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化妆品原料掉包”当事人回应!产品安全谁说了算?

来源: 青眼 小橘 2022-11-19 13:35

来源/青眼

作者/小橘

“原料安全=产品安全!”

近段时间,一批国货美妆品牌的进口化妆品原料疑似被代理商掉包成国产一事,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

这不仅是国产原料与进口原料孰优孰劣的较量,更是在向全行业抛出了一个问题:原料安全,供应链安全谁说了算,如何建立行业信任、商誉?

原料被掉包?当事人回应

回顾事件始末。日前,有美妆KOL、KOC接连在网络社交平台爆料,优时颜、毕生之研等一批国货美妆品牌的进口原料被掉包成了国产。据悉,涉事原料为来源于美国格苒特公司的HPR原料,涉事代理商为上海言臻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言臻公司”)。

▍截自微博

随着舆论发酵,11月17日下午,优时颜品牌创始人杜乐在小红书平台正式回应,表示优时颜第一批黑引力精华的确使用了格苒特的HPR原料,但目前,品牌该系列产品都为国产供应商原料。

▍截自杜乐小红书账号@Dr逗乐

从回应声明来看,优时颜方表示HPR原料为品牌方自主更换。也就不存在原料被掉包一说。

今日,青眼联系了毕生之研品牌方,对方同样对此事进行了否认,并表示自2020年起,毕生之研便是委托品牌代工厂直接与美国格苒特公司合作、采购原料。

那么,网传的言臻公司的“原料掉包”事件是否属实?

对此,青眼联系了格苒特化工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但未获回复。青眼致电言臻公司法定代表人杨观上,对“原料掉包”事件进行求证,对方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沟通处理该事件,暂时没有信息可以公开。”

不过,一位接近言臻公司的行业人士告诉青眼,到本月底,言臻公司或许有针对“原料掉包”事件的明确答复。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言臻公司成立于2012年,法定代表人为杨观上。包括杨观上在内,公司有李秋祥、欧阳海锋、孙小妹4名股东,且4名股东各持公司25%股份。

▍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有行业人士向青眼爆料,就在11月16日,言臻公司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公司4位创始股东之一的孙小妹,因在经营理念上与其他股东存在分歧,相互难以磨合。经股东之间充分协商,孙小妹从言臻公司中退出。

这份声明的时间节点,搭上“原料掉包”事件,更加让真相变得耐人寻味。

01

国产与进口10倍差价?

目前,该事件仍持续在行业内发酵,多名行业人士也向青眼表达了相似看法,“如果是事实,那肯定算诈骗了”“如果真的掉包原料,这是触犯了法律。”

另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妆品原料商透露,如果真的掉包,那么涉案金额会非常大。据他介绍,格苒特公司HPR原料的价格约为2万元一公斤,而国产HPR原料则在2-3千元左右。“按照一个品牌1年用1吨的HPR计算,那就是2000万和200万的差别,接近10倍。”

此外,该原料商还告诉青眼,“这事其实查起来很容易,但需要相关行政机构介入。”据他介绍,进口原料都有报关单,这是做不得假的。“卖给客户,不开票的姑且不谈,但是大部分公司购买原材料都是有发票的,开票记录也做不得假,一核对就知道了。”

那么,从法律层面看,若掉包原料的行为属实,企业是否构成欺诈或诈骗?对此,湖北维力律师事务所律师向青眼解释道,“诈骗和欺诈是有区别的,一个刑事、一个民事上。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施行刑法上诈骗罪的相关具体的诈骗手段等。如果如网传信息所言,原料商应该是存在欺诈销售嫌疑。”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刚也告诉青眼,“根据现有信息,可能出现三种情形。如果只是为了赚取利润,有可能会构成欺诈;如果是为了非法占有对方的钱财,有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如果以次充好,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02

“调换原料行为并不少见”

