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咖啡脱掉“洋装”,“中式化”正在席卷“咖啡市场”

来源: 联商专栏 邹通 2023-02-15 14:04

咖啡-不加水印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邹通

“中式咖啡,火了!”

今年8月份,茶饮悦色推出旗下子品牌“鸳央咖啡”,打着“西学东进,咖啡中做”的口号,走咖啡中式化路线。

同月,带有“本土味”的熏香正气冰美式,横空出世,刚一出来,便在微博中掀起“轩然大波”,让“中式咖啡”话题被点燃了一般,熊熊燃烧,并在微博话题中形成了1.2亿的曝光,1342的讨论。虽然“剑走偏锋”,但也是“中式化趋势下”的一次尝试。

今年10月份,上海高管辞职研发中式炖咖啡#的话题又被推向微博热搜,话题阅读次数高达1.4亿。话题中的“上海高管”,通过中式隔水炖,以慢火萃取咖啡。这种咖啡制作方式因巅峰了大众认知,被网有讨论上了热搜。

从新闻来看,咖啡遇到“中式化”,从不不缺话题性,从数据来看,有关中式咖啡的需求量也不缺。根据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咖啡+艺术”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025%。今年以来,用户对“特调咖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207%,“中式咖啡”搜索热度同比提升4713%。

为什么中式咖啡会火,以及到底什么是中式化?它到底是风口还是噱头?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的说一说。

一、中式咖啡的“本土化”进程

在我看来,中式咖啡是咖啡“本土化”的一次探索和升级。这些升级在四个层面,分布是产品升级、场景迭代、工艺创新、商业探索

1、口味升级:顺应大众市场不断升级口味。“中式”咖啡口味的升级路径,大致是从奶咖--果咖—茶咖进行了“代代升级,次次迭代”的。

版本一:奶咖口味的迭代。瑞幸布局咖啡市场后,调研发现经典奶啡的单一口味很难撬开大众大众市场的门。于是,瑞幸针对不同的大众需求丰富了奶咖口味。以瑞幸的拿铁为例,不同口味的拿铁咖啡就有6款,都以牛奶为主原料,搭配其他口味升级的:

以红糖+牛奶+奶浆+糖浆+浓缩咖啡为原料推出新鸳鸯红茶拿铁;

以椰浆+厚奶+糖浆为原料推出生椰丝绒拿铁;

以奶浆+黑糖+糖浆为+纯牛奶为原料推出陨石厚乳拿铁;

为纯牛奶+厚奶+奶油+蓝丝绒为原料推出蓝丝绒枫雪拿铁;

以墨莉花+奶浆+纯牛奶+糖浆为原料“偷偷想你茉莉鸳鸯”;

以茉莉+奶浆+纯牛奶+奶油+糖浆+海盐芝士为原料推出海盐芝士茉莉鸳鸯。

奶咖口味的丰富化,让瑞幸不仅俘获了大量的大批粉丝,也为众多咖啡品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创新思路。

版本二:水果+啡的尝试。自从瑞幸“椰子味+咖啡+奶茶”的椰云系列咖啡火后。一些咖啡品牌便开始尝试“水果味+咖啡”的创新思路。如草莓果咖,从草莓中提取“草莓味”,融到到咖啡中;青柠果咖,从青柠中萃取“青柠味”,加到咖啡中。果咖的流行,不仅让咖啡口味进一步丰富,也让咖啡的客户群得以扩展。

版本三、茶+咖的融合。“咖啡奶茶化”让咖啡市场又一次繁荣起来后,一些新茶饮市场也不甘示弱,纷纷跨界重新定义咖啡。它们带着在茶方面的造诣及深厚的经验,开始尝试把茶融到咖啡中。其中以鸳央咖啡最有代表性。

鸳央咖啡做茶可以追溯到2020年,那时的瑞幸已经凭借生椰拿铁等系列饮品,先一步抢占了“风味咖啡”这一定位。作为后来者的茶颜,无奈只能别寻他法,于是把目光瞄向了“茶+咖”的鸳央咖啡。本来鸳央咖啡是岭南地区的“风味咖啡”,是一款“半茶半咖”的饮料,便得名“鸳央”。有了思路,它便和三顿半联合率先推出茶咖特调饮品“玛丽颜”。经过2年的产品迭代和市场试验,茶颜悦色才决定推出子品牌鸳央咖啡。鸳央咖啡以“茶为基调重新定义咖啡”。如鸳央咖啡招牌的“辣妹子辣”、“空山新雨后”、“高山低谷”分别采用的是乌龙茶、栀子毛峰茶、茉莉茶做茶基。此外它为凸显自己“中式化咖啡”的定位,产品制作上,以现场泡茶为主,凸显“茶的风味”;原料采购上,采用SOE咖啡豆,凸显“咖啡的品质”;元素融合上,添加干辣椒、生椰乳、冰博克、NFC果汁、柠檬苏打等各式创意元素,凸显“口味的丰富”。

