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翠华集团中国区行政总裁唐一瀚:翠华不以量取胜
来源/观点网
撰文/刘子栋
“捞丁加底,方包走油飞边,茶走行街。”这段犹如黑道暗语“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般的点餐术语,体现出香港独有的茶餐厅饮食文化和风俗背景。
皆因“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金融商业之都,似乎点餐的速度慢一点,就会将全天的生活节奏打乱。
资料显示,茶餐厅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香港英治时期。当时在高级西餐厅务工却又无法在内消费的华人,将工作上接触到的西式餐点带向普罗大众,并加强了本地化属性。
例如,为照顾码头和建筑工地上劳工的需求,因此才有“三点三饮下午茶”之惯例,也诞生了港式奶茶这样茶浓度高、多糖分的提神饮料,和菠萝油、三明治、多士、蛋挞等能暂时填饱肚子的茶歇餐品。
从茶档、冰室开始,香港社会逐渐形成了平民化饮食集大成者——茶餐厅。
风靡之后,茶餐厅在1990年代登陆内地,以广东为跳板向全国扩张。在这个新的市场,守成与创新、原生港式与粤式港风不断碰撞,不同品牌之间互相竞争又此消彼长。
从一段辛酸的历史中诞生,如今焕发新机。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茶餐厅逐渐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食肆类型,也从未停止变革。
翠华集团中国区行政总裁唐一瀚,见证了其中的发展变迁。
见证者
在广州天汇广场igc负一层的翠华餐厅与唐一瀚成功会面。
这是翠华集团在广州核心商圈「珠江新城」最有代表性的分店,店内有个专用的厢房,用于唐一瀚日常工作会客,可更贴近一线市场。
据悉,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唐一瀚会不时现身询问顾客对菜品的意见,也会抽查当天餐厅的出品。
唐一瀚认为,与一线保持紧密联系是经营餐饮集团的必要素质。在他的执掌下,几年来翠华集团内部员工,无论职务高低、职别如何,都需要有一线工作经验。
这种别具一格的思维,来自唐一瀚自己的亲身经历。
唐一瀚出身草根,为减轻家庭负担,15岁便进入社会,依靠半工半读来资助生活。他进入香港一家知名连锁快餐店,从餐厅后厨做起,几年后正式入职,随即作为储备干部被派往内地开拓市场。
将近30年的坚持,生出累累硕果。自1992年进入内地起,唐一瀚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出超过100家餐厅,将该品牌在内地的发展带上新高度。
2018年,唐一瀚加入翠华集团,帮助这个显露颓势的品牌焕发新机。在此期间,他亲历了中国商业地产和餐饮行业的起步、发展、成熟,也深谙个中的沉浮规律。
唐一瀚谈起自己初来乍到的所见所闻:“30年前并没有商业地产这个概念,品牌不多,当时人们更习惯去步行街。”
步行街由人们赶集趁墟的行动自发而来,形成一条专门的商业街,例如深圳的东门老街。
深圳是唐一瀚初到内地落脚的第一个城市,“步行街逐渐难以满足人们需求,后来就有了超市和百货。”
他谈到了华强北的万佳百货,是当时在深圳异军突起的标志性商场。该项目为仓储自选超市,与目前火热的仓储会员店模式类似,在30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内,将日用品、柴米油盐、蔬菜水果等商品陈列在货架上。
资料显示,万佳百货华强北店于1994年7月17日开门,营业首日便实现24万元营业额,创造纪录,受欢迎程度与Costco开市客龙华店今年初的开业盛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万佳百货带动下,整个90年代中后期,深圳涌现了岁宝、茂业、太阳、海雅等一批商超百货企业,也自然迎来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的进驻。
进入21世纪,商业地产主流被体量更大、体验更好,能承载更多客流和商铺的购物中心所代替。但商业地产多年变迁,却也离不开两个要点——寻找消费的中心点;打出差异化。
餐饮行业也遵循这个道理,选址、产品和品牌,决定了一个餐饮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最终走向。
其中,品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在当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对某个牌子的观感瞬息万变,如何让品牌历久弥新,持续迸发活力,由主理人的眼界所决定。
加减法
