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激荡20年(3):为何我国电商会发展得如此畸形?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上文就“电商所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文字游戏,对于整体供应链的致命冲击及带来的深远影响”做了一定浅析,同时留下了两个问题:
·电商的功过判定:究竟是在创造还是在毁灭?
·为何在我国电商会造成如此深刻影响?
本期作为本系列的最终章。
一、电商究竟是在创造还是在毁灭?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问另一个问题就可以大体解答:电商极速发展的这些年来,究竟创造过几个品牌?如果你仔细想想,好像并没有,即便有也皆如昙花一现,好似流星一般短暂,与实体店对于品牌塑造能力、成就与持久度相比,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无论你怎么维护电商,这是不争的事实。
电商没想过创造品牌吗?当然想过,而且曾全力投入过,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淘品牌”,只是最终结果证明了一个现实——电商天生就不具备创造品牌的基因。它只是一个更高效的渠道,且由于它的属性是“去中间商化”,所以同时也把塑造品牌最重要的价值赋能部分去掉了。
因此电商打造品牌是一个伪概念,它能做到的是为品牌提供一个更高效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便捷与实惠的购物渠道。所以在渠道方面它能不断地创造——比如从PC端到移动端、物流效率的不断提速、不断地细分渠道、直播平台等等……而品牌塑造却无能为力。这就是它的基因,“娘胎里带的”,想改也很难。
所以后来的电商巨头们逐渐看清楚了——它们与线下本就是一体两面且它们须依附于线下并靠抢劫为生,而线下实体一旦被完全击溃,那么它们也无法继续如此滋润。就像劫匪其实更怕百姓一无所有,因为那样他们就抢不到东西了,也得饿死。所以它们开始投资线下、赋能线下、试水线下实体,其实根本原因在此。只不过由于它们天性“短平快(劫匪也是这样的)”,所以无法忍耐慢慢地培养,结果只能采用两种形式:
·要么用资本逐渐控制实体;
·要么用洗脑的手段不断影响实体,使它们也“快”起来;
当然更多的是“双管齐下”。结果就造成了当下的局面——电商们越来越“急迫”,实体们越来越“急躁”,全行业都无比躁动,都有些“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的意味。
所以结论来了:究竟谁在创造(赋能价值)?谁在毁灭?答案是实体在创造、电商在毁灭。且从电商目前的实际情况更能看清——
·阿里虽然依旧占据行业头把交椅,但它已完全渠道化,且完全“资本化”,早已不是新品牌玩家能玩的了;
·拼多多越骂越火,人家就是牢牢握住“价格屠刀”,在它的眼里与心中,从来没有价值,只有价格,它玩的是人性、是国情;
·闲鱼已被网友们说成了“假冒伪劣及盗版的大本营”,若有空可去看看相关评价,你就会对巨头的战略思维“佩服”得五体投地,那确实是把政策法规研究得很明白且“切割”得明明白白……
所以,当下的电商已完全“两极分化”:不是已被实体店养出来的、广为人知的成熟品牌,就是XXXX了。但由于当下整体生态已出现了严重失衡——“狼多肉少”,所以双方都陷入了困境,看似实体更难一些,其实电商们也不好受。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大体不过如此。
二、为何在我国它会变得如此畸形?
诚然,电商是先进的、高效的,是潮流,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是难以阻挡的,但之于我国而言,似乎有些“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换言之,当我们没有真正想明白、弄清楚之前,如此大力支持其发展,不免有些操之过急。
我国是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消费大国,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就业问题严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而规律又告诉我们:先进的必然不断冲击并逐渐替代落后的,所以电商冲击线下实体无可避免。可问题在于我们并未真正准备好,也似乎未审慎地分析过全面冲击造成的问题及如何疏导、承载。一些“天才”人物把愿景描绘得无比美好,要知道,天下万物本就一体两面且能量相等,“无比美好”本就隐藏着“巨大风险”,比如能骗人的骗局都是无比美好的,好比P2P,结果大多以悲惨收尾……
所以,当我们过度地放纵且助力一种并未看清的未来趋势之时,同时也在将它的对立面过度放大了。电商的对立面即实体及相关就业、产业链、供应链等全面的衰亡。可还是那句话:我们似乎并未准备好并做好预案。所以试想假设起初并非让电商如此肆意生长,而是如欧美一般管控式发展,那么现在或许会将是另一番局面——
实体依然具有活力、电商更是潜力无限,而并非如当下使一方奄奄一息、另一方成为了嗜血的怪物……
所以,老话一般都是对的,比如“过犹不及、事缓则圆”。恰如电商,当把它拔升至一种它本不应该在的地位之时,便膨胀了、迷茫了、开始吞噬并毁灭一切了……
这或许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当然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启示,核心在于认知。
结语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问题都应辩证来看,没有完全的好、也没有完全的不好,一切都是一体两面且对立统一。诚然,我这系列的态度是过于批判的、过度强调其消极面的,一方面也着实因为看到由于它的失速发展对整体造成的严重冲击与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它的积极面不可否认、同样巨大。
也许,当下我们更应真正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一方成为主导且压制性存在之时,连我们的“所见所闻都被掌控”了,而所见会影响认知,最后或许真会如那句笑话所说那样——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望有启发。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