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他们扎根云南,让咖啡走出云南
一粒咖啡种子,从栽种到破土而出,需要近两个月,而等待咖啡树开花结果则需要漫长的五年时间。在这快节奏的时代,有一群人选择以“慢”的方式,将初心融入云南咖啡的深耕之中,用十年的时间扎根云南,做好“提升云南咖啡品质”这一件事。
2012年,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星巴克伙伴(员工)先后汇聚彩云之南,因为热爱,他们扎根这片热土,将星巴克精品咖啡种植理念和技术带给当地咖农,成为云南低调又忙碌的咖啡人。直到5年之后的2017年,首款符合星巴克臻选标准的中国云南咖啡问世,更多的咖啡爱好者才知道他们的存在。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敬的咖啡“爱豆”,倾听他们十年的故事。
01
来自大城市的职业经理人
和咖农交了十年的朋友
今年6月,当Alan第一次喝到来自叶萍的日晒咖啡豆时,他百感交集:“这杯咖啡好喝得让人完全联想不到是云南咖啡了,现在的云南咖农真的太了不起了。“对Alan而言,每一口都让他想起过去十年那些辛苦付出的场景和故事,每一杯都盛满了和无数云南咖农的记忆。
2012年,天津人Alan初到云南,曾经是工程师的他以为这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一年,星巴克亚洲首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在云南普洱落成并投入运营,而他不仅是负责人,更是当时星巴克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农艺师。
图1:星巴克云南种植者支持中心负责人佟亚伦(Alan Tong)
“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刚成立时,真是两眼一抹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等咖农的到来。但是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星巴克,也不知道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能够怎么帮助他们。” Alan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培训,只有25位咖农来到现场的平淡场景。
Alan决定打破舒适圈,他带上新来的农艺师翻山越岭,从最近的咖农开始,挨家挨户的上门拜访,走近咖农了解他们的难点与痛点。慢慢的,与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联系的咖农越来越多,从最初的25个发展到250个,然后又快速拓展到2500个……。
走近咖农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走进咖农的心里。“10年前刚来时,云南的咖啡质量参差不齐,也没有人告诉咖农怎么才能种出品质更好的咖啡。咖农卖不出去咖啡,就没有收入,有些人甚至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大家都对种咖啡没有信心。听到这些,我意识到我现在做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我的工作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Alan回忆起最初与云南咖农沟通时的情景。要获得咖农的信任,就需要和咖农们一起生活,和大家交朋友。这些农民不仅是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还是他的邻居和朋友。
如何才能让咖农恢复种咖啡的信心?Alan和团队在当地率先推出了“优质优价”的奖励机制,即在原来高于市场采购价的基础上,通过“优质优价”的奖励政策,在品质上“优中选优”,最后以高于市场均价20%-30%的价格收购高品质咖啡豆,还对达到星巴克采购标准的精品咖啡豆给予额外奖励,极大提升了咖农对种植精品咖啡的积极性。这也是第一次在当地唤起咖农对品质的意识,让大家第一次了解精品咖啡的理念。
2017年11月,星巴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品鉴活动在云南普洱市万人体育场举行,来自云南各地超过4000名咖农受邀出席,庆祝咖啡的丰收。在那一刻Alan感到无比的自豪,他想起当年的25人如今已经发展到上千人;当年的陌生人如今已经成为可信赖的朋友,并一起创造了与全中国咖啡爱好者共享的云南高品质咖啡。
与此同时,从2013年开始,Alan和他的团队走遍千村万落持续推广星巴克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C.A.F.E. Practices)帮助咖农在提升产量和质量的同时,确保以对环境负责任的方式种咖啡。如今,咖农的目标和行动非常一致,那就是:种对环境好的好咖啡,卖高价格,增加家庭收入。目前已经有30000多人次通过了C.A.F.E. Practices培训。
十年后的Alan已经把家安在云南,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更是“心理”意义上的家。云南咖啡对他来说已经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热爱的事业。十年的时间里,他领导的大家庭成员不断壮大,如今已经达到28人。远离繁华城市,深入乡村与咖农打成一片,十年前的城市青年已然成为地地道道的云南人。
02
每年车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的“咖啡医生”
只为离咖农更近一步
一辆沾满泥泞的SUV在云南崎岖的山路间前行,车身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无声的讲述着车主这一路的艰辛。农艺师王万东刚刚解决完一家咖农的问题,马上又风尘仆仆的正赶往几十公里之外的另一户咖农的家里。他是星巴克种植者支持中心的农艺师,咖农心中的“咖啡医生”,更是云南咖啡庄园的活地图,几乎每个庄园的情况他都了然于心。
