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万多买辆自行车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对速度的崇拜、一种轻盈的存在、对存在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庆祝。”
Paul Smethurst 曾在其自行车文化史著作《自行车:迈向全球历史》中这样描述。
豆友1016952对《山地自行车之旅》的影评
日常挤在地铁里的我也崇拜速度、轻盈、渴望自由,简而言之,本打工人也想拥有一辆自行车,让我能在拥堵的早高峰车流中低空飞翔、彻底脱离小黄小绿车数量不足的厄运、拥有说走就走的骑行旅行......
不过,如上幻想成真的代价可能是:几千到几万元+长达几个月的等待。
去年开始骑行的桃儿为了订到喜欢的“小布”(自行车品牌 BROMPTON 的昵称),准备了约17000元还等了几个月。
同事佳音今年想要换一辆自行车通勤,在同事给她推荐了几个2000元-3000元的款后,她却被自行车行的老板告知——没货。
所以,这些自行车到底贵在哪?它们跟共享单车相比有啥区别?
01
供不应求的自行车
万万没想到,在自行车大国里竟然买不到自行车。
桃儿感叹,最近一年想买自行车的人太多了,小布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她去年订车不容易,而最近身边朋友想要买到中意的颜色和车型,也要等上2、3个月才行。
而打算换车的佳音咨询店员了解到的缺库存原因是,现在禧玛诺的配件很紧缺、且生产自行车的很多厂家因疫情停工了一段时间。
同样想买自行车的佳音丈夫分析,入门级公路车的利润不大,所以商家不感兴趣,进的货也就少。
已经骑行15年的知乎用户@“自行车爱好者”认为,在自行车大幅涨价后还是一车难求,是因为受疫情影响,造车原材料供应链受阻,车厂空有订单,但没有材料造车。原本库存就不多的自行车即使在涨价后也挡不住大家的“绿色出行热情”。
据美国自行车经销商协会主席 Heather Mason 估计,全球自行车的需求量已经超过供应量,2023年自行车库存才能恢复正常。
《山地自行车之旅》
这两年自行车自带光环,竟然成了抢手货。
它可以是公共交通的替代品——挤地铁公交时人和人挨得太近,担心感染病毒。
可以是健身房、运动操场的替代品——健身房都关了,待在家运动又太闷了,不如出去骑骑车?上网课的孩子待家里太久没活动,要不抓出去骑车?
还可以是旅游的替代品——不方便跨省跨市旅游,只好踩着踏板换个方法探索城市咯。
也有人因油价太贵、厌倦堵车停车等缘由转向自行车。
佳音在2月时搬家搬去了北京二环的一个老小区。这个老小区停车不太方便,佳音就溜达到后海边,从一个老大爷手里收了一辆80年代的永久自行车,开始骑车上下班的生活。
这辆车并不贵,但她感觉比共享单车舒服太多,平常5、6公里的通勤距离骑下来轻轻松松,周末想载着女儿去周边逛逛也完全没问题。
不知不觉间,一家人的出行完全被自行车包了。六月初佳音才因为天气太热而久违地打了一次车,坐在车上的她总觉得烦躁和不习惯——“实在是太久没经历过堵车了!堵车要堵这么久的吗?”
《天竺鼠车车》堵车
自行车的粉丝变多,还在构成上有了点变化——更多女性开始购买自行车和骑行。
女子自行车零售商Velo Vixen 表示其2020营业额是 2019 年的两倍,而2021年又进一步增长了18%。英国交通部(DfT)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间,女性骑行数增加了56%,而男性只增加了12%。
英国女子自行车手Beryl Burton
有人认为是疫情期间街道车辆较少这一点为部分女性开始勇敢尝试骑自行车提供了契机。
那等路上车多起来了,是不是就有好多人又不敢骑了?
