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旗下“运动鞋王”滔搏业绩变脸,耐克阿迪不好卖了?
来源/雷达财经鸿途FLY
撰文/肖洒
我国最大的运动鞋服代理商滔搏,出现业绩大滑坡。
9月10日,港股上市的滔搏发布盈利警告,在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的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较2023年同期的13.37亿元下跌约35%。
盈利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宏观消费疲软对行业零售环境的拖累;另一份则是零售折扣率同比加深,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
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9月11日暴跌16.17%,触及自2019年上市以来的新低。对此,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将滔搏目标价从6港元大幅下调55%至2.7港元,主要反映盈利下调等。中银国际也指出,公司上半财年表现或令市场感到相当大的失望,由于今年双11的不确定性,预期行业盈利将有更多下调。
滔搏拆分自百丽国际旗下的运动业务板块,与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匡威等品牌有深度合作,但如今随着各大体育品牌加码自营和消费环境趋于谨慎,作为“中间商”的滔搏不似从前风光。
值得关注的是,滔搏背后站着大名鼎鼎的高瓴资本。截至今年2月底,滔搏的股东阵营中,由高瓴资本控制的Hillhouse HHBH持股34.89%,为单一大股东。今年上半年,高瓴曾推动滔搏的关联方百丽时尚赴港IPO,不过雷达财经查看发现,目前其上市申请材料已处于“失效”状态。
中期归母净利预跌35%
作为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经销商,滔搏脱胎于百丽国际旗下的运动服装业务,其自1999年开展运动鞋服零售业务的第一年起,便开始与耐克进行合作,在2004年成为耐克在中国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和客户。
同是2004年,滔搏与运动鞋服巨头阿迪达斯合作。随后,滔搏开始扩展服务品牌组合,在2006年、2007年开始与彪马等品牌合作,并于2012年成为阿迪达斯在中国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和客户。
截至目前,除了上述品牌,滔搏还和威富集团(包括VANS、The North Face及添柏岚)、亚瑟士和李宁等运动品牌合作。
同时,近两年其连续牵手小众运动品牌和户外品牌,包括和HOKA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和凯乐石、冷山等户外品牌合作。今年5月,滔搏将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引入中国市场,独家运营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滔搏在全国范围内300多个城市运营6144家直营门店,覆盖1至7线城市层级,绝大多数为单一品牌门店形式。除单一品牌门店外,公司主要通过Topsports和Foss等自有品牌经营多品牌门店。
虽然滔搏不断在拓展新品牌的合作,但在市场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公司的业绩还是收到了冲击。
根据最新盈利警告,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3.37亿元下跌约35%。
下跌原因一是受宏观消费疲软对行业零售环境的拖累,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同比下降。同时,需求放缓对线下客流的冲击更加显著,导致负经营杠杆影响,带来销售及分销以及一般及行政费用率同比提升。
二是零售折扣率同比加深,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报告期内收入下滑带来短期内存货上升,公司相应加大促销力度;同时,报告期内线上零售折扣率相对同期线下零售折扣率更深,而线上销售占比同比提升,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该期间零售折扣率同比加深,影响同期毛利率表现。
受此影响,9月11日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20%,盘中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2.11港元/股,目前公司市值仅剩约146亿港元,相较巅峰期超700亿元已缩水大半。
盈利预告之后,各大投行纷纷下调了滔搏的目标价。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予滔搏“中性”评级,目标价从6港元大幅下调55%至2.7港元,主要反映盈利下调等。
高盛表示,下调对该公司2025-2027财年的收入预测11%-15%,主要反映收入预测下降。将纯利预测下调30%-33%,主要基于毛利率逆风,因要消化库存而折扣力度更大、渠道组合不佳、线下门店销售的经营杠杆为负。
美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将滔搏评级由“买入”下调至“中性”,主要是因为需求持续疲弱及上升的拆扣风险,同时下调2025年至2027年的每股盈利预测25%至28%,以反映收入及毛利预测较低,目标价由4.3港元降至3港元。
事实上,滔搏的业绩颓势不是今年才出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两个财年,滔搏的营收和利润连续“双降”,2024财年虽然重回增长,但业绩距离回到2021财年的水平还很远。
