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两年烧光一个亿,又一垂直电商突然暴雷

来源: 电商报Pro 李松月 2024-03-19 08:28

出品/电商报Pro

作者/李松月

01

“熊猫不走”暴雷,员工集体讨薪

又一家垂直电商倒下了。

日前,互联网烘焙品牌“熊猫不走蛋糕”官微突然发布消息称,公司创始人杨振华失联,近千名员工三四个月的工资未发放,社保公积金断交、公司群解散,因而负责官微的员工试图通过网络维权。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官微

此后,多位“熊猫不走”的员工向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公司于3月16日下午突然宣布停工,当时还有不少员工正在给顾客配送蛋糕。

据受访员工所说,公司从去年年底开始,工资发放就已经出现异常,分多次发放或一直拖欠。到了今年3月,“熊猫不走”在部分地区的办公室大门紧锁,管理层称是因为拖欠房租,要求员工暂时居家办公,很快就能渡过阶段性的经营困难。

直到3月16日,公司高管在工作群宣布复工失败,让员工走程序申请劳动仲裁。当晚6点左右,大量员工发现自己被踢出了工作群,但公司没有为他们办理离职手续,更没有与他们进行协商如何赔偿损失。

根据员工提供的聊天截图,在解散工作群之前,“熊猫不走”的创始人杨振华曾在一个工作群里向员工致歉。

据他所说,“因为我的无能,盲目乐观,决策失误,对疫情对政策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公司今天资金链断,欠薪负债,导致公司停业、我个人破产的局面。这两年多我个人倾尽所有车房抵押。借给公司两千多万,让法人姚秀华也借贷七百万给公司。但由于管理决策疫情等内外部原因,还是没能把公司救回来。”

图源:南方都市报

杨振华还表示,他个人已无能力偿还债务,建议员工走法律途径维权,他本人也会接受法院公安等处理。

此后,“熊猫不走”的员工再也无法联系上杨振华,只能通过网络等渠道发声维权。

从官微的评论区来看,不少顾客反映,自己在“熊猫不走”预定的蛋糕无法送达也无法退款,在官方小程序的充值也同样退款无门。

截至目前,“熊猫不走”全国门店已暂停接单,官方微信小程序显示“由于违反《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暂时无法访问”。

02

从年入8亿到负债累累

“熊猫不走”怎么了?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不走”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蛋糕品牌。

但和传统意义上的烘焙品牌不同,熊猫不走没有线下门店,其核心业务以“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形式完成,类似前置仓生鲜电商的模式。

当顾客通过官方小程序或第三方平台下单预约后,熊猫不走在该城市的中央厨房会进行统一制作,而后再统一运输到该城市下辖各个区县的配送中心。等到顾客预定的时间,会有专人再将蛋糕送至指定地点。

值得注意的是,熊猫不走最大的卖点,就是跟蛋糕一同送到顾客面前的,还有其“熊猫跳舞”的庆生服务。

创始人杨振华认为,做蛋糕品牌不应该只是单纯卖产品,更要关注这背后消费场景所需要的仪式感。

于是熊猫不走的员工将蛋糕送达后,还会穿着熊猫人偶服跳舞庆生,甚至进行各种歌舞、魔术表演,和小朋友做游戏等。

“熊猫”上门跳舞 图源:小红书

发展到后来,熊猫不走送货上门时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个性化,尽可能满足客户需要,同时还增加了“财神”版本的熊猫、网红青蛙等人偶服。

在最开始的几年里,熊猫不走独特的商业模式让很多消费者感到新鲜,其业绩也是水涨船高。2021年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熊猫不走三年时间进驻了20多个城市,累计卖出600万个蛋糕。2020年营收超过8亿,其中私域营收占整体营收的70%。每月环比增长仍在15%-20%以上,业绩每5个月就翻一番。

当时,熊猫不走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还一度受到众多创业者的追捧。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穿着熊猫人偶服上门庆生的形式,很容易让顾客主动拍照、拍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进而实现社交裂变,沉淀更多的私域用户。

