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走便利店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月23日-25日,CCFA新消费论坛——2022中国便利店大会在厦门举办。本次大会汇集了行业内众多领军企业负责人,与会嘉宾围绕“推动便利店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大计。
在11月25日上午的全体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 ,与唐久董事长杨文斌、昆仑好客董事长刘刚、易捷董事长叶慧青、每一天创始人张培彦、便利蜂总裁陈明,围绕“便利店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疫情发生这三年,便利店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围绕着社区和商圈等场景的配套商业基础设施的供给,也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便利店行业的头部企业一方面修炼内功,全方位提高各个经营链路的效率。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通过不断创新,拓展业务半径,并寻求更多的外部合作,积极拥抱即时零售等新趋势,为企业在2023年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下为对话内容整理:
1、企业经营情况
王洪涛:今年企业的经营业绩、开店、销售,利润情况怎么样?大家可以做一个简要介绍。
杨文斌:去年唐久基本是平稳过渡,略有增长,开店各项指标都基本完成。在2019年唐久就开始转型,因此,在这个困难时期还是顶住了压力。今年业绩是增长的,增长比例大概是1位数。
刘刚:由于新能源,昆仑好客的客户数有所下降,所以昆仑好客的销售基本上和去年差不多,略有增长。
叶慧青:像刚刚刘总所说,新能源替代、疫情管控出行减少,加油客户有所下降。加油客户也因要扫码进店,进店率也有所下降,我们面临双重压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年下来,我们预计销售同比是增长的。
张培彦:去年喜忧参半,首先有三喜,也有三忧。
第一喜,在过去一年,每一天的销售额有将近2位数的增加。但是忧的是,我们的商圈店,直营店,老店在下滑,但是西安以外的下沉地级市表现不错,这是一喜一忧。
另外一个喜,疫情三年,我们2020年盈利,2021年盈利,今年应该是持平。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企业利润先不亏,这是最基本的保障。但是忧的是,原来做的鲜食主导这一块有亏损,但预包装,我们的B2B,相对松散的加盟店,这一块有挣钱。
再一个喜,经过这三年,每一天的商业模式模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固化,用加盟门店做动能的思想,思路更加清晰了。比较忧的是,在FF区商品、鲜食这一块,每一天做得还不足,下一步要在这方面加强。
陈明:今年便利蜂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在保供应方面。比如,今年上半年,在上海,便利蜂开通了社区团购业务。在天津,为了防止外部产品跨城的运输受到疫情影响,便利蜂启动了生活物资产品的储备。在北京,便利蜂增加了冷冻品的储备,增加了20%。为了应对批量购物的需求,便利蜂还启动了整袋贩售的业务。
由于今年疫情多点多次复来,便利蜂在各个城市通过不断应对和实践,在工厂生产,门店运营和运输方面,产品更加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便利蜂的数字化系统也更加完善和成熟。
2、关注重点和创新
王洪涛:在2022年,作为一把手的各位,重点精力放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做一些比较明显的创新?
杨文斌:唐久还是继续走提高效率的路。
我们给自己定了目标,就是门店的健康指标,把门店客流定为400,客单价20,日配占比35%,门店的库存周转定为25天。
同时,我们也开始推动全员,提出“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的改善意见,并给予奖励。去年一年,来自一线员工的改善案例就有16000条。
我们在研发上也加大了功夫,成立了研发团队,真正形成自己的差异化。运营团队也做了改善,数字化运营,观念从以前的批发模式改成运营模式,朝着“400、20、35、25”的指标做,这一周要提高多少,数字怎么变化?门店还是做基础工作,如何打造畅销品,保障畅销品不断货。
王洪涛:这几个数大家都可以拿回去对标一下。我再追问一个问题,这16000多条员工提的改善意见,是已经筛过可以改善的,有没有为了提而提的情况?
杨文斌:意见要是全门店的,我们有一个横展小组,把好的成果横展化。
王洪涛:好,刘总这边做了什么创新?
刘刚:2022年,昆仑好客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强化门店的运营和管理。把经营零售的理论完全固化到门店运营中,按照顾客52周生活行事历来安排商品、运营和督导。通过这一强化,我们在新品迭代,门店的管理、陈列,经营上都有所改善。
第二,加快数字化的进程,从IT经营向DT转化,从而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品的喜好。
第三,强化服务。受疫情影响,在我们不少加油站,消费者无法进店消费。如果服务跟不上,我们的顾客流失率会更大。因此,我们更多是做现场的服务,做现场的优化,尽最大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让他们在加油的同时,能够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带回家。
王洪涛:再问一下叶总。
叶慧青: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事情,我们开展了一个大讨论,重新梳理易捷发展规划,研究易捷给消费者的定位是什么?
