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远洋联手全家自营便利店的供应链补强念想

来源: 观点网 兰英杰 2024-05-30 18:28

IMG_0721

来源/观点网 

撰文/兰英杰 

5月24日,远洋服务首家线下自营便利店在北京远洋新天地二期开业。该公司表示,这是提高零售业务市场渗透率的有效触手,也是增值服务业务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线下自营便利店将与远洋服务社区增值服务业务协同。一方面,该店将作为“亿家生活”线上业务的线下自提点,助力打通线上销售+线下服务,有效促进销售转化与落地;另一方面,线下便利店可填补远洋服务社区“一刻钟生活圈”的购物功能空白,有利于其“强化增值优势赛道建设,搭建深度小区服务属性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战略。

过往经验中,物企虽然在社区零售领域拥有场地、客群等资源优势,但该业务所涉及的技术、系统、供应链、仓储、运营、维护等一系列工作较为复杂,要寻求一定的利润空间也比较困难。

此次,远洋服务则是要依托全家便利店的供应链优势,为业主提供有品质保障、售后保障的商品及服务;并且将逐步覆盖更多社区,运营后期也将开放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

全家供应链“助力”

资料显示,全家成立于1981年,是日系便利店三巨头(另外包括7-eleven、罗森)之一。2000年左右,日本全家与顶新集团签署20年期的品牌授权合作,2004年全家便利店在中国大陆的合资公司“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获商务部批准成立,全家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上海便利店市场已经相对成熟,竞争日趋白热化,但“全家”后发先至,仅用一年,上海全家门店数量便突破100家。随后一直保持着相当高速的区域扩张速度,直至2020年发生转折,门店数量下滑,被罗森首次超越。有分析表示,主要因为全家与顶新集团的合同纠纷及疫情冲击所致。

盈利方面,2008年全家上海门店实现全面盈利,2012年实现总部盈利,相比7-11在中国大陆连亏十几年,至今未能盈利,罗森在中国2020年才实现盈利,全家也是外资便利店中盈利速度最快的。

据悉,全家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打磨单店模型,做透区域,其先跑马圈地在江浙沪地区提升市场占有率,再向全国扩张。同时在开店策略上,区域开店前先自建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再以大量邀请供应链可配送范围内的加盟商开店,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国内各便利店品牌中,全家较早开始自建供应链,2006年便成立了全家专用物流公司,2010年又建立了全家专用鲜食生产中心等,目前已经形成了优质的供应链能力,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系统的高效、商品质量管理的严格及与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等方面。

据了解,全家拥有由鲜食生产、面包生产、蒸包生产、仓储物流四大部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并将该系统分为八个板块,分别是鲜食、面包、蒸包、物流、食材包材集采、全球贸易、IT系统和门店装修设备,其完整性、稳定性、高效性在业内获得肯定。

同时,全家在数字化转型上探索较早,除了以门店为中心推广的线上商城与数字会员体系之外,物流配送升级方面已取得成效,使用的智能化整箱分拣解决方案属于业内领先水平,上海的月浦仓在2023年初便可确保日均完成数十万件商品的分拣、包装与发货。

也有说法表示,三大日系便利店品牌均有一定硬实力,在进销存管理系统,数字化服务能力、自有商品开发能力、物流供应链能力、员工管理能力和可执行的SOP流程等方面较为先进。

截至目前,全家在中国共计有约3000家门店,遍及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广州、深圳、东莞等重点城市。其中有三分之二位于江浙沪,位于上海的大约有1400家,已在该区域形成深厚的壁垒。

今年3月,全家调整了在华的经营模式,将以2个团队运营全家中国品牌,即全家与顶新集团成立的新合资公司将负责华东地区(2114家门店)的运营,而国内其他地区(现有北京、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则由顶新以代理加盟的形式继续运营。

观点指数认为,远洋服务依托全家的供应链优势有利于为业主提供多样化的优质商品,借鉴其运营管理经验,降低采购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短期内树立自身的竞争力。而对全家来说,此举可以扩大其品牌影响力,创造品牌合作的机会,并借此对抗其它便利店品牌的激烈竞争。

远洋自营便利店“潜力”

与当前传统便利店还在寻求社区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趋势相比,远洋服务自营便利店一开始便深入整合在远洋社区的物业服务中,提供的服务已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特征。

