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入局,资本猛加码,社区餐饮加速进化
01
火锅也能开出社区店
社区餐饮正加速进化
去年开始发力的社区餐饮,在上半年反复的疫情催化下,开始加速发展。
7月1日,一家开在上海宝山的火锅品牌牛爽爽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近千万元。
这是一家开在社区里的火锅店,门店面积约为120个平方,四周都是比较成熟的小区。
新顾村大家园共有830户,和家欣苑有1981户,这是临近的两个比较大的小区。
和其他火锅店不同的是,牛爽爽在旁边还开个了鲜卤铺子,卖现卤的牛肉、牛蹄、鸡脚、素菜之类的……
这个5㎡小铺子是品牌扎根社区的关键所在,卤味+火锅的组合能有效增加营业时长,还能增加更多营业额。
资本正把越来越多目光聚焦到社区餐饮上。
另一主打社区餐饮的品牌“五味小面馆”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一埕实业、亚洲吃面公司、信联控股。
这是一家开出了52家店的小面馆,不少门店选在了临街小铺或是写字楼下,不少门店的邻居是另一社区餐饮大佬袁记云饺。
五味小面馆的运营思路比较复合,首先门店是从早餐到夜市,全时段运营,一天的返台率最高可达15次。
其次是餐饮和零售业务结合,不仅有堂食的重庆小面、川渝小吃等,还有可外带的小笼包、串串、锅巴土豆等零售化产品,营业额占到门店总体的五分之一。
此外,主打社区餐饮的吉祥馄饨完成一轮近亿元战略融资,做鲜牛肉预制菜品的牛大吉完成了完成1亿元A+轮融资。
除了资本关注外,社区餐饮的业态也在极速进化,之前只是米饭、水饺、粉面等主食品类开出了社区店,现在火锅也入局了,开出了带档口的社区店。
最近海底捞公布了自己的全新业务模块社区营运事业部,专注于堂食服务之外的多元化餐饮服务,在未来还将推出有别于堂食体验的新产品、新套餐。
这个加速期内,将会有越来越多品类分化出社区形态,如社区披萨店、社区热卤店等等。
但仍需注意,产品太简单,很难存活下去,要多手段匹配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满足到家、外卖两个场景,最好融入预制菜,充分利用消费场景。
02
为何突然猛加速?
疫情催化、商场“反推力”
受80、90后这波新消费群体的影响,社区餐饮在2021年有了崛起之势。短短半年的快速发展、迭代,来自于正反两方面的推力。
一方面是2022年上半年爆发的疫情,无疑加速了社区餐饮的进化。
在4、5月份,处于疫情风暴眼的上海,堂食和外卖暂停,不少餐饮人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来自救。
因此有不少餐饮人开始考虑调整餐厅的运作模式,要离社区近一点,离消费者近一点,打通最后一公里。
到了恢复堂食的阶段,餐饮人希望能增加营业时段,增强回血能力。
社区餐饮,无论是抵抗风险的能力,还是超长的营业时长,都进一步被餐饮人看到。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让大家树立起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也给餐饮行业带来未来发展的思考。”
另一方面,购物中心也在提供着反向推动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品牌,逃离商场,下沉社区。
购物中心近期被吐槽,越来越像大型食堂了。
起初,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只占两成,现在逐渐上升至三成,甚至占到了一半。从B1层的美食层,再到商场的3、4、5层,都有大量的餐饮门店分布。
不仅商场的餐饮店越开越多,各品牌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27个主要城市下半年拟开业商业项目,数量超280个,体量超2400万平方米,这个已经接近了2021年下半年实际开业量。
购物中心的客流量正不断被稀释。
有大数据显示,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商场日均客流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从2021年二季度1.7万人的峰值降至2022年一季度1.36万人。
此外,品牌的同质化现象也让消费者失去了探访的兴趣,千篇一律的品牌分布,让购物中心千人一面。
虽然有减租、降租等政策,但仍有不少餐饮品牌毅然离开,特别是刚需型餐饮,社区餐饮的租金成本更低,更稳定,更利于品牌长期的发展。
03
社区餐饮方法论:
不光全时段,更要好产品
今年4月份,内参君曾采访过南城香和紫光园,两个功底扎实的社区餐饮品牌,总结了社区餐饮的一些基本方法论: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放大“档口”优势,要“看得见、进得来、买得起、经常买”,做成第二增长曲线。
选址、产品、设计都围绕着“全时段”展开。
社区餐饮是“回头客生意”,对菜品口味的要求比较高,口味好,复购高,口碑好,才能正向循环。
组织力上,采用了“员工合伙人制度”,利益捆绑,让员工把门店当作自己的店,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品牌力的打造,拥有品牌溢价能力,在选址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内参君也在这次加速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方法论。
一是社区餐饮要做好客群的情感联系。
与购物中心流动的客群相比,社区餐饮的客群固定一些,都是来自周边小区,因此情感联系非常重要。
在上海上半年疫情期间,内参君所在的小区被封,小区旁边的一家小吃店通过微信群,接龙订单,为小区“输送”包子、面条等主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这种联系在疫情后仍未切段,仍有不少“小区忠粉”,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支持小店的生意。
“五味小面”投资方之一的亚洲吃面公司董事长胡传建曾提到,社区商业必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从“卖货”到“接人”,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成为社区的好邻居,这一看似朴实的宏大愿景正好是我对小餐饮的理解。
好产品、高性价比,形成的好口碑能带来更高的复购率。更强的情感联系,不仅能让好口碑持续发酵下去,还能提高品牌被选择的概率。
二是依旧要重视供应链的打造。
拿到天使轮融资的牛爽爽,创始人张爽也是一家主营火锅烧烤食材连锁超市品牌的创始人,有着比较多的火锅食材上游资源,能够有效控制食材成本。
供应链较强的把控能力,关系到产品品质与性价比,还与品牌后续的扩张息息相关。
看看社区餐饮的老前辈们,紫光园、南城香、袁记云饺都在供应链端加码,自建工厂。社区餐饮中的小档口,看似生产力无限,实则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
加速中的社区餐饮正打开着中国餐饮的想象力。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消费场景,把堂食、外卖、到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坪效与人效,成了餐饮人新的课题。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