事实上,随着品牌方的辟谣、澄清,在消费者层面,该事件的舆论已逐渐平息。但对行业而言,有资深行业人士指出,原料问题不应被重拿轻放。

因为这不单单是比国产与进口原料谁更好,而是原料安全、品牌的知情权到底该如何保障。要知道,原料安全是产品功效与安全的基本面,也意味着是品牌的命脉。

从功效来看,不可否认的是,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同一类型原料,在纯度、制备工艺、技术水平上定然会存在一定差异,替换原料也会导致产品的稳定性、功效性出现变化。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认为,“国产化不能污名化。”据他介绍,HPR是一种维A衍生物,并不是技术难度很高的原料,国产原料供应商已经有能力将它做好。

美酵师品牌创始人赵美洪则认为,“国产与进口的优势这是一个无解的题,化妆品的消费动机有一部分是出自自尊心的需要、社交的需要,与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安全性没有关系。”她表示,以一种成分(及来源)就判断功效,而忽略其它更重要的如配方以及工艺,这显然是一种当下流行、简单粗暴的成分党思路。

与此同时,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无论如何,产品安全是第一位的。”众所周知,自新条例以来,监管层面对化妆品产品安全的问题可谓是“0容忍”。而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很大程度上又由原料质量决定,若产品原有的原料被“来路不明”的原料掉包,对品牌、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得不到保障,还可能陷品牌于违规风险中。

今日,多名原料商、代工厂负责人、研发工程师也向青眼表示,“当前,化妆品原料市场实际是比较混乱的,原料贸易公司私自调换货、掺假售假的情况并不少见。”

“行业里甘油都有人造假,同时买10桶甘油,搞不好有一桶就是假的,在华南地区,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小的原料贸易商和小工厂之间。”一位华东地区化妆品原料商如是说道。

此外,也有美妆品牌方告诉青眼,“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或者舆论闹大了,品牌一般是会私下解决,不会公开‘找事’的。一个是品牌形象的问题,还有就是可能涉及产品召回,经济损失也不会小。”

据青眼了解,目前化妆品原料采购合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小型化妆品工厂,原料商不会对“假货”“不合格”产品问题有明确的“N倍赔偿”条款;其二,若工厂或品牌方较为强势,也会约定具体合约金额倍数的赔付。比如某个与格苒特公司签订HPR采购合同的品牌方就向青眼透露,其合同约定,若供应方不能保证货物为原厂正品,需赔付品牌双倍合约金额。

03

一场日常的较量

原料商卖假货、调货换货的现象“以前有,未来可能也会有”。究其原因,还是法规目前仅对品牌、工厂的责任与义务进行约束、规定,但却忽略了原料商。

“有关部门对原料监管基本很少,也没有明确的监管体系和标准,责任就给到工厂和品牌,可是没几个品牌和工厂能够对原料的有效性、含量、安全性进行独立的检测和监督。一般靠的是原料供应商提供的coa报告(防伪证明书),这个的确是行业监管的短板和真空地带。”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妆品代工企业负责人表示。

他称,“虽然新法规建立了原料报送码制度,产品出问题确实是能追溯到原料商。但是原料本身安全没有问题的,只是价格有一定差距的话,大部分品牌目前还是没有辨别能力。”

金发拉比妇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古玉龙也认为,“国产冒充进口,本身就是十分恶劣的不诚信行为。但即使有报送码,也无法杜绝原料商冒充的行为,只有靠检测手段与原料商自律。”

“与其关注国内国外原料的功效到底哪个更好,不如来关注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保证我们的原料能达到安全与功效的双重预期。”就“原料掉包”现象,赵美洪表达了相近的看法,“我们能否组织规模强大的审厂团队远赴海外审厂?如果不能,那就务实一点,在影响圈内做最大的努力,最终只有一个目的,让用户满意。”

显然,随着“原料掉包”这一行业“常态”被舆论关注,也对品牌与工厂对供应链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某化妆品企业营销总监就认为,“品牌未来的产品把控一定是全流程把控,一个是原料,一个是生产工厂,所以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体系,是每个成长和未来一流品牌的核心工作。”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利益就有人冒险,任何行业的造假、掺假都无法完全杜绝。青眼也了解到,建立查验制度、把好原料入口,保证化妆品供应链安全可控,是大多数化妆品企业始终在做的事。

也正如一位行业人士所言,企业要不断强化日常检查,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是一场长期的较量,也是日常的较量”。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