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海外美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当疫情成为常态,已经不能把每一次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大撤退,都归咎为疫情。
7月26日,彩妆品牌Stila 在其天猫旗舰店发布公告称,Stila海外美妆旗舰店将于7月26日18点结束运营,届时起不再接受新订单,已下单货品将按计划送达。在线客服将持续开放至8月31日24时止,期间,Stila将继续为消费者处理各类售后需求,9月1日0点后,在线客服也将关闭。
无独有偶,另一个网红彩妆品牌GlamGlow格莱魅也在8月到来之际,黯然退场。根据GlamGlow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服的回复,品牌将于8月结束运营,即日起不再接受新订单,已下单货品将按计划送达,在线客服将持续开放至8月31日24时止。
01
海外“网红”,入华“不红”
公开资料显示,GlamGlow由好莱坞夫妇Glenn和Shannon Dellimore于2010年在美国创立。品牌创立之初是设计一款面膜为演员解决毛孔、瑕疵和细纹问题,让皮肤变得有光泽、更上镜。久而久之,这款演员上镜必备的“幕后英雄”GLAMGLOW去角质面膜,就在好莱坞的演艺圈、时尚圈火了起来。
但是品牌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期,还要数2011年进入了零售行业,此后便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风靡海外市场。品牌创立开始,GlamGlow走的就是高端路线,除了在丝芙兰、Neiman Marcus 、Ulta Beauty渠道有售,GlamGlow 还有其他B2B的销售渠道。
此外,GlamGlow还和Selfridges、Harvey Nichols等全球多家高端百货以及高档酒店Spa、独立Spa连锁品牌有合作。例如Ranch Spa Club和四季酒店、好莱坞的W酒店等。
2014年,雅诗兰黛集团以2.2亿美元拿下了年仅四岁的GlamGlow。TribeDynamics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该品牌的媒体价值达到 630万美元,声望在当时甚至超过了倩碧和悦木之源。
2019年,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GlamGlow与丝芙兰中国合作,加码线下市场。
品牌诞生近十年间,GlamGlow不断革新,从单一的面膜品牌逐渐发展为面膜、护肤、彩妆等产品多元化的品牌。但令人惋惜的是,在一片惊讶声中,这个初代网红品牌的代表在中国市场黯然离去。目前,消费者已经无法在天猫和微信小程序搜索到格莱魅官方旗舰店,微博和微信平台也未显示有该品牌相关官方账号的结果。
另一个黯然退场的海外品牌Stila,在1994年闯入美容界时,几乎在一夜之间赢得了狂热的追随者,品牌的“小猫”眼影在当时成为每位女士化妆包的必备品。
Stila这个名字来源于瑞典语“stil”,意思是“风格”。引用Stila的官方网站的话说,他们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相信”每个女人的妆容都应该像她自己的签名一样个性化”。
品牌经营的第5年销售额已达到2200万美元,有不少买方抛来橄榄枝,其中就包括彼时刚收购Bobbi
Brown不久后的雅诗兰黛集团。1999年,Stila被雅诗兰黛收购,这为品牌提供了开发理想产品的资源和高科技实验室。
但出售后的Stila发展不如想象中顺利,十年间多次易手。2006年,雅诗兰黛将其出售给了Sun Capital Partners。2009年,Stila又被出售给美国私募股权公司Patriarch
Partners。
在亚洲市场,Stila首先以高光、腮红等产品打开了日本市场。品牌还曾与谜尚的母公司Able
C&C合作,进驻集团旗下品牌店nunc。在中国,Stila以海外旗舰店的方式加入电商赛道,品牌上架的单品数量不多,其中被粉丝称为“鸟屎隔离”的三色隔离乳在中国消费群体间打响了名气。但Stila一直没有进入中国线下渠道。
02
粗暴收割中国市场的时代过去了
海外网红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接连出现问题,一句“疫情所致”似乎很难自圆其说。
“疫情不背锅。”某美妆零售负责人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采访时表示,在其看来,类似Stila和GlamGlow这类品牌,是打着海外“网红”名声用一两个单品收割中国市场,“但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经更加理性了”。
就在上述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黯然神伤的同时,欧莱雅集团的彩妆品牌美宝莲,正在逐步关闭全国线下专柜与门店,之后将仅在美妆集合店、屈臣氏柜台销售。
欧莱雅集团对此解释称,“为顺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美宝莲纽约自2020年起逐步对传统线下渠道进行战略转型,以实现线上线下交融互动的体验店,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多元美的购物体验,未来将持续不断打造更强大的优质单品。”
疫情以来,彩妆的厮杀异常惨烈。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香水效应取代口红效应加剧,彩妆在整体大环境的不景气加上疫情阻隔下,供应链也备受打击。“无论是本土还是外资品牌,在推新上跟不上,特别是本土新锐彩妆品牌,在不断内卷中,市场生机急转直下。”
“现在大众彩妆的利润极低,消费者的要求却又很高,今年彩妆市场确实不好过,尤其是各个头部主播逐渐淡出直播市场,彩妆品牌们在新的流量场还没有找到合适位置。”有彩妆品牌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
从线上到线下,彩妆在苦苦挣扎的时候,越来越多美妆集团开始进一步加码布局细分护肤市场。
以本土美妆集团逸仙电商为例,其最新财报显示,作为逸仙电商第二增长曲线,护肤业务同比增长68.4%,高于整体美妆大盘,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69%。逸仙电商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91亿元,其中,来自护肤品牌的总净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08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7亿元人民币,增长68.5%。
护肤品牌矩阵已经非常丰富且成熟的欧莱雅集团,更是盯上沙龙市场。8月1日,欧莱雅集团旗下法国奢侈沙龙品牌Carita凯芮黛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南京徳基广场开设亚洲首家精品店,北京SKP专柜也在同日开业。
可见,在本就对中国市场驾轻就熟的美妆大集团和本土企业的激烈厮杀下,不论是彩妆还是护肤,海外网红品牌未来想要一进入中国市场,就直接收割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海外美妆品牌想要抢占中国市场,不再仅是在线上开店那么简单,它考验着品牌的营销、多渠道布局等多方面的运营能力。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