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阳”了要喝电解质水?特殊时期别被品牌忽悠

来源: 联商专栏 无名 2022-12-27 11:35

元气森林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近日市场啥情况相信只要去逛一次早市便一目了然:出摊商户越发寥寥、物价飞涨、人流稀疏,甚至连一向生意火爆的早餐摊都闭门歇业,不知道是“阳”了?怕了?还是人们连早餐都不敢出来吃了?

当妻子听说我要出门逛早市时突然说道:“看看有没有卖柠檬的,有的话多买点。”我问:“买这个干嘛?”没想到妻子惊讶地看着我说道:“这你都不知道?不都说柠檬泡水能生成电解质,对阳性后呕吐有补电解质作用,现在大家都囤这个,还在抢元气森林呢,我也得囤一点。”我听着妻子那逻辑严密、专业浓厚的解析不由叹道:“看人家这营销做的,智商税收的,难道就不知道物极必反吗?”

而当我在早市发现柠檬居然已被炒到将近10元一个时,我认为应该做点什么了。因为这种财不该发,不仅因为不义,更因为副作用及隐患尤其巨大。

一、阳了到底该不该喝电解质饮品?

对此咱不了解不敢瞎说,所以我特查阅了相关资料,据相关专家介绍:当人出现发热症状并吃解热镇痛药或许会出现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导致人体出现缺水及电解质代谢失衡,此时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水予以缓解。

但专家同时强调:当出现发烧等症状时,如果能正常饮食,则无需额外补充电解质;如果整日不进食同时排汗或严重腹泻呕吐,才需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另一方面,对于如老年人、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儿童等相关人群,不宜大量补充电解质水,尤其是电解质类饮料,因为可能会引发糖分超标等一系列问题。

总结一下:虽有一定助益但非必需,且须看有无相关症状,且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且最好是“电解质水”而不是“饮品”。

理论部分专家已解析得很清楚了,我再说说个人亲身实践经验来现身说法一下:虽尚未“阳过”,但确实“狂吐过”,一般是在大酒后的第二天醒来。说来也奇怪,若当晚就吐或半夜吐大多吐一次就好,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稍吃点东西再吐则会狂吐不止。可即便吐成这样,不喝电解质水也没有关系,那时哪知什么电解质功效啊?但却知道另一件事——呕吐后一旦喝点甜味饮品则马上会吐得更厉害,水与粥之类反而没问题。

所以我想当下热炒电解质饮品的各位一定是针对那些刚入社会或尚未“酒经沙场”的小年轻们,亦或是女性客群,因为只要喝过几次大酒、有过呕吐经历则都会知道,这绝对是在收智商税,与胡说八道其实差不了多少。

二、收割智商税的四个步骤

疫情三年真是让人不断见识人性底层逻辑,尤其从众效应,简直是一直花式上演:从囤口罩、囤酒精、囤粮、囤菜,到如今的囤药、囤柠檬、囤抗原、甚至囤电解质饮品…真是无所不囤,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大家办不出。

但问题在于:有几位是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囤这些呢?不过都是看到别人在囤就认为该囤,不囤就没了;若问别人为什么囤这些,别人会告诉你“因为XXXX”原因,但其实绝大多数也是听别人说的。然后当看到现实情况确实如此且相关商品愈发稀缺之时,则更加确信所见所闻就是事实了。这不正是医托以及各种托儿们的一贯套路吗?但有趣则在于——如此套路却能屡试不爽。

所以可借此剖析一下“收取智商税的四大步骤”:

1.找“抓手”。抓手即目标客群的关注点,比如电解质饮品对应的呕吐症状,然后将之与自身商品属性相关联,形成一定逻辑闭环;

2.找到“传播者”释放信息。此即“引爆点”三要素的第一步,即找到“一对多的传播者”并借其释放消息,比如目标客群是老年人就找热心大妈、年轻人则找网红博主。总之就是找到那些具有“一对多属性”的个体释放信息,从而形成舆论阵地、打好基础;

3.“内行”引爆。基础打好后则进入“内行引爆环节”,何为“内行”?即如当下“阳过的博主”,因为他们既有一定受众基础、且又是现身说法,可信度高,大众看到既然阳过的人都亲身试验有效,那么就必然有效,如此则引爆囤货。只是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某知名主持人曾代言的某坛酸菜方便面,在利益的驱动下吃没吃过重要吗?

4.通过主流媒体完成最终背书。待大势已成、大众已信,则可通过主流媒体进行一锤定音的最终背书。大众一看那么多人在传、那么多人验证有效、且还有官方背书,怎能不确信无误?你可想想各种诈骗暴雷跑路的,比如某租宝,是不是都是同样套路?

综上,相信智慧如你一定能看出“一般如此行径的就是在想方设法收智商税”。商家借机谋利、流量借机变现、媒体借机赚钱,而大众非但被耍的团团转,还在抢购助威,有没有一种“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画面感? 

三、须知“天下万事一体两面且能量相等”

《无间道》琛哥曾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在现实尤其是消费市场可谓屡见不鲜,比如前一阵的“海天调味品事件”,之所以拿它做案例,因为与那些“自作孽的品牌”相比,它还算是相对清白的,但即便如此最终依然遭到清算而一蹶不振,更何况那些“主动作为的品牌”了。真当大众傻啊?有一段俗语说得好——

判断人傻不傻,看ta被骗后反应速度就知道了:有的人被骗后马上反应过来,有的很久才反应过来,有的人一辈子都反应不过来,但一辈子都反应不过来的确实极为罕见。

而且应明白:人一旦反应过来自己被欺骗、被忽悠,那么受害者必将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比如一般骂声最大的都是曾经铁粉、塌房男明星大多是被曾经迷妹扳倒的。更何况:你能靠从众效应“引爆大众”,大众难道就不能靠这“引爆你”嘛?想想那些塌房的品牌与明星们哪个不是如此?

所以:勿伸手、伸手必被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下万事一体两面且能量相等。

那些诈骗公司们明知结局、故意为之并早就做好了跑路准备;不知当下的这些借势造势的弄潮儿们是否也是如此?如若不是,那么真得奉劝一句: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幸运儿,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品牌立起来不容易,倒下去却很容易,千万别做“一时爽、但却后悔终生的傻事”!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