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银泰百货,雅戈尔背后站着比“宝总”更传奇的企业家
出品/砺石商业评论
撰文/张水
从一位农民到服装界的领军人物,再到资本市场的弄潮儿,雅戈尔创始人李如成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服装领域巨头企业雅戈尔集团以74亿元的价格,从阿里巴巴集团手中收购银泰百货的交易广受关注。
在雅戈尔这笔交易背后的核心决策者,是其创始人李如成。提起李如成,很多人都并不知晓,但其实其是一位极具故事性的企业家。李如成与今年年初热播电视剧《繁花》中的男主角宝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甚至比宝总的故事更加精彩。
他从普通人出身,发展成为服装界的巨头,后来还深度介入资本市场本和房地产市场,再到如今收购零售巨头银泰百货,李如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0
01
华丽转身
李如成,对外一直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农民出身”,他的农民身份开始于1958年。
那一年李如成7岁,父亲被打成右派,他们离开上海被下放到宁波南郊的段塘镇。在那里,他品尝到了底层社会的艰辛。为了能当上放牛娃,他在争抢中跌倒被牛踩肿了脚。此后,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编草帽,来换取几分钱的微薄收入。
命运并未因此对李如成手下留情。10岁那年,他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他和姐姐以及两个弟弟相依为命。
他们的生活异常艰难,15岁的李如成只有34公斤。
在死亡边缘的挣扎,锻炼了他强大的韧性,随时降临的灾难让他必须有强大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他必须牢牢抓住任何机会,并吸取用饥饿和真实的痛苦换来的教训。
熬过一个个痛苦的暗夜,没有人能如李如成一样强烈地渴望改变。
所以,知青上山下乡的政策一出,李如成果断报名到灯塔大队雅渡村“插队”务农。他一边看书读报,一边科学种田,玉米、西瓜、小鸡、小鸭都养得很好。在那里,李如成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15年。
在那段广阔天地里,李如成继续锻造着困难中的生存智慧,也体验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土地上的惊奇效果,他还和当地的姑娘结了婚。那时的李如成依然很穷,他说:“坐车的钱都没有,我们家里打牌,五分钱掉地板缝里,凿、敲都要把它拿出来,去打酱油。”
1977年,独生女出生时,李如成为她起名“李寒穷”。“‘穷’并非‘贫穷’,而是表示‘穷尽’。当年,我父亲敏锐地感觉到社会在酝酿变革的力量,寒冷总会过去,春天终将来临。这份寄托就体现在了我的名字上。”很多年后女儿回忆说。
他的直觉没有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知青返城的浪潮,李如成离开了他的那段人生。
1981年1月3日,李如成带着一丝紧张站在宁波青春服装厂的大门前。他特意穿上了三年前的结婚礼物——一套岳父亲手做的蓝布中山装,以及一双略显粗糙的猪皮皮鞋。由于出身不好,他不能参军不能当老师,因为在农村结婚了不能返城,来这个随时可能倒闭的乡镇企业当个裁缝,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作为中国服装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流派,被称为“红帮裁缝”的宁波裁缝,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所以在宁波服装工厂遍地开花。
青春服装厂非常简陋,车间设在村边戏台的地下室里,昏暗潮湿。职工们从自家搬来缝纫机,为其他工厂代加工一些短裤、短袖等低档产品。但初来乍到的李如成只能拉板车,从厂里拉货到宁波北站,工资28元一个月。
吃惯了苦的李如成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当上了裁缝。彼时工厂有个200元一个月从上海请来的裁缝,“他不教你的,我自己偷偷地学,半年时间也可以懂了”,李如成曾表示。技术过硬的他后来当上了裁缝组长。
可帮人代工的生意,饥一顿饱一顿,最难的时候三个月都发不出工资。对抗这种困境李如成再熟悉不过。晚上,他带着同事、扛着库存到宁波江厦街去卖。在此期间,李如成听说东北有厂家想把布料做成成衣,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二话没说,李如成就坐在了去沈阳的车上。到了那里他豁出命来2天喝了5顿大酒,醉醺醺地他回到了宁波。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12吨面料和一个让厂子起死回生的大订单。
回到宁波,李如成身兼设计师、调度员,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确保牢牢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年底,工厂的利润猛增至20万元,工人们的月工资也从二十多元涨到七八十元。1982年,李如成在一片欢呼中被上级任命为厂长。
可他却愁得20多天没睡好觉。
“后来(上级)又把一个经营不好的绣花厂给我,两个厂300多个人,怎么办?”从父母离世后他们姐弟4人,到青春厂的100多人,李如成能想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可如今300张嘴等着,一旦进入青黄不接的时期,该怎么办?
