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便利店咖啡将何去何从?

来源: 联商网 松柏 2023-09-12 15:40

出品/联商翻译中心

来源/C-STORE、NESCAFE、DREAM COFFEE

编译/松柏

多年来,咖啡如同摇滚乐和牛仔一样,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考虑到历史原因,在咖啡引入该国市场之际,似乎就与“赚钱”这个标签形影不离。以至于人们提及美国的咖啡文化时,想到的是“速度和数量”,而不是像咖啡文化之邦意大利那样,强调“放松和享受”。

据估计,美国人平均每天喝三杯美式咖啡。WIFI、远程工作和技术的崛起塑造出美国社会如今的咖啡文化,享受即饮咖啡的便捷和效率。早餐选项之一、打工人常备、路边自提,这些字眼成为咖啡文化的一部分。

在美国,现代咖啡消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超级浓郁、苦涩、事先研磨的商品化咖啡为特征,无需任何宣传。那时,人们对咖啡的关注都集中在商品上,并不关心它来自哪里或是如何烘焙的,唯一关心的就是它是否含有咖啡因,换句话说,人们喝它只是为了保持大脑清醒,而不是为了享受。

彼时,顺应时代需求,速溶咖啡横空出世。无需半小时或更长时间酿造,只需要将咖啡粉溶解在水中,这类咖啡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并一直延续至今。而另一类盛行的便是真空包装咖啡豆,与速溶咖啡一样,这些咖啡豆通常是来自不同产地的混合物,经过预烘焙和预研磨,往往颜色偏深且苦,缺乏精品咖啡的浓郁风味。

第二阶段是由星巴克主导,核心在于体验,咖啡馆文化也由此而来,咖啡贴上了社交的标签。至于产品本身,不再局限于陈旧的罐头装,而是各式各样的产品类别。即使有些品牌的咖啡豆烘焙过深,甚至是过度烘焙,导致咖啡变得过于苦涩或碳化味浓烈,但那也不是消费者“挑剔”的核心。近来,这些品牌还大力发展路边自提、线上下单和定制化服务,以期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的选择。

彼时,人们更注重创造和维持咖啡体验,而不是真正探索咖啡本身,所以咖啡师的概念破土而出,成为消费者和咖啡豆之间的“桥梁”。第二波咖啡通常也是深度烘焙且较苦,但相比此前已经有所减弱,其中不乏消费者对甜味需求的推动。由此,富含各种口味的浓缩咖啡饮料风靡一时,如焦糖玛奇朵或摩卡咖啡。

第三阶段才是真正吸引我的。

随着技术的提升、咖啡文化的普及以及精品咖啡的渗透,人们开始关注咖啡豆的来源,种植环境以及冲泡方法。通过创新的冲泡技术、浅烘焙和独特的加工方法,消费者开始自行发掘全新口味,这是第三阶段,或者说第三波咖啡浪潮的特色,它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优质产品本身的思考过程。

不过,当人们把咖啡作为一门学科或艺术来研究时,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辨别其中的细微差别,烘焙、研磨和冲泡,贯穿全过程。对于更高品质咖啡的需求无疑是主推力,但生活方式的更迭瞬息万变。在快节奏主导的时代,有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兼具便利性和高品质?

一、“快速”咖啡的现状

出门在外,我(笔者)常常临时起意,突然想喝上一杯咖啡,但随身携带冲泡设备?显然不切实际。加之赶时间,来不及在地图上找一家附近的精品咖啡店,更别说在现场等个十分钟。所以遇到糟心体验是常态,比如机场的美式咖啡(冲得过稀、没有咖啡味),或是快餐店的即拿即走咖啡(烘焙不足、缺乏浓郁口味)。

当然,我并非异想天开,期望早上五点半在汽车穿梭餐厅买到一杯冲泡咖啡,而且还使用了Wilton Benitez(哥伦比亚考卡产区)或Edwin Nore?a(哥伦比亚锡卡西亚产区)的精品咖啡豆。但至少,我希望能够享受我喝的东西。

幸运的是,近年来便利店制作的咖啡水平有所提升

早年,装在玻璃热水壶里的咖啡常常散发“焦味”,但那样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2010年,美国连锁便利店Wawa推出“coffee unplugged”活动,旨在改善咖啡的质量和客户体验,并因此闻名于世。随后几年,传统的玻璃仪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批量冲泡以及从豆到杯的全自动咖啡制作。