回顾翠华集团的发展历程,前身为1967年在香港旺角甘霖街开业的一间冰室。1980年代,冰室转型为茶餐厅,选址九龙东北新蒲岗,并逐渐成为香港本土最负盛名的茶餐厅品牌之一。
2009年,翠华进军内地市场,以高端港式茶餐厅为定位,在上海开出内地第一家分店。
当时自成一派的茶餐厅,作为一种新鲜潮流标识被内地消费者青睐。茶餐厅门店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不断涌现,并陆续在深圳、杭州、武汉等强二线城市站稳脚跟。
翠华亦自然乘风而起,门店数量迅速拓展,人气愈高。最终于2012年11月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港式茶餐厅第一股。
但不久,新零售时代到来,国民品牌迅速崛起。随着光环褪去,茶餐厅高歌猛进的势头慢了下来。营收增幅下滑,开店计划受阻,甚至门店数量大幅减少,翠华也不例外。
自2020年起,受到冷落的茶餐厅似乎重新受到了追捧,被认为是Z世代体验式消费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赛道复兴固然可喜,但激烈的竞争似乎为翠华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唐一瀚看来,这些都需要用平常心和长远眼光去看待。
“没有任何一间网红店能长期保持这样的定位。”唐一瀚称,网红店最终的结局,要么消失,要么融合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据了解,在唐一瀚加盟同年,翠华集团就开始调整内地市场定位,提出要做“生活的一部分”。
“打造一个品牌,首先要学会‘找准自身定位’。”唐一瀚如是解读。
为此,翠华有自己的坚持,包括将坚持一贯以来较高端有品味的定位。“(高端)并不意味着脱离市民大众。”唐一瀚称:“消费者来到翠华,想着今天要休息一下,吃一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这便是我们的定位。”
在他看来,翠华一个十分重要的使命,便是将香港地道的茶餐厅文化带往中国内地,从而为顾客形成独家的体验。
按照唐一瀚的规划,翠华集团不会为迎合主流做改变根源的事情,并最终与茶餐厅文化划上等号,“让大家一提到茶餐厅就会想起翠华,差异化与品牌认知度正由此而来。”
因此,“时至今日,仍然有消费者是为打卡而专门到翠华来”。
产品上,翠华以蛋挞、菠萝包、奶茶等有历史且能代表香港饮食文化的作为主推单品,“专门做好。”截至目前,翠华港式奶茶的茶底仍然是用特别调制红茶粉,采用循环式的冲泡模式,充分萃取茶的香味及茶味,,“顾客喝的一杯奶茶,其实是喝着一种最传统的文化。”
门店方面,翠华也不以“量”取胜,着重在“质”上面。
“因为当我要将翠华变成一个有品味的餐厅,本质上就不可以大量开发。”唐一瀚表示,目前翠华的策略是专注大湾区发展,作为从香港来的品牌,这里最具天时地利人和。
鉴于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协同效应方面的考虑,翠华短时间也不会跨区域全国布局。在某个区域“插旗”式开设门店,追求门店数量和范围绝对值,可能适得其反。
唐一瀚补充:“原本(翠华)在武汉也有门店,后来也将它结束掉了。”
资料显示,目前翠华全国门店数量共36家,最主要集中在大湾区和长三角。其中,广州为门店最多的城市,数量达到11家,但也尽量做到单个行政区域或商圈内只有1个门店。
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周期,如何在品牌下行时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接触更多新的顾客,保持住市占率?
唐一瀚的做法是,为翠华开设新的门店类型“翠华Express”,定位是一个“坪效高的快线,价格和出品没有变化,只是出餐速度会更快,以外带为主,面积会更小。”
目前,“翠华Express”开店选址包括广州地铁体育西站C出口旁,以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航站楼内。其中,“深圳机场的门店,现在天天出现排队的情况”。
事实证明,港式茶餐厅和翠华品牌仍未失去价值,关键点在于如何演绎“老歌新唱”。
创新品牌打造新成长曲线,让新品牌形成协同互补主品牌孵展望未来,随着线下传统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翠华也在不断升级流程可视化、操作自动化、决策智能化、营销定制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效率。翠华也不忘初心,以香港为根,继续为宏扬香港味道文化传承大中华及世界各地为目标。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