“不能再靠季节性订单了,必须有自己稳定的产品。”李如成暗下决心。作为一个小厂,他得找一条粗壮的大腿抱着,“借梯上楼”。
“上海开开衬衫厂,一个百年老厂,正在寻找联营加工点”!四处探听的李如成,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到了上海。彼时宁波的服装厂林立,青春厂毫无竞争力。李如成不肯罢休,他从上海聘请了8位服装师傅,还花大钱更新了设备,在工厂里搞得热火朝天。
一天,全厂几百个员工都爬到窗口看热闹:“李如成穿西服了!”
穿着这件令全场沸腾的西服裤,他要去广西“堵”开开的领导。几天的相处下来,李如成谈吐得体,对服装业务的洞见,让他获得了自行生产销售开开服装的机会,并一次性签下了30万件的大订单。
联营让李如成获得了上海来的师傅、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加持,还让李如成的小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两三年间,工厂就获得了百万元的利润,掘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1985年,青春厂销售额达1000万元,职工的月工资也上升到了百元。
但看到了更大世界的李如成意识到,想再上新台阶,就必须放弃受制于人的联营,创造自己的独立品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1986年,李如成将自主品牌——北仑港衬衫推向市场,立刻受到各地商家的追捧。山城重庆甚至发来紧急电报:“山城人民盼北仑港,火速发货”。第二年,北仑港被国家商业部通报为全国畅销产品。
02
走向全国
从宁波走到全国,站上了更大舞台的李如成,却抬眼看到了更大的“对手”——皮尔卡丹。
这个强势的国外品牌,在当时的中国堪比今日爱马仕,不仅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几亿人民币的年营收,还让国内的品牌都降了级。
了解到皮尔卡丹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对中国的企业家人数、婚姻登记、旅游者出入境、外国领事馆和外国商社在华人数、中国出国留学和商务考察人数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推演出了中国高端服装的总体规模和穿着者构成,以及皮尔卡丹的目标消费者。李如成大为震撼!
宁波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便于原材料的进口和成品的出口,为服装产业提供了便捷的物流条件。李如成不想继续生产几块十几块一件的三线品牌了,他有了新的目标。
一番考察下来,李如成决定放弃已经火遍全国的北仑港,从头再来。
为了引进海外经营管理和先进的制造技术,他们拼命地找合资企业。1990年8月,一个全新的中外合资企业——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成立。
YOUNGOR(雅戈尔)这个名字,延续了“青春”厂的历史,还彰显着李如成的国际化野心。他在《解放日报》花500元打出的广告语就叫作“雅戈尔,中国的皮尔·卡丹”。
“一个宁波‘老法师’加两个红帮裁缝、一把扬州剪刀,我阿宝变成了宝总……”接下来的故事跟《繁花》里宝总的三羊品牌极为相似,合资以后,他们升级了面料,也逐年提升价格。
带着销售人员,李如成连夜坐船到十六铺码头,等到天亮再一家家去敲商场的门。就这样,他让品牌进入了一个个曾高不可攀的大商场,“上海第一百货、华联,北京的王府井、东安、隆福、西单四个商场都进了”。
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据当年全国GDP的半壁江山。这一年,“雅戈尔”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中国服饰行业仅有的两家之一),40岁的李如成成为了全国51位乡镇企业家代表中最年轻的被表彰者。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如成说“挡都挡不住”。雅戈尔的年利润从1991年的两三百万跃升到1993年的两三千万元,他说“想都不敢想”。“基本上整个90年代,我们销售额每年都以88%的速度增长,利润以95%的速度成长,这十年是雅戈尔发展最快的年份。”
1993年,雅戈尔的销售额不到2亿元,完成利润2021万元。此后几年,雅戈尔转向内部股份制改革,通过调动生产者、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公司迎来爆发式成长。股改完成后的首年,雅戈尔的销售额就突破了4亿元,完成利润超过6000万元。
1996年,国内服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衬衫、西服厂达1000多家,李如成开始把眼光瞄上了国外。
他还是先从技术、人才和设备上跟对方看齐,花20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HP免熨工艺开启了我国衬衫免熨烫的先河。此后,李如成在科技投入上,逐年递增30%以上,到2000年累计投入达2亿元。
伴随着技术投入一起来的,是美国、日本、欧洲各地的订单。
在国际订单和国内市场的火热催化下,雅戈尔从上游纺织城、中游服装城、下游旗舰店、物流环节等服装全产业链,拥有雅戈尔、MAYOR、哈特·马克斯、汉麻世家四个品牌,成为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200万套,其他服饰2000万件的服装大亨,以及亚洲最大的服饰面料生产基地。
这条全产业链的庞大,甚至常人难以想象。纺织就有棉纺、毛纺、化纤、针织、印染等,每一项都有自己复杂的工艺技术、人才、原辅材料等一系列具体要求。从纺织到用户买走产品,这里面每一个环节的搭建,彼此的配合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
对于为什么能搭建一个如此庞大的产业链,李如成回答:“全产业链是一个很纯粹的朴素理念。我是一个农民,农民最大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不去求人家。”
农民李如成,踏着时代的大浪,从阿宝变成遥不可及的宝总。
03
机会主义:盛有毒酒的金杯
1998年,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拿着巨额资金,李如成审慎地说,不会涉足金融和科技,但故事却在悄然发生变化。
故事的变化应该从1991年说起。