天眼查信息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时间里,熊猫不走一共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头头是道、IDG资本、XVC等。其中,2021年的B轮融资金额更是高达1亿元,彼时熊猫不走的月营收超过7000万元。

熊猫不走融资历程 图源:天眼查

然而,此轮融资过后,熊猫不走就开始走向下坡路。

2022年“3·15”,熊猫不走位于长沙的店铺被曝光是虚假地址,网络平台显示当地共16个分店,实际上有6个都是虚假地址。有门店负责人透露,由于熊猫不走只接受网络平台订购,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品牌以这些“影子门店”撑门面,让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感受到其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次年“3·15”,熊猫不走位于广州的店铺也同样被曝光,13家门店中有7家经营状况异常,而且还存在虚标生产日期的情况。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对熊猫不走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所指出的问题包括蛋糕味道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贵、服务越来越敷衍、熊猫人偶服太脏,拍视频要加上滤镜才勉强能看等。

到了今年“3·15”,熊猫不走干脆直接暴雷……

如今看来,熊猫不走提供的上门庆生服务,可能比生日蛋糕本身更像是“伪需求”。

一方面,每个消费者购买生日蛋糕的频次本就不高,即使熊猫不走积累了数百万的私域用户,一年内的复购率也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像熊猫不走这样的“网红创意营销”,消费者的新鲜劲其实很容易过去,想要做成长久生意并不容易。

最为关键的是,熊猫不走的商业模式需要很高的成本。比如中央厨房至各区域仓配中心的冷链运输、各地仓库的租赁成本,以及会各种才艺的员工也需要更高的人力成本等。一旦业绩波动,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导致资金链断裂。

有熊猫不走的前员工向媒体反映,公司前几年拖欠供应商货款数额太大,而且很多地区的房租长达半年未缴纳,即使后来实现了小幅盈利,也很难填补过去几年里留下的窟窿——如今的暴雷,只不过是一系列蝴蝶效应所导向的必然结果。

03

O2O垂直电商,或许是个伪命题

从2015年开始,曾爆发过一阵O2O(Online To Offline)创业潮。在资本的追捧下,各种餐饮外卖O2O、零食水果O2O、美容美发O2O、家装家政O2O等层出不穷。

而后没过几年,这些O2O平台就开始了大规模倒闭,能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但即便是这些“幸存者”,也在近两年里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比如2022年7月,家政O2O平台“轻松到家”暴雷。这家曾经挂牌新三板,规模在家政行业能排到前三的公司,最终还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暂停交付”。时至今日,很多轻松到家的员工、技师、用户、加盟商、供应商依然维权未果。

即使是上市公司,大势已去的时候也难以自保。同样是在2022年7月,生鲜O2O电商平台“每日优鲜”暴雷,关闭了大部分城市的30分钟送达业务,并传出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总部人去楼空。

虽然每日优鲜当时努力澄清能够很快恢复正常运营,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有关每日优鲜的最新消息只剩其已经从纳斯达克退市。

去年9月,鲜花O2O电商平台“花加”宣布停业整顿。官方发布的全员信显示,受疫情影响,公司资金开始紧张。创始人和高管团队拿出所有积蓄、四处筹钱,却还是没能走出困境。后来银行账户被封,成为了压在花加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其不得不进入停业整顿阶段。

不过幸运的是,去年12月中旬起,花加逐渐恢复经营,创始人小柯开始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自救。过去近四个月时间里,花加不仅获得了很多新订单,还用新订单的利润分批给老订单发货——这在一度“暴雷”的平台当中是极为少见的。

花加重新给老订单发货 图源:花加公众号

但是像花加一样,真能排除万难、重启业务的毕竟还是少数。而且从O2O行业的趋势来看,花加在挺过当前难关之后,如何实现长期的稳定经营,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时至今日,O2O垂直电商的模式几乎成为了一个“创业陷阱”“投资陷阱”。线下高昂的租金水电,加上线上高昂的流量成本,对于企业资金的压力是巨大的,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只是凤毛麟角。

如今我们也只能希望,“熊猫不走”在最后能够给广大消费者、员工和供应商一个满意的交代。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