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72小时-百联股份志愿者支援紧急医疗物资转运手记
6:00 抢菜
7:00 做早餐
8:00 下楼做核酸
9:00 工作晨会/小区支援服务/孩子网课
10:00 团购收货/查新团/互换互助物资
11:00 做午饭及用餐
…… 家庭生活X单位工作X社区志愿服务
21:00 复盘一天工作,甚至开会至凌晨
……
这或许是4月以来魔都“上班族”封控居家24小时的日常。
但经常会有意外的插曲。。。
“集团旗下第一医药负责供应上海全市的抗原试剂,现在仓库人手严重短缺,物资急待分拣,需紧急征集公司各部门各门店男性志愿者。”
4月7日,百联股份在公司志愿者微信群中发布了一则公告。30分钟内即收到了来自不同岗位128名志愿者的“接龙”,其中超过一半是党员干部,最高年龄59岁,还有7名女性主动请缨。
公司党委根据工作需要紧急集结组队, 连续三天四班次42人到岗支援,人均奋战16小时,日人均装卸400箱。
这一小股力量的72小时,只是守“沪”洪流中的一滴水;对于经历的每个人,却值得回味。
“八仙过海”式的出入大法
由于浦东浦西所属各区、街道疫情和封控情势的差异,第一医药为志愿者开具的证明在每个小区遇到了不同的“待遇”:评估后获准放行的有,但很多都遭到了拒绝。第二天一早能出来的志愿者不是据理力争,就是软磨硬泡,反复多次最终得到了小区管理者的理解;同时签署保证书,回家前核酸试剂阴性也是“前置必要条件”。
封控期间的交通情况使志愿者必须自行前往位于桃浦的仓库。广义的“自驾”最终不但包括私家车,还包括了自行车和“小电驴”;奔袭的途中,会遇到交警“大白”检查核酸和当天的志愿证明。当第一班次7:30“会师”在华联路18号大门口时,各自的脸上都有着不同机遇后的兴奋。
归来的经历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志愿者凭试剂盒的阴性报告顺利回家,但也有人误了小区的核酸检测,辗转至别处进行补测后,才进小区。
“三高”特质的扬长避短
此次志愿者中百联股份的部室负责人和店总占了一半多,年龄高、学位高、职位高的特点,在每班次动辄两千箱的物资转运中,初始阶段是比较吃力的。他们和同样在现场的第一医药领导班子迅速沟通,了解整体工作部署后,边分组摸索,边和搬运工人、叉车司机、集卡司机交流,边学习掌握搬运和堆码技巧。
本次任务的难点在于来自外区的集卡内成箱物资必须搬运至负责市内分流的另一集卡内,由于叉车驾驶员短缺,大部分需要车到车的人工搬运;而市内医疗检测和防护用品需求猛增,导致仓库原有工作人员昼夜奋战仍严重不足。
第一天的召集人,战略品牌部总监刘赟飞介绍说,他们与接驳司机协调,尽量缩短转运车辆之间的距离,有时能做到两车的集装箱门对门;同时按照每一排货箱的码放情况,平移至空箱最里端;把以70后和80后为主的组员根据体力不同,安排在装卸、传递、码放、计数的不同环节,很快搬运越来越流畅,效率连集卡司机都“挑大拇指“。
每班次的召集人都会在交接的时候,将经验和技巧传递给后来者,使整体搬运流程不断优化提升,同时有效避免过劳和外伤。
“三光”景致的坚持不懈
每天的志愿者都是迎着晨光,在7:30之前集结到位。
上午温度不断升高,到中午时分日光当头,在没有荫凉和遮挡的库房场地和集装箱内,温度已超过30摄氏度。志愿者的衣服已浸满汗水,口罩浸湿不得不更换,防护面罩更是“云山雾罩“。第二班召集人,第一百货总经理赵维刚不断叮嘱大家不要放松防护,并安排轮换的短暂休息恢复体能,保持搬运工作不断档。
由于仓库场地限制,不少集卡的对接转运在场外进行,随着夜幕降临,缺乏照明的现场只能靠有限的手电和志愿者的手机照明。夜光下,大家互相提醒,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完成任务。回家时看看表,经常已经到了第二天。
“动态平衡“下的坚守奉献
转运现场热火朝天,来自不同单位的志愿者之间互学互助,还互相“投食“。第三组召集人,百联南桥总经理叶旭感叹道:每个人平和乐观的后面,都是在家里家务、社区防疫、工作岗位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动态“的平衡中是坚守,更是奉献。
战略品牌部的刘赟飞,报名志愿者的当天晚上,父亲就因脑溢血进了急救室,幸好抢救及时。他觉得作为公司第一班突击队的召集人,不能临阵却步,看到老父病情稳定,隔天仍踏着晨曦赶赴一线。
又一城的江雯玉是唯一一名女性志愿者,从家里抢菜团购督促女儿网课,安排门店留守人员防疫消杀,到第一医药现场的搬运和统计,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56岁的总部员工居子祥坚持在最艰苦的集卡内堆放物资,全程”不服老“。
青浦东方店总经理戴建华在手臂扭伤的情况下,短暂休息后依然坚持到深夜才离开。。。
72小时的紧急驰援只是开始,一波又一波的百联股份的志愿者,正迎着日出、伴着月光,奋战在防控保供一线。百联加油!上海加油!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