企业自2022年以来近三个月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分别有83.8%和82.5%的企业表示其销售和客流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销售同比降幅超过15%的企业比例达68.9%,客流同比降幅超过15%的企业比例达67.6%。2022年第一季度,深圳零售连锁企业经营压力相比2021年更加严峻和困难。
图1 所有调研企业2022年以来销售与客流同比去年同期变化情况
同时,有近九成(89.2%)的调研企业已具备线上销售能力。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以来,企业线上销售情况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5.8%,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8.6%。
(二)百货、购物中心退租形势严峻,销售客流均不如去年
调研显示,所有百货、购物中心自2022年以来,销售与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超过八成(81.8%)的百货、购物中心企业表示,其销售和客流同比去年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5%。
图2 百货、购物中心业态2022年以来销售与客流同比去年同期变化情况
目前百货、购物中心的平均入驻率为87.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百货、购物中心均表示,2022年以来持续出现品牌商铺因难以为继提出退租的现象;调研企业的品牌商铺退租数量平均达24.4家,退租率平均为11.9%;其中,退租率最高的企业达到28%。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百货、购物中心退租形势严峻,甚至已有部分品牌商铺因经营亏损直接关停,无法按时支付租金。
从入驻率与退租率的分布看,两极化现象明显,拥有品牌、规模、位置优势的大型百货和购物中心入驻率较高,基本达95%以上,而退租率较低,基本在5%以下。相对而言,社区型、规模较小的商场入驻率低、退租率高、招商困难,中小型百货和购物中心在当前形势下显得更加举步维艰,生存困难。
(三)超九成品牌企业整体销售下滑,线上销售未见增长
调研显示,2022年以来,超过九成(95%)的品牌企业整体销售同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超过七成(73.7%)的品牌企业表示其销售和客流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5%。线上销售方面,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0.21%);目前,品牌企业的线上销售占整体销售比例平均为19.4%。
图3 品牌企业2022年以来销售与客流同比去年同期变化情况
(四)超市销售降幅低于其他业态,线上销售同比增长20%
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以来,超过85%的超市整体销售同比去年有所下降,但降幅均未超过30%,情况稍好于其他业态;近三成(28.6%)的超市企业表示,销售和客流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5%。线上销售方面,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0%,目前,超市企业的线上销售占整体销售比例平均为17.9%。
企业困难:深圳零售企业经营压力超2020年
(一)众多中小企业处于生死边缘,长期居家抑制消费需求
疫情反复,消费活动基本停滞,零售连锁企业反映目前经营压力甚至超过2020年。一是,经过前两年疫情反复,许多企业原有积累不断被消耗,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没有营收的情况下,因现金流紧张、库存积压、成本费用高企等方面的压力,已难以为继;二是,居民长时间居家抗疫,工作、生活等方面亦受到影响,特别是收入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消费信心、消费意愿减弱并恢复缓慢,对于市场复苏形成一定阻力,这也是令企业担忧的重要因素。三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无所适从,信心不足,尽量收缩经营,从而加速了经济循环的收缩。
(二)企业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高企,业态间商业矛盾加剧
疫情冲击带来的客流和销售下降,以及经济短暂停摆造成的营收损失,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从而加剧供给与合作业态企业之间的矛盾。品牌企业急需减免租金来维持生存,百货、购物中心亦面临租金回收难、招商难、退租率高、空置率高等压力,部分统一租赁的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也同时存在自身租金减免问题,企业陷入租赁关系的博弈窘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和焦虑的根本在于尽快恢复经营和销售,其关键在于客流。
(三)员工隔离导致企业人手紧缺,企业保供应人员成本高
员工隔离是企业面临的另一难题,对企业线上销售和保供应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企业虽可通过线上销售,但仍需大量人力进行打包、配送等相关工作,员工隔离使得企业人手不足,效率下降,对线上销售影响较大,有超市企业表示,疫情期间员工隔离率高达25%,人员短缺非常严重。另一方面,对于超市等保供应企业,在全市保供应期间,为避免员工往返隔离,需额外为员工提供食宿、交通、物资等方面保障,导致成本大幅上涨。
政策建议:租金减免是最多企业反馈的政策诉求
目前,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经营造成的营收损失,以及随之带来的成本、资金等方面压力。关于企业反馈的政策诉求,调研显示,最多零售企业希望减免租金,占比高达67.6%;其次是人员补贴,占比达59.5%;再次是减税减费(44.6%)、贷款补贴(24.3%)、物资补贴(18.9%)和物流配送(13.5%)。具体情况如下:
解决企业困难的根本,在于尽快恢复正常经营,促进客流和销售回暖,应首要在符合精准防疫的条件下,尽量加快企业经营和消费信心恢复,让市场正常化运转。在此基础上,建议从两方面着手,缓解近忧与远虑:
(一)出台针对零售连锁行业的普惠性补贴政策,帮助企业渡过当下难关。建议更多市区相关部门根据零售企业最为迫切的租金减免、人员补贴、减税降费、贷款补贴等主要诉求出台扶持政策,并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尽量简化申报流程,加速政策的实施落地,让更多的企业能早日获得政府支持,提振企业信心。同时,建议进一步优化市场供应管控制度,营造更加宽松、良好的消费营商环境,加快市场正常化运转。
(二)鼓励支持开展促消费活动,稳步提振市场消费信心。疫情控制后,建议在市区商务及市监、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方面,鼓励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筹备促消费活动、全民参与的体验活动,并在符合精准防疫要求前提下,适度放宽外摆限制,对户外活动给予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建议通过精准、叠加派发消费代金券或消费补贴的方式,多方合力刺激消费回暖,尤其是对封管时间较长的区域,在解封后加大对该区域消费券的派发金额和数量,做好宣传和精准引流工作,稳步提振市场消费信心。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