“1991年,我参加全国企业家一次会议,从其他与会代表的口中得到了两个信息:一是股份制,二是房地产。”回到宁波,李如成必然如以前一样迅速抓住机会。他完成雅戈尔的股份制改造,又在1992年与澳门南光携手合作,踏入了房地产开发的领域。
在房地产市场小试牛刀的时候,雅戈尔进入了另一个领域——金融。彼时,宁波的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在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1993年,雅戈尔参与了广博集团的股权投资,这一次濒临破产的救赎,让他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也开启了李如成的金融大门。1997年,他参与宁波商业银行的重组。
1999年,李如成迎来了资本市场上的一次大动作——出于对证券市场的兴趣以及对中信证券深厚背景的认可,他再次豪掷3.2亿元,认购了2亿股中信证券,成为持股9.61%的第二大股东。
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甘甜来得异常汹涌。
在宁波,雅戈尔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商。21世纪初期,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步入重工业主导增长阶段,房地产行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传统的轻工业逐渐失去优势时,李如成的另外两条曲线一路飞升。
2002年,中信证券上市,李如成手中的原始股价值飙升。2007年,他以高达80.42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中信证券股份,短短8年时间,收益增长了24倍。
“中国不缺做服装的雅戈尔,而是缺超越服装的雅戈尔。”彼时的李如成壮志凌云。
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雅戈尔作为其十大股东之一,持股成本仅为1.01元/股。2009年,宁波银行定向增发,每股11.63元的价格让李如成非常兴奋,他增持7100万股。2010年,他又一次斥资8.1亿元增持了7050万股。2009年、2010年,雅戈尔金融业务分别实现净利润16.25亿、12.45亿。
在资本市场春风得意的雅戈尔,在房地产市场同样激进。房地产调控压力下,雅戈尔仍然花费重金拿地,被冠以“高房价推手”的名号。2007年、2008年和2010年,三次荣获“地王”称号的雅戈尔风光无两,开启了进军全国市场的雄心壮志。
面对社会“不务正业”的批判,李如成的回答同样质朴:“不用分主业副业,赚钱就是主业。”
金融市场的甜铺天盖地,苦涩同样来得澎湃和猝不及防。
2008年的股市大跌,让李如成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无情。金融业务的拖累,让雅戈尔当年净利润下降了36%。为了转变这一局面,李如成决定将金融投资交给专业机构打理。2008年10月,他们与富国基金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0年前后,已经很难将雅戈尔定义为服装公司,因为公司金融投资、房地产与服装的利润占比是5:3:2,雅戈尔被外界戏称为“披着服装的投行”。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让人难以预料。2011年,雅戈尔投资27.25亿元参与的14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几乎全部破发。
2012年年末,雅戈尔的上海“长风地王”项目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几年前在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地勇夺“地王”的雅戈尔,在项目建成和销售阶段却发现,“地王”带来的高价让销售异常困难。
2012年,雅戈尔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8.24%。这一年,雅戈尔的存货为234.73亿元,其中地产板块库存达200多亿元。李如成说:“由于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丧失,房地产和服装混业经营的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雅戈尔整体的发展。”
雅戈尔喊出了重回服装主业的口号。
04
回归
一边喊着重回主业,2012年11月,雅戈尔斥资30亿元人民币投向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依靠类似的项目从“阿宝”到“宝总”,雅戈尔很难在这样的机会面前停下来。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回归是时代的必然。
2011年至今,雅戈尔已在多次高管会议上,反复表达了回归服装产业的意向。
为了聚焦时尚产业建设,向宁波市人民政府捐赠了普济医院及相关资产,退出了健康产业。
在2022年、2023年,将旗下的地产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出售给了宁波市国资委,退出业务。并将投资的矛头转向了时尚投资领域。
2023年底,“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以淡化地产业务回归服装主业。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时尚产业平台,涵盖服装、鞋帽、箱包、配饰、家居、美妆等多个领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时尚生态圈。
退出地产业务的雅戈尔,业绩稳定性大大提高。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雅戈尔的总营收为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2亿元,业绩表现颇为稳健。
也正是雅戈尔稳健的业绩,给了李如成决定收购银泰百货的底气。截至目前,银泰百货在全国拥有60家百货门店及多个待开项目。在线上,银泰百货实现了喵街APP、“银泰百货INTIME”微信小程序、“银泰百货”支付宝小程序等全渠道销售。
未来,李如成将带领雅戈尔与银泰百货实现什么样新的融合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