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消费何时回归?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方湖
编辑/娜娜
2024年已过去三分之二,这一年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消费似乎不再旺盛,人们深刻感受到了消费市场的巨大变化。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如今变得冷清,曾经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也变得门可罗雀。
看看消费大数据,根据上海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4年6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4%;2024年7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1%。2024年1-7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14.64亿元,同步下降2.8%。虽然7月下降幅度略微收窄,6-8月整体社零总额是下降的。窥一斑而知全豹。
消费去哪儿了?
社零总额下滑比例看起来不是很大,可是从商场端的客流和销售来看,从餐饮和零售店铺的纬度来看,消费下滑的体感远比数据来得更加骨干、刺痛。
那么消费到底去哪里了?
对有钱人来说,一部分高端消费跑到国外去了,他们热衷于出境游、国外消费。这部分富裕阶层的消费,其实收入不是影响消费的核心要素。不过对未来预期的信心不足,也会影响消费欲望落地。
对于中层阶层,这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这批年轻人看起来很风光、收入很高,在房贷、车贷和教育费用等多重挤压之下,过得还是比较艰难,消费支出被压缩得很厉害。
在经济下行周期,未来预期风险加大前提下,得考虑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而提前储蓄。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8月,居民存款规模达到145万亿。从2016年59.8万亿增长到2023年137万亿,增速为9.5%,2024年提升到13.8%。一方面楼市、股市跌得惨不忍睹,另一方面各类风险预期,让老百姓持有现金资产规避风险和不确定性。
目前打工人生存现状非常艰难,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失业,找工作也更加不容易。有工作的,加班内卷成为家常便饭。对于年轻人来说,过日子很不容易,一个月下来几千块薪水,扣除房租、水电交通、吃饭聚餐等以后,没有什么结余。
新生人口下降,儿童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出生人口跌破800万,不到2019年的1600万,不婚晚婚,影响正常家庭组建推进程序。
数据现实,2024年上半年全国出生人口仅有433万,不及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的一半,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根据相关预测的2024年全年结婚对数为673万对,可以预测2025年出生人口为850-900万人左右,再创历史新低。
对于商业产业来说,核心底层逻辑是供需关系,供给继续扩大与需求萎缩之间的矛盾,是消费客群结构和消费需求变化与供给结构变化滞后之间的矛盾。
消费变化对购物中心的影响
第一、消费没有完全消失,是在转变、在迁移。
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更多精神消费、人文体验、运动健康、社交交流等非提袋式消费体验,而标准化、品牌化的提袋零售,大部分可以转移到线上。因此,部分带有定制性、强化线下体验互动和强化线下售后的零售品牌,仍有一定市场。餐饮一直是刚需,成为工作餐之外的高频需求,甚至不少人工作餐也是强需求。
第二、消费变化对购物中心的影响。
一方面,业态重组正在冲击购物中心当下的经营。
1、餐饮成为购物中心越来重要的消费业态。
2、超市、健身等传统的主力业态退出力度越来越大。
3、满足精神需求和健康需求的体验业态,占比正在加大。
4、关于儿童的业态配比逐步走弱。
5、零售业态尤其是男装、运动、休闲等品类也在减弱。
另一方面,消费降级明显,主要体现在消费总量和消费客单双下降。
1、消费总量下降,商场客流和门店销售同步下滑,同时商家不得不启动降扣打折,可能获得有限销量却进一步压缩利润,导致实际盈利能力快速下滑。可能降扣增长20%的销售,牺牲了80%的利润。商家利润下降甚至亏本,租金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也下降,租金负增长。
2、商场空铺增加,商家一旦跌过盈亏平衡点,多数选择快速关店。
再一方面,购物中心在C端和B端同时遇阻,内卷化淘汰竞争不可避免。
C端,消费客流下降,消费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也同步下降。
B端,商家愿意支付租金下滑甚至腰斩,同时品牌开店意愿下滑,支付租金意愿更低。商场空铺较2023年呈现扩大趋势。
商场端,商圈竞争更加激励,做不到商圈前两三名或者独具特色,那商场经营压力会急剧增大。主要体现在,空铺增多、客流急速下滑,两者加剧影响导致商场衰落。
消失的消费什么时候回归?
消费为什么会下降、会消失?核心原因是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下降。
那么,消失的消费何时会再回来?
第一、核心资产回归市场价值。
包括房市和股市回归到合理位置,因为这关乎中国老百姓的70%左右资产。没有资产价值的长期稳定性,就没有稳定的投资和消费。
第二、恢复市场信心。
1、降负。
年轻人头上无非五座大山,婚姻、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每一座大山都难以逾越。被资本绑架的道德价值,不断在年轻人身上加码,压得喘不过气来。
2、增收。
当前对于中底层老百姓来说,主要是收入不增反降,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限制消费的关键是口袋没钱;提升消费的关键,就是促进老百姓收入提升。覆盖医疗、教育等重大支出后,家庭消费支出自然就会上升。
第三、有形之手,该收收。
1、悖论
一方面想提升消费、刺激消费,一方面各种公共资源、生存资源都在涨价,年轻人在掏完孩子学费、还完房贷、车贷之后,各种基础生活物质的支出上升,日渐消瘦的腰包更是捉襟见肘,不得不紧衣缩食被动消费降级。
2、契约精神。
无信不立。
现在有不少市场经营主体,小则短斤少两,大则假冒伪劣,不尊重市场规则,导致市场交易中充斥着不信任。地产企业倒闭,交不出房子,卖房子的没责任、买地皮的没责任、放贷款的没责任,却让两手空空的业主不能断供。这是市场的最大失信。
3、公共管理者的公信力。
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协同对市场经济起到调剂作用。但往往很多时候,有形之手伸得过长、伸得过多,有时候可能违背市场规律、违背合同契约、违背民心道义,出现不少奇奇怪怪的事情,让人大跌眼镜,甚至贻笑大方。
好在9月的末尾,我们看到一些好的信号,结合美联储降息,央行发动降准降息等一系列促进股市和楼市的消息,大A也在迎合上调。经济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事情,从政策面、信心面和基本面的三个方面来说,目前政策面在积极突破,经济基本面的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