与欧美加油站的便利店不同。国外一般分散而居,零售服务业的氛围也不同,他们作为便利服务,油站最开始就有很大的经营场所,比如有很大的停车场,我们不能完全照抄国外便利店的路径。与国内连锁便利店也不同,大部分便利店都会有选择性的开店,选社区或是选商圈。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加油站开到哪,易捷便利店就开在哪里。
因此,通过以上两个分析,最后定下来易捷就是易捷,易捷不是纯粹的便利店。
今年我们做了讨论以后,做了规划调整。
一是便利店一定要围绕着人车生活的需求,围绕着车和车主进行服务。今年3月份,我们推出了第一届养车节,针对出行提供养车的商品和服务,推出易行馆销售露营商品。 10月份第五届的易享节店庆日销售额达38.6亿,同比增长40%,形成了易捷独有的营销IP。
第二,结合线上消费,大家不再进店的消费行为,我们在全系统推出一键到时车,优化易捷加油和易捷商城运营,同时尝试进行直播。全年将近600场的直播,这给我们带来将近5个亿的增量。
第三,丰富白酒、红酒、啤酒、地方特色酒的品类,今年我们推出了“甄酒馆”项目,目前在全国已开出了270多家,培养消费者买真酒到易捷的心智,酒的销售增长20%以上。
第四,加油站作为民生基础服务设施,在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不打烊,今年上海易捷在静态管控期间,销售额不降反增,我们的站长变成了团长、变成了群主,这也为下一步做强社群团购探索出很好的经验。此外,如何加快数字化的转型,也是今年的重点研究。
王洪涛:谢谢叶总,有请张总。
张培彦:疫情之后,大家外出明显减少,因此一定要在固定场所开店。今年我们主要是在高校和园区开店。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还要抬头看路,封闭渠道的开发,对我的触动还是蛮大的,因为开了确实挣钱。
王洪涛:下面请陈总,便利蜂在过去一年做了什么创新?
陈明:说到创新,一是在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包括社区团购,整袋商品的销售,这些都和环境变化有关。
在服务方面,疫情以来,便利蜂就开通了自有外卖团队的外送服务。今年我们也在平台合作上,进行了很多的合作和创新。
第三,便利蜂内部系统的完善。因为数字化系统,要靠一线的应对和实践来不断迭代和完善算法。因此,今年便利蜂建了大量的模型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整个数字化系统更加完善了。
3、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即时零售
王洪涛:现在线上线下,包括一些新零售业态的涌现,其实都对便利店产生了一些冲击,便利店也在积极拥抱变化。刚才叶总提到了直播,其他几个企业有没有去做直播?有没有做外卖?在做即时零售过程中,遇到过有哪些问题?大家如何看待与平台的合作、融合,以及未来的趋势?
陈明:今年,便利蜂在与平台的合作上做得比较多。因为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即时的需求明显提升,原来需求的品类可能从单一的餐饮扩展到了全品类。所以很多平台都完善了服务的范围。便利店原来距离消费者非常近的优势,其实在减弱。因此,便利蜂在平台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拓展,以此拓展我们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直播方面,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尝试。
张培彦:每一天直播过,但留存很差。谈到即时零售,积极拥抱是肯定的。但是与平台合作,我个人认为,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打铁还需自身硬。
以每一天为例,我们有200万会员,活跃会员大概是40万,在这40万中,充值会员只有8万。除了第三方外卖平台以外,大家都设定了自己的会员小程序。但是往往回购的流量不够。
我们下一步的想法是在会员上下功夫。第一,先不要想抓200万、40万,而是怎么样把这8万会员的到家或者是到店的业务发展起来。
我对于即时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理解是,就像一副中药,要逐步去做,不要抱着太大的期望,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从我们的充值会员做起。我们要积极拥抱各大平台的即时零售,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想清楚。
叶慧青:我们做直播,来自于央企的责任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一些扶贫县希望通过易捷渠道帮助他们卖农产品。所以,我们提出了做全国生鲜地图的计划。直播是一个内容营销,我们今年就开展了将近600场的直播。
做实体店的行业,做线上是做增量,可以帮助我们锦上添花,通过这种模式了解消费者的特点。
今年的直播做得很累,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5个亿的增量。但是最终优势我们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明年会继续打通全国各地的会员一盘棋,发挥我们的网点优势和客户优势。
刘刚:对于昆仑好客而言,我们的优势主要在线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万多个便利店。线上方面,包括直播,更多还是提升消费者的体验,给我们的会员,客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
在今年,我们一是以各个省为单位,组织了6、700场直播。第二是在总部层面,选择了各地比较好的门店,做了一些补充。从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促进了品牌宣传,为加油站做了一些引流。在收入上面,几百场直播,收入超过5、6个亿。此外,我们和美团,京东都有合作到家业务。
下一步的想法是,我们的便利店作为前置仓,如何把好的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希望通过线上,把2万多个店连接起来,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杨文斌:唐久鼓励大家积极拥抱线上。首先,不要忘掉便利店的目标,400和20。其次,就是积极去拥抱。
便利店做外卖是一个非常好的延伸业务。在这次疫情期间,外卖可以帮助门店增加销售。我们也鼓励大家去做抖音和小视频,公司给员工买上最好的设备,宣传商品,宣传各种东西。还有社群,我们每个店都有社群。我们也成立了专门的直播小组,直播会是未来很大的一个市场,就看怎么去鼓励员工去做。
4、关于鲜食工厂、数字化、预制菜
王洪涛:先问一下杨总,你们在太原和西安的鲜食工厂商品策略有没有一些差异化?现在两边各有什么卖得好的爆品?