2、场景迭代:给店铺融入“国潮”元素。如鸳央咖啡在logo布局上,字体以古风韵味的毛笔字体来呈现,配色上采取墨绿色,颇具“复古风”;门店设计上,延续中式古风,以墨绿色为主色调,融入“古时”建筑特色和窗户设计,再配上绿叶盎然的竹子和古风字画的设计,给人一种“古风田园之感”;菜单规划上,菜单名叫“乱点鸳鸯谱”,咖啡名改为“辣妹子辣”、“空山新雨后”、“竹林深处”,处处透露着“国潮风。”。

再如一家叫“竹瘾公馆”把有“历史时代感”的古宅修缮成了咖啡屋,这样不仅让咖啡屋保存了古宅的风格,也对外营造了一种历史感。所以在“竹隐公馆”内喝咖啡,仿佛可以将自己从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抽离,回归到“田园生活”,忘却一切压力。

还有佛山的角落咖啡 ,将岭南传统建筑和药房结合,把咖啡馆变成了“药材铺”,里面陈列了许多老物件,如玻璃药罐、百子柜、有年代感的手推车等。

3、工艺创新:用中式工艺定义咖啡。在上海,有一家开了十几年“本土化”咖啡店,叫做“本帮”,它出品的咖啡 ,深受本地人喜欢。这一切都源于这家咖啡店里咖啡的制作方式。这家咖啡店采用中式隔水炖、小火慢炖的方法,让热水充分溶解咖啡粉所含有效物,来完成咖啡萃取。最终会萃取出一份“黑如魔鬼,烫如地狱”的咖啡液体。滤掉咖啡渣,调和一定比例的饮用水,完美呈现了清澈无比的咖啡饮品。

4、模式探索:顺应市场变化让商业模式“本土化”。如星巴克商业模式的“本土化探索”,以国有技术和平台来优化品牌的商业模式。借助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布局线上业务,赚线上空间的钱;借助公众号+企业微信+小程序,抢占私域流量,赚长期需求的钱;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打造大数据平台,赚算法的“钱。

咖啡“中式化”让咖啡穿上了“本土化的服装”,成为了中式咖啡,并且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一部分。它火的背后也涉及了一些底层逻辑。

二、中式咖啡曝火的底层逻辑

1、咖啡品牌希望以“中式化”实现突围

以鸳央咖啡为例,前有走第三空间+高端咖啡模式的星巴克,后有走奶咖+平价咖啡路线的瑞幸,中间还有走低成本战略+下沉市场的幸运咖,它若想不被淹没在竞争的红海中,只有别寻它法,才能有所突围。这时“中式化”成了它的唯一解,所以它才以茶咖打造“中式化”咖啡,实现产品上的突围;以“国潮元素”营造“中式化”场景,实现场景上的突破,进而重讲品牌故事。

2、消费降低 ,品味升级,倒闭咖啡不断“系统升级”

这么年,年轻消费者对同质化的咖啡产品早已麻木,所以急需“新元素”来获得消费的快感。如单一咖啡口味早已尝遍,需要新口味的咖啡,获得口味上新鲜感;见惯了单调的装修风格,需要新的装修场景,获得体验上的愉悦感。消费者的这些要求也加速了咖啡“中式化”的进程。

3、文化觉醒后,“传统文化元素”为各类咖啡品牌提供了“创作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我国消费者开始从崇拜外来文化和品类,转变为开始重视和挖掘我国文化的含义和元素。也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许多咖啡创业者,重握文化中的特色元素,融合进咖啡的产品和场景中。如竹筒咖啡,瓷器盖咖啡,他们把以前盛装东西的竹筒、瓷器等元素,融入了咖啡的包装上,重新定义“咖啡杯”。再如上述的角落咖啡,结合岭南传统建筑和药房等元素,把咖啡馆变成了“药材铺”,重新定义“咖啡的第三空间”。

4、国产咖啡豆崛起,助阵国产咖啡降低生产成本

以前,咖啡品牌制作咖啡,都要老远去国外去采购豆子,这些豆子运回国内,成本是“层层加码”的。远途中有运输成本,路过关卡有关税成本,运输期间还有损耗成本。所以,国外咖啡豆运回来后,成本往往居高不下。这也导致咖啡产品价格一直处于昂贵的状态。

可是,随着我国咖啡技术的不断升级,国产的云南咖啡豆价格一降再降,品质“优而再优”。云南豆子为“中式化咖啡”崛起提供发育的土壤:在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成本,降低价格,控制利润,进攻大众市场打下了基础。

所以,各路品牌在制作咖啡时,云南咖啡纷纷抢购的对象。比如瑞幸的高端产品线“小黑杯”推出云南咖啡系列;星巴克也将云南咖啡豆列入其高端品牌“星巴克臻选”产品线内。

三、中式咖啡是噱头还是风口?