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运动鞋服代理商的滔搏生意不好做,关键还在于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巨头。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滔搏总收入的85.8%来自耐克和阿迪达斯。
2022年和2023年,受供应链短缺和市场需求下滑影响,阿迪达斯和耐克的增长都有放缓。
背后站着高瓴资本
天眼查App显示,滔博国际成立于2019年,公司于2019年10月10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根据2023年年报,滔搏的大股东为Hillhouse HHBH,持股比例34.89%;智者创业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0.23%。
其中Hillhouse HHBH由Hillhouse HHBH Limited全资拥有,而后者由HHBHInvestment, L.P.全资拥有,且HHBH Investment, L.P.的投资管理人为Hillhouse CapitalManagement, Ltd.(高瓴)。
而智者创业的最终实益拥有人,包括公司董事于武及盛放,以及滔搏及其联属人士的其他高级管理层成员。
据媒体报道,智者创业的投资人由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其中盛放是百丽国际创始人之一的盛百椒的侄子。
百丽国际曾于2007年5月在港股上市,在最辉煌的2013年其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被不少媒体誉为“鞋王”。但后在2017年4月,百丽国际因业绩停滞、谋求转型而私有化退市。
彼时,百丽国际私有化估值为531亿港元,投资方为由Hillhouse HHBH及其关联人士、智者创业和SCBL组成的财团,其中SCBL由鼎晖投资控制。
交易完成后,高瓴持股56.81%,成为百丽的第一股东。而创始人邓耀和CEO盛百椒则选择售出全部股份,套现130亿港元离场。
业务层面,退市前百丽国际一类是鞋类业务,包括自有品牌Belle、Teenmix、Tata等;另一类是运动及服饰业务,即滔搏现有国际鞋服品牌经销业务。
高瓴资本张磊曾表示,运动及服饰业务资产质量优质,但受到鞋类业务拖累,整体市值偏低,分拆上市后可获更高市值。
按照这一想法,2019年高瓴资本将百丽国际旗下运动及服饰业务打包于港股重新上市,也就是现在的滔搏。
滔搏也不负众望,公司市值最高时曾超过700亿港元,外界认为高瓴仅靠百丽旗下的这一项业务便已经回本。但如今随着滔搏回落至146亿港元,Hillhouse HHBH的持股市值仅剩下约51亿港元。
百丽时尚冲击IPO尚未成功
私有化百丽国际之后,高瓴、鼎晖及百丽国际管理层对百丽国际进行了诸多业务“赋能”和股权重构,并尝试推动百丽国际以百丽时尚的名字重返资本市场。
2022年3月16日,百丽时尚曾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但遗憾迟迟未通过聆讯使得招股书失效。今年3月1日,Belle Fashion Group(百丽时尚)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不过目前同样处于“失效”状态。
目前尚不知其再度闯关IPO失败的原因,但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重新改造后的百丽时尚还存在隐忧。
首先,公司业绩波动较大。具体来看,百丽时尚2023财年(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业绩下降明显,实现收入192.1亿元,同比下降18.3%;实现净利润12.57亿元,同比下降54%。
公司给出的理由为,2022年大部分时间及2023年年初的COVID-19疫情,导致线下及在线销售同时下滑。
而疫后的消费反弹,带动百丽时尚的营收在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的九个月内达到161亿元,净利润达21亿元。不过要低于此前申报稿中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的数据,彼时其营业收入为176.2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07亿元。
其次,公司线上线下收入悬殊,电商转型乏力。2022财年、2023财年及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百丽时尚来自线下销售渠道的收益分别占各期间总收益的76.4%、72.9%及72.3%,来自在线销售渠道的收益分别占各期间总收益的23.6%、27.1%及27.7%。
但线下渠道占绝对优势的百丽,其直营门店近年却在持续收缩,国内直营门店从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9388家,下降至2023年11月30日的8361家,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缩减已超1000家。
最后,公司的负债率超八成。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百丽时尚的资产负债率为83.87%,而在2021年财年至2022财年,公司负债率也在77.45%、84.64%。
在自身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百丽时尚还大手笔分红。2020财年至2023财年,百丽时尚分别向股东支付股息70亿元、42.27亿元、20亿元、20亿元。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其再向股东派股息20亿元。
根据年初的申报资料,百丽时尚的募集资金用途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偿还银行借款。但IPO迟迟未成功,公司不得不负重前行。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