杨文斌:在商品策略上面,我们绝对不组装,一定是自己研发。不要买任何一个现成的,所有的东西都按照自己的生产业务流程、标准来采购和执行。在决策逻辑上,安全第一,品质第二,销量第三。
爆品上,畅销品,或者是让顾客离不开的商品,我们把畅销品作为一个持续每天都能卖,复购率非常强的商品。如何做到高复购率?还是好吃,不断根据天气、温度、季节的变化,进行细微调节,持续让畅销商品的销量一直保持一个数量。
王洪涛:再问刘总一个问题,刚才讲到了新能源替代的问题,昆仑好客会不会拿出一定的比例去改成充电站,充电的时候,消费者会不会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更长,有更多进店的机会?有没有这个想法,未来可不可行?
刘刚:这不仅是昆仑好客,中国石油制定的目标就是“油、气、氢、电”站,甚至包括对新能源电车整车销售一体化的服务,都在我们考虑的范围。我们的宗旨和目标,就是给我们的车主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舒心的服务。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在一个地方,加油,用气,充电换电,氢能,包括我们的非油,便利店的服务都会有,综合能源服务站是我们的方向。
王洪涛: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再问叶总一个问题,中石化易捷做混改相对比较早,未来会不会再往下延伸做这件事情?
叶慧青:在合作方面,我们易捷,或者是中石化不排斥任何合作。但是资本合作方面,因为决策流程会比较长,我也不太方便回答。在业务合作方面,联名、定制,包括共同合营,这些都是可以的。
王洪涛:再问一下陈明总,便利蜂被称之为便利店数字化的领导者,一直做得比较超前,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再进一步验证?
陈明:疫情情况下,数字化的作用还是很明显,而且确实是具备一些抗疫风险的能力,包括一些应急处理的能力。
举个例子,像应急状态下,我们一般就是第一次、第二次是由人工在一线进行处理。这些处理应对之后,系统的工作人员就把观察到的处理记录下来,进行快速的建模。未来这一项工作,就可以进行自动化处理了。循环往复之后,自动化的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因此,数字化能够提升我们的效率,增强全链路的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还能够敏锐地感知用户的需求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迭代和更新算法。在今年处理多变的情况,和应急突发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数字化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说到哪些方面还要不断的完善,我们考虑不限于疫情的情况,不论是在工厂端,还是在运输方面都有很多情况发生,如何提升我们的算法能力,如何进行建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未来不断进行完善和尝试。
王洪涛:谢谢!问一下每一天的张总,每一天是和西饮合作,准备在预制菜上有什么计划?
张培彦:在预制菜上,我们和西饮也是一拍即合。预制菜在风口上,各有不同,预制菜到底做什么?福建有海鲜的优势,可能海鲜做的比较多。西北,主要还是面食,或者是牛羊肉。
下一步,我们主要想从面食这一块,肉夹馍、包子等方面发力。因为我们在新的园区也上了一条包子的生产线,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一年光包子也大概在6000-7000万。
5、未来展望
王洪涛:时间关系,下面请每位老总说一句话,对于便利店未来的一些期许和看法。
杨文斌:未来,我和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750的客流×20的单价,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刘刚:未来,希望把全国最好的商品通过我们的渠道提供给广大的消费者。
叶慧青:未来,希望我们能聚焦于每日加油的日活客户,每月的客户,以及我们周边的社群,能够打造易捷独有的分布式会员仓储店。
陈明:未来,中国便利店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未来长期看多,立足深耕在中国便利店市场。
张培彦:未来,首先做到要有每一天味道,每一天都有味道。第二,要有每一天的质造,是质感的质,真正能让消费者喜欢每一天。要向更多的便利店同行学习,共同来打造出我们中国便利店的味道。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