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上海抗疫却遭吐槽,京东经历了什么?
出品/联商专栏
作者/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老刀
上海疫情牵动人心,“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京东这次本想大干一场,全力支持上海抗疫的物资供应,没想到,送货日期一延再延, 从原定的“4月12日配送”改为“24日配送”……
许多上海市民反映,在京东商城购买的食品、生活用品出现延期配送的情况。一时间,京东遭遇口诛笔伐,被网友骂成狗,说实话,挺冤。
1、京东这次为什么“拉胯”了?
据报道,上海和昆山有100多个京东物流的仓库,可以支持上海抗疫所需物资,但目前只有一部分放开运营。当地政府在加班加点调度积极协助,以疏通部分环节的梗阻,尽快恢复调拨物资跨区运输。
“比如,尽管江苏昆山有个大仓库,但从昆山入沪的公路通行证很紧张,能运进上海的货品数量其实有限。在人力方面,目前能走出社区送货的快递员数量不及平时的1/3。”
京东对形势预估不足,过于乐观,导致上海人民不满意。其实主要都是客观原因,不能怪人家京东不努力不用心,至少徐雷所言的“京东,不负每一份热爱。”倒是真心话。
客观原因有三:
第一,交通不畅通。比如从昆山到上海需要通行证,这即使对京东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也不好搞。另外,鉴于上海的防疫态势,市内的交通运输显然也不可能是完全畅通的。
第二,人员没法到岗,因为他们的站点可能也被封了。“昨天我们配送站总算解封了,我一直住在站里马上就能出勤送货,希望其他配送站也能早日全面复工。”4月12日,上海杨浦区一家刚刚恢复营业的京东物流配送站一位快递员表示。
第三,人手不足。据界面新闻报道,原本站点总共有16人,但目前只有4人回到岗位。尽管公司一直在统计能够返工的名单,但是由于各个小区对快递员返工的标准都不相同,并非所有快递员都能返工。
“我这边返工是需要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行程码显示绿色,每天做抗原检测。出来了之后就不能回小区了,只能住在站点里。”
可见,复杂的防疫形势造成了很多工作上的不顺利,人员没法到位,即使到了站点、仓库等等也不一定被解封。
有网友抱怨京东说,没本事搞定就不要答应,收了钱就要做到,做不到不要收钱。逻辑是这么个逻辑,但对京东来说,可能也的确有些误判了形势。
4月13日,贾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在其个人公众平台发文称:
关于京东配送一拖再拖的基本原因,我们运用常识想一下就应明白:这时企业加入供应链,抗疫救急,既是以他们多年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运力、相关的技术支撑能力、物流保障能力,来体现尽社会责任,也是以他们的上述能力来做生意,更好形成自身的市场份额与信誉,只要消费者能自愿下单,他们怎么会不积极及时送货?怎么可能有什么拖延的动机呢?近期对拖延的不满,吐槽应吐到哪儿?打板子该打谁的屁股?恐怕也就只是常识判断的问题吧?!我的建议:政府管理部门为京东这样当下挺身而出的企业,迅急开通绿色通道。
2、京东救灾向来还是比较给力的
汶川地震后,刘强东曾经说过一段很让人动情的话,他说,在亲自带队第一个到达汶川地震灾区之后,回来曾定下一个原则,当我们国家、社会发生任何灾难的时候,京东就近仓储的负责人有权力,而且必须把库房里所有需要的货物全部捐给灾区。
“过去十年,在我们国家发生八九次灾难的时候,京东的救援物资永远是第一个到达灾区的,我希望京东能为国家、社会和这个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之际,京东率先向社会发出保障供应不涨价的坚定承诺,第一时间向湖北及武汉地区捐赠急需的医疗物资。即使在疫情最严重期间,京东各大物流点也未曾停止运营。那一年,很多网友多夸京东物流,没有拉胯,没有掉链子。
2020年9月,京东集团党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暴雨。京东的反应也很快,从距离最近的郑州亚一智能仓库紧急调拨大批铁锨、救生衣、雨衣、胶鞋等防汛物资以及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生活物资。
去年12月下旬,西安疫情防控升级。京东也紧急调拨大批物资及时支援。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次一不小心让上海人民失望,估计京东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过,据报道,京东物流内部已发出紧急通知,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给出较大激励政策招募快递员本周之内前往上海增援。
另一方面在上海本地通过众包快递的方式召集超过2500多人加入终端配送;此外,还调动整个华东地区的仓储能力来代替上海和昆山的仓储能力,尽全力保障上海民生。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