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巨头“围猎”餐饮:有人要当颠覆者,有人只想“割韭菜”

来源: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2022-06-01 07:51

各路巨头都对餐饮业“虎视眈眈”。

前脚中国前首富万达开奶茶店,后脚新首富农夫山泉入局卖预制菜。

还有更多各行各业的大佬们纷纷跨界花样“搅局”。

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大佬来了;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大佬也来了;便利蜂、思念、娃哈哈等食品零售巨头也不甘落后;就连邮政、高铁、地铁、中石化等“国家队”都来了。

然而,它们入局的姿势不一样,野心也不一样:有人是“颠覆者”,试图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创造一个餐饮新世界;有人是“抢食者”,凭借着自己的点位、资本等优势来分羹;也有人是“收割者”,想在餐饮业割一波“韭菜”……

众生万象,千姿百态。

颠覆者:

携“新技术”入局,企图创造餐饮“新世界”

有些巨头跨界餐饮“理想"比较宏大,它们是为了颠覆餐饮业而来的。

开机器人餐厅的房地产大佬碧桂园就是代表。

早在2019年5月,碧桂园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千玺集团,希望以机器人为切入点,提供餐饮业服务升级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集开发、生产、运营、供应链体系于一体的智慧餐饮集团。

它成立不到一年就投入超过3亿元,于2020年6月22日,在广东开出了首家机器人餐厅综合体——Foodom机器人中餐厅!

这家餐厅含中餐、快餐、火锅三种业态,面积近2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超600人就餐。

餐厅内没有厨师、也没有服务员,从迎宾、烹饪到送餐,基本全由机器人干,一共有40多个机器人“上岗”!而且机器人还是全能型的,炒菜、煲仔饭、做小吃、冰淇淋、调酒,什么都会做,全都现制现售。

目前,千玺集团1000余台各类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已在全国27个省市的景区、医院、交通枢纽等多样化场景中遍地开花。

虽然当下餐厅更多的还是人机协同操作,而且机器人还存在着投入高、市场教育不成熟等问题。

但“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也正在慢慢渗入餐饮业,碧桂园的全流程自动化的机器人餐厅,无疑给餐饮业迈向智能化时代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碧桂园这种“技术流”,还有“模式流”的互联网大佬们也想来改变餐饮业。

比如阿里巴巴,先是在五年前开出“四不像”的盒马鲜生,探索“商超+餐饮”模式;后又开出10平早餐店,采用“档口制作、顾客手机点单、自助柜取餐”的模式,试图重塑传统早餐业。

这些大佬跨界,成不成另说,但是它们都希望用新技术、新模式来颠覆餐饮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餐饮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抢食者:

凭靠渠道优势,用细分场景分一杯羹

颠覆者还是占少数,大部分巨头跨界是想来餐饮业分一块蛋糕。

这两年内纷纷下场做餐饮的“国家队”就属于这类,它们尝试用自身独有的场景和渠道优势,来餐饮业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去年7月6日,中石化宣布旗下3万家加油站都将引入餐饮业务,盯上了包子、馄饨、汉堡、炸鸡等各类中西式快餐,让加油站餐饮这一消费场景正在慢慢“觉醒”;

紧接着,拥有400多个站点、每天有1000多万人次客流的北京地铁,在站内开出“便利餐厅”,从早点到主食再到小吃、饮品,覆盖顾客的一日三餐和下午茶,试图依托站内巨大的客流量,以及对上下班消费场景的聚焦,成为快餐市场新的搅局者;

北京地铁站内DELIGOGO便利餐厅

去年11月,中国铁路广州动车组餐饮公司推出的高铁奶茶也火爆出圈,日均销售3000杯,还常常卖断货,它尝试用高铁出行中的休闲场景来撬动新式茶饮千亿市场……

除此之外,同样拥有渠道优势的地产大佬万达和零售巨头便利蜂,打的同一个主意。

万达蓄谋5年开出独立奶茶品牌“万茶”,背靠万达影院独有的、排他性的渠道资源,紧跟年轻人看电影“左手奶茶、右手爆米花”的时尚潮流,让万达电影在“爆米花经济”之后,探求新的利润尖刀;

2000家店的便利蜂则开出茶饮品牌“不眠海”,用“便利”场景切入的,主打“物美价廉的茶饮产品+优势的铺位”优势,快速扩张,去年就已经在华南、华东和华北三地布局近500家店。

不胜枚举,这些“抢食者”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切一份餐饮蛋糕,这意味着,餐饮市场未来的消费场景会越来越细分。

探索者:

试水预制菜等餐饮新市场,寻找新增量

“抢食者”们主要是入局体量大的快餐、或者是热门的茶饮等成熟业态,这些品类都已经是存量市场,来分蛋糕免不了一场激战。

但还有一批跨界大佬是来“做蛋糕”的,它们盯上了的是餐饮的新市场,想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试水寻找新的增量,我们称之为“探索者”。