据介绍,远洋服务此次对远洋新天地社区进行充分调研,在选品上基于年轻群体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提供酒水饮料、速食冻品、休闲食品、日用百货、鲜食、美妆日化等全品类商品,在一公里范围内满足业主日常购物的需求。

就客户潜力来看,远洋服务可以依赖其广阔的服务范围逐步筹划布局。年报显示,远洋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合约建筑面积达1.36亿平方米,在管物业项目为506个,总在管建筑面积达到1.01亿平方米,包括321个住宅小区、68个商写物业及117个其他物业。

远洋服务在管项目主要以中高端为主,并且该公司过往持续深耕核心城市,提高现有优势区域的管理密度,不断增强区域项目的协同,2023年末一二线城市和其他战略性布局城市在管建筑面积占比已高达85%。这些区域城市化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较高,为便利店发展奠定了优势,但同时品牌连锁便利店,尤其是头部便利店企业参与竞争的力度也比较大。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观点指数整理

有分析指出,中国便利店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销售额和门店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中小型便利店企业竞争更为激烈,与头部企业差距进一步加大。便利店行业的集中度正在逐年下降,从整体规模来看,本土便利店已经独占鳌头。

从区域发展来看,本土便利店大部分是区域性企业,行业集中度不高,百余个便利店品牌各自为政,缺乏整合,还呈现出向三四线城市等下沉市场发展的趋势。而外资便利店则主要由一线向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拓展。

观点指数了解到,激烈的竞争使便利店的运营承压,盈利空间变小,除了供应链之外,运营成本的上升主要来自房租、人工及水电费等。有介绍称,在基础较好的一二线城市,黄金铺位的房租上涨压力更大。远洋服务有先天优势可以统筹社区内资源的利用,仅场地租金成本一项就可以带来让利空间,以更优的价格建立竞争力。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便利店行业也在接受技术赋能,借此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精准营销和提高运营效率。例如,7-Eleven通过分析核心人群属性,快速吸引消费者进店购买,增加顾客粘性;全家便利店通过与抖音的战略合作,利用抖音平台的强大流量和影响力,实现了“即看、即点、即买、即得”的新营销闭环等。

观点指数获悉,远洋服务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已取得成效,也曾依托“亿家生活”小程序落地直播主题活动,提升产品销售丰富度及灵活度。此次打通“线上+线下”业务闭环,也是该公司对当前社区增值服务营收下滑的积极改变。

物企新零售“阻力”

自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物企探索社区新零售的热情愈发高涨,头部企业除了建立线上平台外,还致力于构建“店-仓-柜-站-集”集合服务模式,提升供应链优势,商品服务形式包括了线上商城、线上团购、直播带货及线下便利店、前置仓、便利柜、驿站、集市类活动等多种形式。

从提供的产品上看,To C的大多涵盖生鲜蔬果、米面粮油、酒品礼品、零食饮品等内容,也逐渐有覆盖家电数码、健康时尚等领域;To B的服务则主要覆盖企业福利、礼品定制、行政集采等模块。

观点指数了解到,2023年由于受到整体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下降,业主消费意愿趋于谨慎,导致业务量萎缩,影响新零售业务的收入及利润率。

例如,保利物业2023年社区生活服务及其他收入约为18.93亿元,同比下滑了13.9%,报告期内,该公司还打造了首个小区生活服务品牌「和市集」,旨与小区在线商城形成有机结合,为住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活便利。

金科服务近两年社区增值服务下滑严重,2022年社区零售受到的冲击较大。2021年至2023年社区增值服务分别录得的收入为14.95亿元、3.33亿元及3.17亿元。

2023年,金科服务则根据业务增长潜力和成熟度调整了小区增值服务业务线,自营业务仅保留核心业务如资产运营、家装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均逐步向平台模式转变,进一步收缩现金流较差、不可持续的业务,聚焦高附加值、高复购率的可持续性业务,持续提升经营绩效。

世茂服务2023年的新零售业务则同比下滑65.1%,录得4460万元的收入。从其社区增值服务各细分业务来看,社区资产管理、车位资产运营、校园增值服务及养老服务收入录得同比增长,而美居业务、智慧场景解决方案等同比下降。

据此来看,物业公司虽然占据了场地、客群等资源优势,但跨界经营难度依然存在,当下还未能摆脱零售行业由于消费水平下降,竞争程度加剧造成的低增长和低毛利的困境。

本文为联商网经观点网授权转载,版权归观点网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