英国的自行车零售商 Rutland Cycling 为了防止“脱粉”并有效“涨粉”,和社区健身应用 Her Spirit 合作推出“从害怕到无所畏惧”计划。
这一仅面向女性的计划会在今年夏天进行,致力于让女骑手“掌握自行车圈内术语”,成为在自行车行侃侃而谈、自信按需挑选购买的社牛,不再害怕“自行车社交”。
了解和参与自行车活动,也会为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桃儿就是这样。加入“小布组织”的她已经记不清参与过多少次骑行活动,过年的时候她还和大家一起横跨东西城画了个老虎形状的骑行图。
“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我才学会骑车不久,那时候会担心自己会不会骑得慢拖大家后腿,但参加后就觉得很轻松愉快!路线并不难,人也很nice”
现在的她每周都会和骑车的朋友见面,一起来随叫随走的骑行。不过被她新安利入圈的朋友,就要为心仪的车等上一段时间才能一起玩了。
图受访者@桃儿提供
02
贵的就是好的?
对更贵自行车的需求,有时候真的是骑出来的。
佳音本来觉得从后海大爷那淘来的二手永久自行车已经很优秀了,强过共享单车百倍。但在一次较远的丰台骑车行后,隐隐作痛的膝盖让她觉得自己需要换辆更好的自行车。
桃儿也有类似的感受,她觉得偶尔五公里骑骑共享单车没什么,但长时间的话,骑小布实在是轻松轻盈太多。她也会尝试升级自己的自行车,现在的这辆小布被她换过轮胎、车龄、牙盘。她还盘算着想把车把从M把换成S把。
“这样姿势更适合战斗!”
《山地自行车之旅》
网站 bikinguniverse-everything about biking 认为,为选取合适的自行车,顾客需要在心底综合这些关乎舒适性和运动性需求的问题:
我需要一次性骑多远?
我需要骑多快?
我平时在骑行上要花多久?
骑行的地形如何?
我买自行车的预算是多少?
“自行车爱好者”则建议车友们在确定需求后对应需求选择自行车种类、了解该种类内部的分级,再选预算内的车型(他认为种类上首选“山地自行车”)。
图受访者@自行车爱好者提供
不过通常最需要纠结的是,“用性能换较低价格,还是增加预算保证性能?”。所以在挑选过程中,买车人的预算和性能预期也会变化。
例如,需要日常长时间骑行、场景多在城市的桃儿刚开始的买车预算是5000元。但她后面越看越觉得还是使用场景多一些好,才拓充预算买了小布。
小布也让她很满意,不仅可以折叠放进后备箱,还不限制她穿什么衣服搭配——“可以复古可以休闲也可以运动,不用非穿骑行服”。
只可惜现在这辆车还只在北京转悠,她希望之后能骑车去阿那亚和杭州。
总的来说,昂贵的自行车重量更轻、使用的部件(刹车、变速器、车架、轮组、牙盘等)质量更好。例如,BROMPTON 今年推出的新系列“ T 系列自行车”(价位在5000美元左右)就几乎采用全钛制成,这让折叠车的重量只有17磅。(约合7.7公斤,中级公路车平均重量在9KG左右)
最便宜的自行车车架通常会选择不锈钢,但是很重。稍贵一些的自行车车架会选择铝合金,兼顾重量和强度。(强度足以满足普通通勤)高级的公路车则会选碳纤维,轻盈又坚固。
“自行车爱好者”表示,越贵的自行车自然品质相对更好,但针对消费者来讲,越贵并不一定就好,需依用途而定。也就是说,通常自行车越贵,制造商的利润也越大。加预算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件边际效益递减的事。
买菜接娃、上下班通勤、大马路上随便踩踩......通常2000以下的产品足够使用。
要是追求刺激酷爱山地林地,热衷于翻山越岭......那2000-4000的产品比较适合不玩太多技术、没有太大胆量挑战的玩家。
《山地自行车之旅》
百千万的价格的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大概是这样:
“几百块的自行车(新车)能骑,谈不上有什么骑行体验。1000左右的自行车(新车)也只是局限于能骑的范畴。但切记!1000以内的自行车(新车)只能作为通勤使用,不能‘玩儿’,谈不上稳定可靠和质量保障。
我在学生时代也骑过几百块的自行车,骑着周游城市、欣赏乡镇风景、上下课通勤……但不得不说,质量确实不尽人意”
“像千元级山地车,整车的价格还不够买一万元山地车的车把。一万元自行车无论是在车辆配置、整车性能、单个零件的配置来讲,完完全全碾压千元车。”(正所谓“1千的自行车和1万自行车之间的差距,远大于1万自行车和3万自行车的差距。”)
根据“自行车爱好者”的统计,平时想入坑的人向他询问的车型大致占比为:2000~5000价位公路车(35%);2000左右山地车(35%);1000~2000价位山地车(15%);2000~3000价位山地车(20%);1000以内山地车(20%);10000元内电助力自行车(5%);其它(5%)。
在所需性能外,为自行车消费的“玩家心态”也很常见。佳音丈夫订的自行车还没到,就琢磨着要换轮胎了。而桃儿身边也有在车后面装车宠的朋友。
“一起骑车的朋友太熟啦!这样的风格化改装后,看一眼你就知道那辆车是谁的。”
03
试不试呢?
