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便利的便利蜂,离“百城万店”还有多远?
便利蜂“冬眠”?夏天也没醒。
便利店,被在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称为除了住所之外的第二个家。
早餐的包子,中午的盒饭,晚上的一碗关东煮,便利店似乎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便利店们在某些时刻承担起家的一些边际作用,让人可以在其中放松心情,慢下来。
除了罗森、全家等外资便利店,本土便利店在近年也发展迅速。相较于竞争激烈的上海,创立于2018年的便利蜂将大本营设在北京,打出“全国万店”口号,并在四年内实现快速扩张。
不过,今年三月份开始,常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家门口的便利蜂缩短了营业时间或者已经关门。
便利蜂对此回应称,“此前,因疫情原因,便利蜂在物流、运输等出现困难,临时关闭部分门店。但随着疫情的逐渐散去,和保障体系的逐渐成熟,便利蜂不少‘冬眠’门店已经逐步恢复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疫情影响暂时冬眠,或是出现经营问题而进行调整,便利蜂都已经来到了极为危险的位置。
01
本土品牌,“全国万店”
2020年,新京报报道称,便利蜂将在未来三年之内开店目标上调至1万家。
在万店的企划之下,便利蜂开始走上了不断扩张之路。
从筹备开始的2017年,便利蜂开始获得第一轮融资,到2020年累计融资15亿美元,不断注资之下,便利蜂交出的答卷是2800家门店。
和星巴克类似的开店策略,也被便利蜂所沿用。用无限扩张的开店模式来强化人们对于便利蜂的认知,从而带来更加高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可惜的是,也正是高速扩张的策略,使便利蜂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便利蜂出现大幅关店潮”的信息开始在网络上传播。8月16日,便利蜂回应,“不存在关店潮,此前受疫情影响的冬眠门店正在逐步恢复,缺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其中,冬眠计划收到了人们的瞩目。
据称,冬眠计划是便利蜂内部的一次调整,针对疫情期间部分门店进行静默,而如今京沪疫情已经过去,而这些所谓的“冬眠门店”,却依然没有苏醒。
根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表示,如果按照媒体统计的数据便利蜂关店的数据已经达到700家了的话,关店率已经经处于较为危险的25%。
“如果超过30%的话,那么这家企业就已经非常危险了”。
便利蜂表示,本次关店潮是因为疫情影响。诞生于2018年的便利蜂在开店两年之后就遇到了疫情,这几乎成为压垮便利蜂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便利店的特性,其一般消费存在于线下的消费场景,而频发的疫情影响,使得线下消费和店内消费几乎被扼杀,消费者们也会选择在家就做好用餐准备,而不再选择去便利店挑选食物,进行即时消费。
从另一个现实角度来说,事实上,任何一家便利店要在中国市场形成较大规模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东西部人口密度不一致等原因,这就导致各个省市的便利店土壤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的容纳性也都不一样。所以便利蜂的一万家便利店计划搁浅起因也许是疫情,却也是必然的导向。
02
乌云压顶,积重难返
宏观的不利条件之外,便利蜂还存在着各种自身的问题。
2021年最新的开店数据公布之后,打着万店旗号的便利蜂已经被挤出中国便利店数量排名的前十位。这意味着即使是打规模战,便利蜂依然不占优势。
从北京发家,主要驻扎在一二线城市的便利蜂,比起更多区域性强的便利店来说,运营成本、人力成本和租金都高出多倍,这就使便利蜂的营运成本大幅提高,但单店的利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由于便利蜂在一二线城市,开在较为核心的地段,例如上海的静安寺、外滩等地,高额的租金要求单店的销售额必须要快速提高,否则就会带来巨额亏损的情况。
并且,24小时运营的便利店,对于加班到深夜的人们来说,是能够提供一口热食的场所。然而,便利蜂虽然打出了24小时运营的招牌,却经常在晚上就选择闭店上锁,对比24小时运营的招牌,形成了鲜明的讽刺。
此外,便利蜂的另一个问题是常常缺货。
即使是在疫情之前,便利蜂仍然存在着缺货的问题。货架上经常是空空一片,似乎总是协调不好供货的频率和节奏。
这类关于货物管理和人员管理的问题,明显是便利蜂对于各家门店算法的失误导致。
按照正常的便利店运营模式,会根据所处的地段,人口流动速度,密度,消费水平和取向等来进行估计,然后对该门店进行细分的管理和运营。便利蜂的失误会大大降低运营的效率,如此这般就会拉低便利蜂的单店利润。
最核心的单店利润降低,那么即使开再多的门店,便利蜂也无法迎来大规模盈利的时刻。
便利蜂也做过别的尝试,例如加入近年火热的咖啡赛道。
便利蜂的自主咖啡品牌“不眠海”,一经推出由于超低的价格和叠加的优惠券被年轻人们疯抢,然而因为口味不佳,口碑较差,最终导致试水失败。
雪上加霜,不眠海的运营同样需要成本,这就意味着叠加在便利蜂单店上的运营成本,原材料和营销费用再次提高。这也导致了便利蜂的现金流更为紧张,使开店计划搁浅。
排名被挤出前十、咖啡品牌失败、断货、关店等等问题都在不断冲击着便利蜂。疫情叠加之下,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被无限放大着,便利蜂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并积极解决的时候。
一旦关店率突破30%,那么便利蜂很有可能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现金流断裂等重大问题。
03
便利店,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便利店,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是第二个家一般的存在。几乎每个工作日,在大型商业区周边的便利店们,不论是711、罗森、全家还是便利蜂,都有着极高的人流量和销售额。
但是一线城市的便利店文化一到三四线城市就变得水土不服,“不耐受”起来,这是城市的主要消费力和消费习惯所决定的。
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们更习惯去大型商超和菜场等地来进行购物。便利店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像在北上广那样随处可见,于是也就失去了易得的这个特性。
这些城市的人们不再把便利店当作便当、零食或者紧急日用品的提供商,久而久之,便利店在生活中的作用就不再那么凸显。
国民消费习惯使然,便利店文化就必然不能像日韩等国家一般彻底根植于我国。所以不管是本土便利店,抑或是国外的便利店们,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所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深耕当地市场。
便利蜂的开店思维严格来说并没有错误,但是在探索下沉市场时,也许更需要考量本地龙头便利店品牌和路边小店。
精品便利店的商品一般定价较高,商品主要为中高端的零食等,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商品本就只为日用品和零食中的“奢侈品”,无法做到像在一二线城市的销售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又由于便利店大多提供即食的食物,一旦过期就必须下架,这对冷链也有着较重的考量。
罗森最近开出了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的第五千家门店,总门店数量已经超过711和全家。
与711、全家和便利蜂不同,罗森的扩张采用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并且还积极收购本地的连锁便利店,例如2021年底,罗森收购了华南市场的天虹微喔便利店和西南地区的四川哦哦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为其在这两地扩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开店模式之外,便利店要继续扩张还需要更新其产品,不断推出好的网红产品。一旦有一两个爆款产生,就会引发巨大的效应,顺带着便利店的销量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此外,便利店们也可以加快和其他领域的品牌进行自营产品联名。例如奶茶、动漫、游戏等等,都是可以合作的方向。罗森和711就曾经因为和几部大热游戏动漫联名,而带来销量上的提高。
便利店,终究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利而存在的场所,如何将自身打造得更为舒适,更能顺应消费者的喜好和偏爱,是便利店的制胜关键。
沉睡了许久的便利蜂,在重新醒来之时,需要为等待的人们交出一份更为满意的答卷。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