当下大热的预制菜赛道,就涌进了一批跨界的“探索者”大佬。

中国新首富“农夫山泉”实际控制人钟睒睒一手创办的“母亲”品牌,在2020年就推出了拌面、拌饭的浇头,微波和水加热均可,强势切入“懒人”市场、家庭餐桌。

今年,它又悄悄开卖四款“米饭+浇头”方便速食套餐,试图抢占预制菜市场,背后依仗的就是它强大的渠道能力。

还有百年老字号稻香村,也跨界餐饮,卖“稻香小饭盒”,推出6款套餐饭,中午热着卖,其他时间冷着卖,顾客回家微波炉复热即吃。

除了预制菜赛道,不少新玩家也纷纷试水复合的餐饮零售新模式。

成立了27年的知名熟食连锁品牌一手店,开了一家全新模式的融合店,一边卖哈尔滨红肠,一边卖日式吐司,还推出了好几款“熟食+烘焙+茶饮”的套餐,涵盖早餐、午餐、下午茶多个时间段,探索混搭新模式。

在疫情下,餐饮被倒逼改革,于是,一些新的机遇浮现出来,大佬跨界凭靠自己的渠道或者点位优势,瞄准了餐饮新的蓝海市场。

它们抱着“宁可试错,也绝不错过”的心态,在“无人区”疯狂探索,毕竟,万一跑通了,就找到了“新大陆”。

收割者:

用“快招”模式割韭菜,落得一地鸡毛

也有一些大佬跨界,被打上了“割韭菜”的标签。

饮料巨头娃哈哈和王老吉开的茶饮店,本有着产品和品牌高知名度优势,应该能大展拳脚,但它们并没有做起来,这几年还陷入“快招”疑云,“加盟商维权”风波不断。

王老吉在2017年推出“1828王老吉”线下茶饮品牌,2019年,就宣布未来3-5年将门店规模扩展到3000-5000家,创业者们闻名气而来纷纷加盟。

但不少加盟商经营几个月便发现,“1828王老吉”不仅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招商等问题,而且运营方面的能力也并不“专业”,这导致加盟商亏损金额不断扩大,为此不少加盟商走上了维权之路。

“计划10年内在全国布局1万家门店”的娃哈哈奶茶,加盟商在去年自发组建了一个400多人的维权群,多名加盟商在该微信群内指出“娃哈哈在还没有直营店的情况下却直接开放加盟、虚假招商,不履行招商承诺,导致加盟商持续亏损”等多项问题。

当时它在全国有300多家门店,被加盟商曝出200多家都想歇业、转让。

不难发现,这二者的经历有些相似,一开始就喊出要开成千上万家店的“口号”,然后授权给快招公司做加盟,用品牌名气圈住一大波加盟商,全国快速扩张。但品牌缺乏独有的竞争力,单店模型或许也没摸索成熟,在管理和运营更跟不上,这在本就厮杀惨烈的茶饮市场生存艰难。

最终,这些跨界而来的饮料巨头,不得不宣布和快招公司划清界限,但官司依然缠身,主品牌的美誉度和口碑受伤颇深,落得一地鸡毛。

借势者:

跟风餐饮热门品类,给自身品牌“引流”

还有些巨头跨界跟风做餐饮,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是为了“借势”高频的餐饮品类,给自身低频的产品引流,吸引更多年轻人。

知名运动鞋品牌李宁卖咖啡,玩的就是这套。

不久前,“李宁正式卖咖啡,一铺开就是7000家店”的消息把不少咖啡品牌吓一跳,以为又来了一个抢生意的。

然而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李宁卖咖啡并不是要靠“卖咖啡”赚多少钱,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线下门店引流,通过咖啡来带动顾客来实体门店消费;另一方面是增强用户粘性和用户体验,让顾客与门店有更多的互动关联,让线下同线上体验有实质的区别与不同。

同仁堂开咖啡馆也是为了流量跨界,从它的门店布局就能看出来,卖咖啡只是一个引子,实则是为理疗区和诊疗区引流。

很多奢侈品牌喜欢开餐厅,也是异曲同工。

此前,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段子:去奔驰4S店品美酒,去Chanel吃甜品,在Burberry喝咖啡。

这些奢侈品品牌跨界开餐厅、咖啡厅、甜点店等,更多是为了打破奢侈品冷漠的外壳,是奢侈品牌接触消费者、聚拢人气、售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让品牌更贴近目标消费者,提高进店频次和服务体验。

但未来,这些餐饮店或将成为品牌的另类线下体验门店,还可能与智能终端相结合促进品牌销售,引领商业模式变革。

小结:

各路大佬纷纷跨界餐饮,它们都试图用自身资源来搅局餐饮市场,有品牌的用品牌、有渠道的用渠道、有资本的用资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想在餐饮业大展拳脚。

于是,有餐饮人戏称:卖房的、卖水的、卖鞋的、送快递的、开药店的等通通都想来分羹餐饮,餐饮可太难做了。

但餐饮这个古老的行业,一边用自己的法则,不留情面地淘汰了一批人;一边也正是在这种融合碰撞中,紧跟时代前进。

本文为联商网经职业餐饮网授权转载,版权归职业餐饮网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