那花几千甚至上万去入门自行车运动,值得一试吗?
被居家闷坏了又想锻炼身体的,自行车的确是个实惠的选择。如今健身房最热门的课程,自行车课应该算一个。
自行车运动可以是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混合体,在室内自行车课上,锻炼者还可以在热烈的音乐氛围中消灭无聊。
户外自行车运动的好处对大城市里的久坐不动、地下通勤打工人尤其明显。
2017年发表于 BMJ open 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骑自行车通勤的人的压力风险明显低于以其他方式通勤的人。
而NASM 认证的私人教练 Natalie Qayed 认为,在自行车座上以正确的姿势维持平衡,可以帮助运动者纠正工作时因长时间久坐造成的不良坐姿。
《不想去公司》
但选购自行车和骑自行车因人而异,有桃儿、佳音这样愿意让自行车为自己带来全新生活方式的人,也有买了自行车通勤后发现出汗量和残余体力不便工作,想要卖掉自行车的人。
对于自行车运动,纽约市的认证私人教练 Nikki Pebbles 曾在《SELF》上建议:
可以先尝试骑自行车3次。通常在尝试3次之后,一些酸痛感会消退。如果3次尝试后,运动者还觉得自己不喜欢自行车,就可以试试别的运动了。
当然,如果你是刚迷上自行车的“上头粉丝”,或许需要听一听“自行车爱好者”的心声:距离方面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定要买护具。
“当我也是新手的时候,第一次骑行(无防护无经验)骑了34KM......”
感受如下图。
图受访者@自行车爱好者提供
这种痛痛痛痛痛和不安全其实完全可以用经验和准备来避免。首先第一次骑就骑这么远,就不科学。
手腕疼可以通过骑行手套和后续骑行经验加持来缓解,现在他骑200KM手腕也不会不适。
胯疼屁股疼则意味着需要调整座椅舒适度+穿骑行裤(50KM以上建议都穿骑行裤)。
如果骑行次数上来了还有腿酸的问题,那就说明蹬腿状态不合适,该调整座椅高度啦。
戴头盔和防护眼镜是必要的,不仅可以防止眼睛疼,还可以让别人清楚地看到你,并在发生碰撞时起保护作用。
总之,手套、护目镜、头盔、护膝、护肘这些通常算必备护具。束裤带、水壶、背包(装手机,装补充体能的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速食、糖等)防晒霜,小刀,绳子,火机,卫生纸等等就看个人喜好了。
“自行车爱好者”如此强调循序渐进,是因为总有新手兴冲冲来咨询他“新手,我想挑战200KM!”
而他的回复是:
“非常非常非常不合适!对于没有太多骑行经验的人来讲,一个人单程骑行200KM完全是自我躯体折磨+精神摧残!就算做了防护也极度不舒服。”
所以,就不要在新手时期挑战这种12小时以上的高强度折磨了。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