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看懂AR后,我觉得应该夸夸罗永浩

来源: 亿欧网 王鹏 2022-06-20 12:38

罗永浩又双叒叕创业了,这一次“行业冥灯”照向的是AR赛道。

6月13日,罗永浩发文告别社交平台,并说明了接下来的去向:“‘真还传’接近尾声,我也要再次创业去了。这一次的创业,是一家AR科技公司。”至于选择AR的原因,罗永浩表示,自己和合伙人相信AR才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

亿欧之前在《别等苹果AR眼镜了,国产的不香吗?》一文中提过,相比于VR,更注重虚拟和现实交互、能广泛应用在移动场景的AR才是消费市场的一匹黑马。尽管目前AR主要还是面向B端,但随着技术和生态的成熟,AR终将会在C端市场成长为一条千亿规模的赛道。

面对巨大的蛋糕,罗永浩显示有备而来。根据他的创业蓝图,未来3-5年,罗永浩和合伙人将带领成百上千人的团队,抢先一步做出有代表性的AR硬件和操作系统,争夺下一代计算平台行业龙头的宝座。

然而,有备并不一定能无患。前景广阔的AR赛道上,目前还弥漫着太多迷雾,让所有创业者不得不如履薄冰。罗永浩也坦言,要实现梦想恐怕将会“九死一生”,因此他还准备了B计划、C计划。

可以肯定是,无论罗永浩的创业之旅成败与否,都将给国内AR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选择:下一代计算平台

罗永浩再创业之所以选择AR,是因为他相信AR才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VR、AR、MR、XR……许多人对于这些新的科技概念还比较陌生。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视频、3D模型等虚拟信息给人以环境沉浸感的技术。与之孪生的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则可以进一步把这些虚拟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上。

VR硬件目前正在从科技潮玩落地为日常的消费电子产品,电商平台上,支持社交、观影和游戏等娱乐功能的VR头显和一体机已经屡见不鲜。

AR硬件虽然没有在消费市场普及,但得益于一些开发者工具,许多AR应用早已通过手机连接我们的生活,比如社交软件上的AR识别、AR滤镜等功能。

对VR和AR有一定认知后,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和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就比较好理解了,前者可以说是VR和AR的集合体,而后者则是VR、AR、MR三种技术的统称。

在罗永浩眼里,“下一代计算平台”这一称号,必须有十亿级别的销量作为支撑。不过,由于技术和生态尚不成熟,目前整个AR硬件的市场规模尚处于萌芽期,反而是VR硬件,已经进入放量阶段,红利期近在眼前。

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VR/AR终端硬件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终端硬件出货量达1095万台,而AR终端硬件出货量仅有28万台。

为什么没有选择当下火热的VR赛道?罗永浩受访时表示:“ VR的本质更像是游戏主机,就算多了些社交属性,一年卖到一两亿部应该也就到头了。”

从技术上来讲,VR的确更加贴合游戏主机的概念,因为它是直接向用户显示虚拟信息,提供封闭且完全沉浸式的体验,强调用户和虚拟世界的实时交互,通常也都是在室内场景使用。

反观AR技术,则是把虚拟信息层叠在真实场景上,塑造的是增强现实体验,更加注重基于现实世界的实时交互,能够广泛应用于移动场景。

与生俱来的不同,注定了AR在消费市场的潜力远比VR要大。罗永浩表示,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已经是科技界的共识。

根据亿欧智库在《2021中国VR/AR产业研究报告》中的测算,2020-2025年,中国AR终端硬件出货量将保持103.4%的年均复合增速,远高于VR设备。预计到2025年,中国AR终端硬件出货量将达2088万台。与此同时,国内AR终端硬件的市场规模也将水涨船高,达到1253亿元。

图源:亿欧智库

机会:时间和资源

进军AR行业,罗永浩又将和心心念念的“子公司”苹果狭路相逢。

苹果正在研发AR设备是科技圈人尽皆知的“秘密”,尽管迟迟不见新品踪迹,相关情报已不胫而走。当下,整个消费市场都缺乏一款令人称心如意的AR眼镜,因此所有人都对苹果公司“一鸽再鸽”的产品翘首以盼。

最新消息显示,苹果的AR/MR头显预计将在2023年正式面世,而另一款更加轻薄化的AR眼镜,将会在2024年底发布。

不过在罗永浩看来,苹果公司虽然会在硬件或者技术方面做出全世界都望尘莫及的一些指标,但其产品创新能力已经大不如前。

当前布局AR的海外巨头不止苹果一家,谷歌、微软等知名科技公司也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其中,谷歌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第一款AR眼镜,其第二代产品也在今年5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得到展示;而微软分别在2015年和2019年上线了两代HoloLens AR/MR头显。

国内传统手机厂商也对这一新的硬件赛道虎视眈眈,包括华米OV在内的手机大厂,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家的产品,诸多专利和概念产品已经先行,同时也有量产产品上市开售,比如OPPO于去年底发布的单目式AR眼镜。

国内的AR初创企业也不能小觑,不少硬件厂商已经在B端市场初具规模,同时正在强化C端市场影响力。就在上个月,雷鸟创新、影目科技、Rokid和Nreal等AR新势力都有新品上市发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司最近两年都得了资本的强力输血,由投资线索顺藤摸瓜,可以看到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已经通过另一种方式入场,为其日后拓展AR生态做好准备。