有关咖啡“中式化”,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中式咖啡”是噱头,这股风吹过之后 ,就完了;另一种认为,“中式咖啡”是趋势,它的火会一直燃烧下去。在我看来,咖啡“中式化”就是一种趋势,外来物种向“本土化”进化的一种必然进程。

从市场角度讲,咖啡想走大众市场,俘获更多的消费群体,咖啡走向“中式化”。

以前咖啡是“云端”的产品,定价基本30元以上。那时的咖啡主要买的空间和它的仪式感,所以那时的咖啡 ,在大众眼中就是一种“高端饮品”,偶然尝试一次即可。

可自从2019年之后,咖啡市场被瑞幸教育了一遍之后,咖啡成了平价的、日常的产品,咖啡也逐渐渗透到了更多人群中。根据《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与茶饮渗透率相当。

可是怎么让咖啡渗透率是怎么提高的呢?答案便是咖啡的“本土化”。不断根据不同地区客户群体的主流品味去调整咖啡产品形态。

如我们上述瑞幸的例子,瑞幸之所以走奶咖的路线,就是更广阔的年轻群体习惯咖啡的苦味 ,只喜欢稍甜的甜咖啡。所以,才有丰富奶咖口味的咖啡,俘获了众多了年轻人的味蕾,向更多群体普及了咖啡,让咖啡成为了大众饮品,扩大了咖啡市场。

这是瑞幸的发展路径,也是咖啡“中式化”的进程:咖啡想高速发展,渗透不同种类的客户群体,就要不断根据不同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策略。

此外,咖啡通过“中式化”走向“大众化”的路径,咖啡中式化的路径,其实也是茶市场走向“大众”的路径,侧面说了咖啡“中式化”是大势所趋。

早年茶市场,受众的群体多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很少碰茶。这是因为茶味太苦,年轻人喝不惯;消费场景隐匿在各个茶馆和高档茶楼,在外喝茶的价格太贵。

可是新茶饮品牌的出现,将茶从仪式感解放出来,不仅取掉了喝茶中各种繁琐的讲究,还让茶回归到可随时随地可喝的饮品。

为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来喝茶,新茶饮品牌还茶在中融入了水果、牛奶等元素,让喝茶的场景更普及,味道更大众,群体更多样。

茶从“精英的小众需求”发展到“平民的大众需求”,和咖啡从“精英的小众市场”走向的“平民的大众市场”何其相似。这或许说明,一个物种若想被大众所接受,就必须“下凡” ,甩掉以往的高冷和繁琐莫名的讲究。

从消费角度,外来品类“中式化”属于必然的阶段。

这两年,快餐、烘培、轻食、汉堡、相继“中式化”, 快餐+中式品类,走出了各类“中式化快餐”;轻食“少盐、底糖、低脂功能”+中式化品类形态,走出了“中式轻食”;现烤汉堡+中式化小吃+中式化配菜,走出了“中国汉堡”。

当一个外来品类“中式化”时, 可以说其暂时性的风口,当几乎所有的外来品类“中式化”时,多半是趋势。那为什么外来品类扎堆“中式化”,背后肯定有什么力量吗?其实在我看来,这股力量我国进入了第四消费时代。

有专家指出,疫情后,餐饮环境进入了第四个消费时代,消费者有了成熟的消费观,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从崇尚欧美到在意本土化的元素。

追求简单,对不必要的需求“断舍离”,回归产品主义,必然会导致咖啡品牌生产“口味丰富,超具性价比”的咖啡;深爱本土元素,重视本土文化,必然会倒逼咖啡品牌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开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咖啡馆。

从品牌角度,“本土品牌”逆势崛起超越外来咖啡品牌。首先,我国本地咖啡品牌,带着“本土化的模式”和“本土化的咖啡”逆袭开店。如Manner一个月开出200家店,幸运咖半年突破500家店,Nowwa一年破千店。其次,我国本土化咖啡疫情期间逆势增长。2021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整个大盘逆势增长,市场规模达到89.7亿元,较2020年增长41.71%,创五年来新高。可想而知,随着本土品牌的一路高歌猛进,“本土咖啡文化”的强势崛起也是势在必行。

小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产咖啡的强势崛起,让咖啡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从“洋饮料”升级为“中式化饮品”。这才让咖啡逐渐脱掉“洋装”,有了“中式化”的模样。当然,“中式咖啡”还处于发展期,期间肯定会遇到各类不同的问题,不过既然是趋势,那它终有时间,从花蕊绽放成颜色艳丽的花瓣 ,从蝉蛹破茧成绚丽多彩的蝴蝶。咖啡“中式化” ,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