云南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开车时刻考验着司机的十八般武艺,王万东就是这样一位胆大心细的“老司机”。十年来,他驾驶的SUV遇过险,抛过锚,走过山崖,越过丛林,累计路程约48万公里,平均每年相当于绕地球一圈,行程遍及云南4个地15个县68个乡178个村委会。他驾车的行程堪比网约车司机,但是路况却远比城市的道路更艰险,而且每一次行程的目的地根本不是终点,而是他每一程工作开始的起点。
图2:农艺师王万东
咖农遇到的任何问题,从如何正确地照顾地里的咖啡树、施肥的次数与每次的肥量,到修剪咖啡树枝的方式、咖啡田里出现虫害,甚至小到一片叶子黄了都需要他一一帮助解决。望闻问切这些技能电话解决不了,他就需要去现场“出诊“,而在交通不便的云南,驾车是最快的方式。
忙完当天最后一家咖农的问题已是日暮时分,好客的咖农热情地邀请王万东一起晚餐以示感谢,但是他却委婉地谢绝了。这样的场景放在十年前,王万东根本不敢想象,当时迎接他的更多的是漠然和闭门羹。十年的时间里,王万东与咖农从最初的不理会、不理解,到慢慢的熟悉,再到加微信成为好友,咖农对王万东的信任与信赖也与日俱增。
作为外出最频繁的伙伴,王万东不是在咖啡农场,就是在去咖啡农场的路上。有时候早上7点就得出门,他开5个小时的车到山里,给当地的咖农做培训,带着他们一起去咖啡园里做实地讲解,忙完之后再开车回来,到了普洱就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咖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甚至连基本的汉语交流都有困难,要给他们做现代农业培训挑战相当大。如今,王万东的朋友圈,都是分享给咖农关于霜冻预警和虫害防病方面的知识,他希望用自己的“自媒体”,为咖农传播更多科学种好咖啡的知识。
10年来,星巴克云南种植者支持中心3位农艺师们跑遍了云南数万名咖农的田间地头,累计免费培训30000余人次,认证2860个农场,累计认证面积达到34.03万亩,将精品化的理念带给咖农。每年绕地球一圈,只为离咖农更近一步,也为云南咖农离精品咖啡更近一步。
王万东还有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希望30年后开个咖啡博物馆,记录下这些年星巴克与咖农的点点滴滴,咖啡博物馆不论大小,但是他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云南咖啡和咖啡人的故事。
03
没有“味道”的工作
见证一年比一年好的云南咖啡
十年不化妆,不用任何香味的洗护用品、护肤品,试问哪个爱美的女孩子可以接受?十年清淡饮食,远离辛辣与油腻,又有哪个云南辣妹子可以做到?杯测师郭琼就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郭琼被伙伴们亲切地称呼为拥有“黄金舌头”的女孩,她的工作需要客观地判断每一款咖啡豆的甜味、酸味、苦味、后续余韵和香气、以及品质的优劣,并通过闻香、吮吸、确定、描述四重奏,辨别咖啡的品质。郭琼和她的团队的任务就是负责为云南咖啡豆的品质把关。
然而,郭琼“黄金舌头”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饮食克制以及针对感官的训练。为了确保自己嗅觉和味觉的高度灵敏,郭琼不仅放弃了自己爱美爱打扮的喜好和嗜辣重口的偏好,即使朋友聚会也需要远离烟酒及辛辣食物,选择了一种几乎没有味道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0年。
对于杯测师来说,与生俱来的灵敏的嗅觉及味觉极为重要,但是天赋并不是首要因素,坚持不懈的后天系统性训练才是成就“黄金舌头”的关键所在。不同原产地的咖啡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因子,而郭琼她们则需要从繁复的风味中寻找最独一无二的那一缕。10年前,杯测师还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在国内基本找不到可以借鉴学习的中文资料。每年郭琼和她的同事们都会跟随星巴克西雅图总部和瑞士的杯测师学习新的杯测知识和方法。在向海外杯测师取经的同时,她们一边埋头从英文书籍开始学习,一边找各个产地的咖啡豆来练习杯测。
图3:郭琼和杯测师团队(左一为郭琼)
咖啡杯测时,每一种咖啡样品需准备6杯,郭琼和其他5位杯测师都会试饮同时评品,互相交流心得,非常谨慎地做出评价。郭琼和她团队的工作不仅要对顾客负责,把好品质关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咖啡,更是为咖农负责,同时也不错过任何一款好咖啡。如今,杯测师团队日品咖啡600多杯,十年里累计杯测超51万杯。
“最初的时候咖农们送来的咖啡,光是挑瑕疵豆就要 7、8 分钟,最后也只有 20%-30% 的咖啡豆能符合标准,更不要说纯净的风味,有些甚至还掺杂着各种杂味。”但是,当郭琼看向比她更失望的咖农们时,那些气馁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她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为了从源头解决质量问题,而不是等咖农将咖啡送到种植者支持中心时才发现问题。从2020年开始,郭琼和她的团队跟农艺师一起组团下乡到农户家,教咖农们如何进行杯测,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提高咖啡的合格率,保证云南咖啡高品质的稳定性。
“看着咖农每次送来的咖啡合格率在不断变高,是我和团队最开心和欣慰的事情。” 郭琼笑着说:“如今,云南咖啡的品质已经有了很大飞跃,挑瑕疵豆3分钟都不要,合格率也到了 80%,而且经常还会有惊艳的风味出现。”
守初心、沉下心,十年辛苦是寻常,正是这些咖啡“爱豆”抱朴守拙点点滴滴的浇灌,十年前星巴克在云南种下的那颗咖啡梦想的种子,如今才迎来厚积薄发的时刻。向下茁壮生根,向上开花结果,这份咖啡的力量不仅属于每一款万里挑一的星巴克臻选云南咖啡,也同样属于这一群默默无闻的咖啡“爱豆”。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