大约2015年,另一家连锁便利店Ricker’s也加入了自动咖啡机试点行列。自此,越来越多的连锁便利店看到了新的“商机”,纷纷在门店引入从豆到杯的全自动咖啡机,包括销售排名在TOP20榜单的Casey’s、Kum & Go、RaceTrac等。

2023年,美国便利店门店数量TOP10榜单。数据来源:企业官网。制图:联商翻译中心

即便是销售额与门店数均排名前二的7-11和Circle K也渐入佳境。

先说说7-11,在美国全线推出“现代化咖啡计划”,旨在深化便利店的餐饮定位。截至2023年7月中旬,该品牌在北美超5000家门店升级咖啡设备和选项,包括新型豆倒杯咖啡机、精品咖啡机、冰咖啡选项以及各种定制口味。

在本财年一季度电话会议上,7-11美国执行董事兼CFO丸山好道(Yoshimichi Maruyama)提到,为了响应集团号召,成为一家“以食品为核心的世界级零售集团”,7-11美国开始强化便利店咖啡业务,并预计到2025年底,将该服务铺设至所有符合条件的门店中。

再看看Circle K,每年供应超过1.2亿杯咖啡。新磨咖啡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有原因的:该零售商在几乎所有门店安装了最先进的豆到杯自助咖啡机,并只填充100%可持续采购的优质咖啡豆。然而,尽管专注于提供口感出色、高质量的咖啡,人们对便利店咖啡仍持有消极的先入之见

为了将“怀疑者”转化为“信徒”,Circle K在今年年初发起了一项社会“盲测”实验,在路边推出“Kafe”品牌咖啡车,向路人提供其美国门店内相同的咖啡。在揭开品牌标志前,会询问路人对咖啡口感和质量的看法。结果令人惊喜,近九成的受访者表示认可。

“在Circle K,我们为自己向顾客提供的咖啡感到非常自豪,并且相信它可以媲美世界上最好的咖啡。因此,我们决定提供免费的咖啡品尝,让每个人都尝试一下,”全球餐饮副总裁大卫·霍尔(David Hall)表示。

但便利店咖啡未来会走向何方?还有继续创新的空间吗?

二、便利店咖啡有了自己的“订阅服务”

几十年来,便利店营销一直围绕着促销、折扣和每日特价展开。倘若用少数几杯星巴克的价钱,就能满足一整个月的咖啡需求,还有比这更具吸引力的营销吗?

另外,在美国便利店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每当你有急事想拿起东西就走时,前面却有人占着队伍,乐此不疲地刮着彩票。如今,便利店零售商推出“跳过队伍”的咖啡订阅功能,顾客定期支付费用,每天或每周即可享受咖啡“即拿即走”服务,无需排起长长的队伍,更不用每次都买单结账。

就顾客而言,这个功能省时省力,极大增强了咖啡订阅服务的吸引力。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按照订阅计划支付费用,借助大数据,后台还可以监测客户的使用频率、续费情况等,十分有利于稳定和可预测的现金流。

据市场研究机构INTOUCH INSIGHT报告显示,在如今的美国市场,咖啡成为便利店的主要商品之一,有7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经常购买咖啡。其中,8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从便利店购买咖啡。

当被问及在决定购买咖啡时哪些因素最重要时,便利性排名第一,其次是口味和价格。虽然这种便利性的关注直接契合了便利店的优势,但不容忽视,便利性并不会压倒品牌忠诚度。70%的消费者称,他们会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咖啡品牌,而不只是简单地购买“最方便”的咖啡。

数据来源:INTOUCH INSIGHT。制图:联商翻译中心

与此同时,在那些报告曾从便利店购买咖啡的消费者中,有96%表示他们会再次购买。而那些不会再购买的人,透露的主要原因是:口味不佳、温度不适和不愉快的店铺体验。

往后,我相信线上APP或小程序将成为改革的重点方向。不同于传统的忠诚度计划,便利店零售商要思考得更多。虽然会员计划不适合每个人,但对很大一群客户而言,将成为购买咖啡的重要考量因素。

美国芝加哥高端连锁便利店Foxtrot已经开始试水,推出无需订阅的会员计划,通过免费的门槛吸引消费者入局。此外,该计划为会员提供独家的价格和特权,其中一些是基于顾客每月的累计消费额进行解锁,例如,如果每月的咖啡消费达到100美元,即可享受1美元一杯的咖啡。