由于VR和AR硬件在显示、计算和交互方面有许多底层共性技术,因而VR领域的诸多企业也是AR创业者潜在的竞争对手,它们很有可能会在时机成熟后挤入赛道。

以VR巨擘Meta为例,在拥有全球销量第一的VR硬件品牌Oculus的前提下,Meta也已经将AR眼镜提上日程。根据外媒报道,Meta计划在未来6年内推出至少4个不同版本的AR眼镜,第一代产品将会在2024年之前推出。

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目前颇具市场影响力的Pico、爱奇艺、大鹏等VR硬件厂商,将来大概率也会摇身一变成为AR跑道的参赛选手。

面对四郊多垒的行业格局,罗永浩分析自己的机会在于时间窗口和团队资源。

比上是抢占先机。根据罗永浩的推测,AR的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要3-5年,目前科技巨头和手机大厂,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都没有倾尽全力做AR,并且短期内不会入局,可能要到临近时间点的1-2年才会发起冲锋。

比下则是拼团队资源。罗永浩表示,AR巨大的软硬件工程量,至少需要几百上千人团队规模开发三五年以上,才能做出消费级产品,而目前全球范围的AR创业公司几乎都是一两百人的团队。

“成事久、资源好的科技巨头普遍都没有太多创新能力,富于创新力的优秀小团队又普遍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做成工程量巨大的事情。所以我们这种创新能力强,综合资源又比多数同一领域创业公司好几个级别的团队,会有比较大的机会。”罗永浩受访时如是总结。

计划:硬件+OS

和坚果手机+Smartisan OS一样,罗永浩的AR创业计划,依然从硬件和操作系统(OS)两个部分来入手。

硬件产品方面,罗永浩目前还没有公开具体想法的打算。不过他表示,目前整个行业的硬件水准还没法大规模商业化成功,因而硬件团队的计划是在三五年内每年研发一款工程机,原则上不对外发售,仅限内部开发使用。

Wellsenn XR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8.2万台,同比增长39%。其中主力仍为微软、Realwear和爱普生等品牌面向B端的硬件,而Rokid、Nreal和OPPO等公司的消费级产品销量均只有几千台。

亿欧整理发现,目前市场上To B的AR眼镜在显示、计算等参数上已经能拿到及格分,但是并不能满足消费级别的功耗、发热、重量和续航等需求。而众多To C的产品,则是在硬件配置和性能做减法,以在消费级应用场景中提供舒适便捷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推出消费级AR硬件的厂商大部分都是初创企业。罗永浩表示,创业公司售卖产品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锤子科技当年也通过发布完成度较差的产品融来了第二轮的资金。然而,这一次再创业不会存在类似的需求和问题。

参考智能手机,AR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将会衍生出自己的生态。目前,大部分AR厂商都在根据开源的安卓系统来深度定制OS,而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选择了自研的道路。另外,华为开发的分布式鸿蒙系统,未来也将支持AR硬件。

在操作系统层面,罗永浩的目标是在下一代计算平台上塑造类似安卓手机系统的影响力。罗永浩对于软件团队的安排,就是在未来几年内完成消费级AR产品所需的全部内建软件,以及重构大量底层设计的操作系统。在他看来,这将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罗永浩认为,手机时代的Smartisan OS由于起步晚,只能是在成熟的安卓系统上添砖加瓦,而且很容易就被抄袭。到了AR时代,大家都是在新的白纸上作画,所以完成巨大的代码量,本身就是一种护城河。

“我们想在AR时代抢先做出一个像2007年的iPhone+iOS一样的东西,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一样的公司。”罗永浩受访时这样说。

不过,罗永浩对实现这一目标并没有足够的自信,甚至还以“九死一生”形容未来,因为实现这一目标拼的不只是产品,还有公司资源。如果A计划不成功,未来他也会考虑被大厂收购的B计划,或是放弃OS只当硬件厂商的C计划。

AR赛道的竞速没有公平可言,创业团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而科技巨头旗下部门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赛跑,即便是起步慢了,也有很大概率依托强大的技术底蕴完成逆袭。

从目前的技术格局看,诸多海外科技巨头的专利实力已经全面领先国内。根据日经新闻的最新报道,在全球AR/VR相关技术专利格局当中,微软的专利竞争力位居第一,Magic Leap、索尼、苹果、Meta、谷歌则紧随其后。

对于一切要从零开始的罗永浩而言,AR创业的技术积累可谓任重而道远,也注定要烧钱无数。在选择不对外发售消费级硬件的条件下,除了融资,罗永浩还预备好了两个资金渠道。

罗永浩表示,一方面,AR软件和VR软件有较高的代码复用率,因此未来会将开发的部分AR软件和应用率先移植到VR平台上来盈利;另一方面,特定用途的垂直类AR设备技术目前相对成熟,完全有可能在2-3年内实现商业化,这个过程也会带来收入。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话题度很高的人物,罗永浩选择AR赛道再创业,在科技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不过包括他自己在内,大家对于这件事的结果都没有信心,其“行业冥灯”的称号屡屡被提及。

但有消息称,罗永浩目前已经成功找到了投资人,而VC看好的正是他屡战屡败的经验。

罗永浩在采访中也谈到,AR是其“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入后半辈子去做"的一个方向。所以即便前途未卜,他还是选择毅然前进。这让人想到屈原在《离骚》里的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罗永浩的故事,同样也是AR赛道创业者的一个缩影。在巨头抢滩、大厂环伺的背景下,以罗永浩为代表的初创公司的入局,将为整个AR市场注入更多活力。而众多创业者的勇气、决心和革命精神,正是AR行业崛起的核心动力。

本文为联商网经亿欧网授权转载,版权归亿欧网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