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面对短期招商压力,要妥协吗?
出品/联商VIP专享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
新项目招商主力店、品牌店迟迟无法签约,能不能通过先引入无次级品牌,后反向引入主力店、品牌店?已开业项目开始掉铺,能不能用无次级品牌先填场吃饱,后期再调整升级?
这些问题都是短期业绩压力下痛苦的抉择,长期招不到商,可能被考核掉;咬牙降档引入无次级品牌,可能整个项目就废掉了。非常考验人性的时刻,很多时候谈不上对错。
如果连饭碗都不保,谈什么理想,让老板决定是否签约。大部分老板觉得有人给租金挺好的,当然签。只是你自己知道这次签了,后面调性可能再也起不来了。你若坚持咬住标准不放,老板觉得你跟他的钱过不去,可能把你当仇人对待,你瞬间危机四伏。
主力店为什么不来?
一些新启动项目,主力店迟迟无法落定,主力店签不下来,直接影响招商节奏。能不能先招小商户,招得差不多再反向助力签主力店呢?
这个涉及到主力店为什么不来?比如说超市、影院。
超市这个业态如今扩张不动了吗?不是。扩张不动的头部超市,一直在泥潭里面挣扎。早期手艺只要跟区域前三的超市谈一谈就可以了,最终根据条件确定一家。现在的情况是前三可能都废了,你手上的超市主力店资源就没价值,需要重新开发新的超市资源。如果你手上的主力店资源没有及时更新迭代,就是招不到商。近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专业型超市崛起,通过实力在弱势抢市场。传统的融资型超市没有资金进入基本废了。
影院主力店在疫情阶段趴着的玩家,都在收一些质地好的项目,处于陆续发力状态。有部分玩家适时引入资金,也玩得比较嗨。但是一些在疫情阶段活得很艰难的,放开后又偷票房被逮,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静静地陪着就好了。
招不到商怪谁?
招不到商除了项目原因以及发展商手上资金不足外,源于对于市场商户格局情况变化没有及时捕捉。在商户总供给不平衡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升跌水对冲。
今年市场有个特点,除了今年的增量,还有疫情积压几年的存量项目,竞争一开局就很激烈。品牌商总体来说是看好复苏行情的,客观上业绩也出现同比较好增幅,品牌商拓展动力较强,并加大产能释放。代理商也看好市场,但市场行情没有达到强预期,形成落差,在拓店方面比品牌厂商更在意入场时间节点,担心提前进场当炮灰。厂家给代理商的渠道扶持力度是蛮大的,不少厂商为了刺激代理商入场,都是装修全补、道具全送。
厂商供给端有动力,又寄望于代理商来开,自己开直营谨慎。代理商有想法差行动,不推一下老想着观望,毕竟亏的是自己的钱。商场端供量过大,直接勾搭厂商,厂商叫不动代理;勾搭代理就要靠勤跑,太累。
要刺激代理商开店或厂商开直营店,商场端要开出足够诱惑的条件,才能更容易杀出重围。今年很多启动的项目,给的力度不够,还是会拖到明年甚至后年等等。
大家都清楚,市场要倒退到前几年概率不大,除非出现特殊事件。向上空间广阔,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会往上走,剩下的问题就是市场如何破冰了。
在这种状态,一些实力商家肯定是会享受特殊溢价,不要跟市场轻易对抗,这是人家行走江湖多年应得的福利。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上行的情况下,实力商家肯定率先受到追捧,对应的商场也会享受到这波红利。
妥协还是坚持?
如果向短期市场压力妥协,利用无次级品牌填场并占据核心位置,会引发连锁反应,品牌商觉得你扛不住了,纷纷逃离。这时候,消费市场反向施压,觉得你就是个烂场子,专门做杂牌,你又重新陷入两难境地。如果要烂场子逆势反转,进行二次招商,这个需要花费的精力和金钱会是首次招商的N倍以上。大部分发展商这个时候手上资金会不足,等于只能默认放弃这个商场,任其自生自灭。
难道填场操作就完全没有机会,一定会是这个走势吗?在人均GDP4、5千美元的地区,可以采用填场玩法,待市场复苏后加码。其逻辑是人均GDP在低位时,当地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强,你又做一个当地最新或最大的项目,可以引发一波跟风。等当地人均GDP拉到6千美元左右时,借势调整引入品牌进行迭代。如果是经济发展程度还可以的地方,市场很难给你这么好的迭代空间。市场有很多选择,抛弃一个烂场子是最佳解法。
一旦对短期业绩进行妥协,意味着对项目造成长期的损害。项目方必须容忍一定的空置率,必要时自己亲自下场玩,把空置的位置暂时补上。发展商的问题在于需要资金加杠杆,目前的融资行情对于发展商不利,难以有效通过低利率渠道获取资金补充。高利率渠道又很可能对发展商造成极大的反噬,被高利率逼疯的发展商近年来居高不下。
新项目启动招商就被困,可以先暂停,待市场供需再平衡再入场。连主力店都招不到,项目启动大概率成功率不高,光烧钱。要么三年五年的免租,反正物业闲置也是闲置。一年免租招不到商,项目肯定存在各种问题;三五年免租,真香,有问题也是商户的问题。狭路相逢勇者胜,开的条件够好,可以选择的空间自然变大。
首次招商没有品牌背书,没有办法超当地消费者预期,结局基本定下来,除非招募强运营高手来调节。强运营高手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投喂,才能有效施展魔法,对于大部分重招商轻运营的项目来说是不现实的。招商运营不好也不重要,关键是商铺怎么跑掉,卖不出去就等于砸手上,整个资金就断链。商业是为了商铺住宅服务的,招商核心是为了卖铺。现在的投资人没有以前好骗了,看不到美好的前景预期,没有强势品牌背书,想把他口袋里的钱拿过来,哪有那么容易。
市场逻辑、道理其实都不复杂,一个项目能不能做好,很多时候考验的就是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抉择。操盘手能不能扛住压力,从项目长远方向考虑,还是在压力下随波逐流,后面就让项目自生自灭;股东层面能不能扛住压力,资金紧张是指望项目有点收入缓冲一下,还是到金融机构跪求融资。或者盯着一张只有一堆的预期收入,没啥价值的财务报表自嗨。
股东方、操盘方需要每个阶段都沟通好,有明确的目标,在不同的市场场景下,该干什么干什么,才不会在业绩压力下迷失。这期间会面对很多可以实现短期目标但无益于长期发展的成交机会,如果给予默认,短期效益是上来了,但未来的业绩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拒绝,很多人的利益会立刻受到伤害,甚至团队动荡。
合理的妥协是在短期利润与对未来增长的投资之间取得平衡,有效利用长短期目标进行融合。在聚焦日常短期目标时,更要抬头看战略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一步错,后面翻盘的机会和成本都将被放大。这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抗压能力和短期受诱惑能力,并且需要有系统的作战能力,才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