三、成为新的“第三空间”目的地

“在意大利,咖啡馆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延伸,”1996年舒尔茨在刊登上《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道,“在那些咖啡馆中,邻里相聚一堂,社区氛围浓烈,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在那一刻,咖啡成为社交的媒介。”

几十年来,星巴克正是在这种咖啡文化的指导下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以至于人们一提到第三空间就会想到它。时过境迁,星巴克也在改变。线上下单,到店取货、沿街取、专星送,越来越多类似字眼成为该品牌的新标签。

在上一财年的电话会议中,“第三空间”的概念仅被提到一次。其中,72%的销售额是通过沿街取、专星送和线上订单完成,其中线上订单占比首次超过26%。另外,与传统的浓缩咖啡相去甚远,冷饮占据饮料销售的76%,且其中60%都是客户定制。

星巴克的速度越来越快,是否也意味着释放出额外的机会?

国别差异,美国相当一部分区域“地广人稀”,汽车拥有率较高,对燃油需求大。所以传统便利店都与加油站融为一体。而在许多消费者心里,便利店售卖的食品带有“污名”。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便利店零售商推出食品服务,并且优化店内空间,消费者的“偏见”在逐渐淡化,长途跋涉后的小憩成为一种选择。对便利店零售商而言,如何跳出思维定势成为关键。未来十年,“便利店+油站”的模式会逐步减少,如何吸引消费者到店或在线互动才是当务之急。

一些零售商早已察觉并付诸行动。在爱荷华州的梅因市,连锁超市Hy-Vee与Smokey Row咖啡合作,在旗下Fast & Fresh便利店内引入咖啡主题区,空间布局宽敞舒适,外观设计简单大气,还提供精选纪念品选购,旨在鼓励顾客驻足停歇。

Fast & Fresh便利店内的咖啡休息区。图源:C-STORE DIVE

自2016年以来,连锁便利店Kum & Go也开始主推第三空间的理念,无论在店内还是店外,都摆满了座椅,还提供丰富的美食选择。其定位明确,瞄准生活习惯规律的客群,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憩环境。天气晴朗之时,人们来到家附近的便利店,点一杯咖啡或加一份小食,坐在窗边,拿起手机,累了就闭上眼睛打个盹,又或者看向窗外发呆。

悉尼也有这样一家便利店,Jack&Go,推门而入,会发现橱柜和墙面上贴满了各种明信片,有人分享故事、为当地受伤儿童祈福、向店家表示感谢等,十分温馨,顾客与商家之间的距离感冰消瓦解。

实际上,鲜有零售渠道像便利店零售商一样,能实现高度本地化,与当地社区的人、事、物交织在一起。伴随商业模式的变化,加上消费者需求的更迭,拾起星巴克丢掉的第三空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四、下一波浪潮是否袭来?

关于现代咖啡消费是否进入第四阶段,或者该阶段有什么具体特征,众说纷纭。但更受欢迎的说法是:第四波浪潮是专业咖啡的大众化。换句话说,打破障碍,以既不费时也不费力的方式,向普通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咖啡。

便利店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不是每一家都能做到。

咖啡豆是任何一杯咖啡的核心和灵魂。假设咖啡豆陈旧,质量不过关,即使使用最昂贵的冲泡设备,结果也只会让人大失所望。相反,只要拥有高质量的磨豆机,优质的水,适当的技巧和优质的咖啡豆,即使使用15美元的塑料手冲壶也可以制作出色的咖啡。

问题在于,许多零售商仍在冲泡诸如“深烘焙”,“中烘焙”和“经典”之类的平淡无奇的咖啡豆,一直走在求稳的路上。未来,消费者会慢慢走向收益递减的临界点译者注:起初提高质量的好处明显,但随着质量提高,额外的好处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显,成本却可能增加),小批量、单一来源的碳浸渍烘焙咖啡豆也会有一定的市场,高质量的独家混合咖啡会越来越受欢迎。

便利店零售商与当地烘焙商合作空间广阔。在大多数大城市中,遍布各种类型的烘焙商,有些甚至就分布在便利店附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双方都有益处。例如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36 Lyn便利店,其引入Peace Coffee的咖啡豆,而这家烘焙商距离该便利店只有10分钟路程。

总之,便利店可能乘机而入,打击快餐店和第二波咖啡连锁店的痛处。就其价值而言,也可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